市场体系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4&rec=68&run=13

【概况】2000年, 全市各类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以批发市场
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作为
全国劳动力市场“三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机制
进一步完善,开通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人才市场
大力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加强了“网上人才市场”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房地产市场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住房消费为目标,以激活二、三级市场为重点,促
进了住房消费,交易数大幅度增长。建筑招投标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市建成了
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实行了网络管理。金融、证券、土地等市场也都不同程度地在规
范中得到了发展。

(邹建辉)

【商品市场】2000年,全市商品市场建设按照“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规
范管理”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城乡居民消费变化的趋势,通过扩建
改造和调整定位, 市场的档次进一步提高, 市场功能更加完善。全市建有各类市场
183处,市场成交额达到了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达到8处。
重点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一个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种
经济组织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
市场为基础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金融市场】 年内, 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融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累计办理再贴现
2.35亿元, 签发商业承兑汇票18.63亿元,办理贴现7.36亿元。威海市商业银行及农
村信用社等5家金融机构启用了资金拆借电子鉴证业务操作系统, 做到即时鉴证。至
年末,共办理鉴证业务48笔,累计金额10.35亿元。农村信用社通过上网分销债券5.2
亿元,卖出5.1亿元,手续费收入500万元;威海市商业银行通过网上分销债券1亿元,
办理债券回购8100万元。

(宋旭东)

【证券市场】2000年,证券市场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健康发展。根据国办发[1998]
10号文件有关规定,取消了威海地方柜台报价交易系统,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与南
方证券组建南方证券威海营业部,筹建工作正在准备之中。随着证券市场逐步规范和
发展, 全市参与到证券市场的股民越来越多,开户股民累计达到6.5万余户。海通证
券威海营业部、 山东证券威海营业部、 威海国际信托证券营业部共实现证券交易额
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44.56%。

(邹建辉)

【劳动力市场】作为全国劳动力市场“三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城
市之一,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
一步完善了7个县级以上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机制,并新建了1个镇级劳动力市场 (荣成
市石岛镇)。在广域网联接的基础上,上半年开通了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HTTP:/
/202.110.217.67),实现了用工信息、求职信息网上发布。中心市区实现了市、区、
街道三级微机联网,为招工求职者提供了方便。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作用。在就业管理中,劳动保障部门大胆退出行政管理的角色,在抓市场载体的
同时,把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推上市场主体地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完善市场内部
运行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形成了就业“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局面。市区中
心劳动力市场年内开展交易洽谈活动86次, 有807个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76万
个,进场求职1.43万人,达成就业协议的7129人。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共提供就业
岗位3.6万个,到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的4.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18万人。全
年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人员达到2.1万人,其中,由政府进行政策性安置的1200人,占6
%,由市场调节就业的1.98万人,占94%。
开始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尽快形成工资分配水平的市场决定机制,
在荣成先期试点的基础上, 8月份开展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采样摸底调查,共
调查247家企业、 12万名职工,测算形成了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11月份
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首次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岗位(工种) 174个,
为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工资分配水平提供了依据。
积极创造“政府促进就业”的大环境。积极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上上下下一齐
发动,开展三个“大搞”(大搞加工贸易、大搞民营经济、大搞招商引资),使私营个
体经济组织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全市私营、 个体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比
1997年底增长147%, 其中县城驻地以上的从业人员达9.5万人。同时,有关部门大力
拓展社区就业,各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充实加强了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
中心市区街居经济组织就业总人数达到1.5万人, 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4500名。按
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通过免费培训、发放安置补助费、落实
优惠政策等经济和行政手段鼓励就业、再就业。

(宋厚振)

【人才市场】 按照市委、 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威”战略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
“人才聚集”战略,落实《威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加强对外联系,广开
引进渠道,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全年组织外出招聘团组84批次,引进具有
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才1009名, 其中博士生7名,硕士生49名。充分发挥
网络传媒的作用,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建设,通过国际互联网宣传威海市人才工作
政策, 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人才网站每月查询人数达到1万多人次,通过互联网引进
人才145名。坚持人才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0%充实到各类企业,
特别是重点工程和骨干企业,促进了企业发展。加大了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力
度。在为私营企业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从
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使一大批工作人员主动走出机关、事业单位,投身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的大潮。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有92人离职、155人辞职、590人提前退休,
有837人(其中处级18人,科级130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私营企业,推动了全市个体
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积极采取措施,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开展了“农
技人才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现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选派了一批农业院
校毕业生充实镇农、林、水站(所),加强了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开展了乡土人才培训
和农民职称评审工作,促进了乡土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强了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健全
了各类人才信息库,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拓展人事代理服务范围,全
市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共为930个单位1.03万人办理了人事代理。

(叶秀峰于明涛)

【房地产市场】2000年,全市各级房管部门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住房消费为目标,
以激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为重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活跃了全市房
地产市场。全市共办理房地产转让登记金额13.7亿元(不含房改售房款),比上年增长
33%;办理房屋租赁登记金额6531万元,减少28%;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金额26.5亿元,
增长19%。 此外,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174份,107.4万平方米;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
备案登记7323份,42.9万平方米;受理房地产委托评估价值达13.7亿元;实现房地产
拍卖成交额达2253万元。以上指标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为全面启动房地产消费
市场, 中心城市于8月18~20日成功地举办了威海市第二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共吸
引4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接待咨询群众8000多人次,
成交各类房屋193套,成交额2045万元。

(孙坤同)

【建筑招投标市场】2000年,全市不断建立完善场所固定的工程交易中心,按照国家
“一个中心城市原则上只设一个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要求,除中心城市外,荣成市、
文登市、乳山市也建成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同时健全完善了评标体系,实行了网络
管理,开展了规范运作。在开展施工招标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招标范围,将勘察设计、
建设监理、大宗建材、装饰装修和市政工程都纳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全市
完成招标工程项目370多个, 面积达270多万平方米,应招标率达到95%以上,应公开
招标率达到85%。

(邵明光)

责任编辑李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