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230&run=13

【概况】 2011年,威海市继续把富民强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把关注民
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
执政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推进经济
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也让广大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万元,比上
年增长13.7%。人均工资性收入1.92万元,增长1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个百
分点,成为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良好,经营效益
稳步提升。 人均经营净收入2994元,增长31.5%,涨幅居四大项收入之首。城市
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为778元, 增长26.1%,成为2011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
的新亮点。 城市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4763元,增长14.5%,扭转上年负增长的
态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万元,增长17.3%。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要源于
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标准提高,促使农民工资
性收入增长。 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6036元,增长25.7%。二是强农惠农富农政
策力度加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
标准提高等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农民转移性纯收入672元,增长
89%。 三是农产品产量总体稳定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
增加。家庭经营纯收入5274元,增长10.1%。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70万元,比上年
增长10.8%,恩格尔系数为32.03%。其中,食品支出5445元,增长23.3%;衣着支
出2932元,增长13.7%;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012元,下降12.9%;医疗保健支出
871元,增长30%;交通通信支出2416元,下降4.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76
元, 增长20.2%;居住支出1771元,下降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23元,
增长19.1%, 恩格尔系数为36.5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49 2元,增长21%;衣
着消费支出635元,增长14.8%;居住消费支出1218元,增长7.5%;家庭设备、用
品消费支出373元,增长44.4%;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731元,增长11.7%;文化教
育、娱乐消费支出744元,增长14.4%;医疗保健支出503元,增长52.6%。

【高档耐用消费品更加普及】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一系列拉动
内需政策的有效落实,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多。城市居
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6辆、电脑97台、空调47台、健身器材6套、移动电话216
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05.6台、洗衣机50.6台、摩托车53.1辆、照
相机7.8台、空调6.7台、热水器77.8台、移动电话152.5部。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攀升】 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54.95亿元,
比年初增加106.13亿元,比年初增长11.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有6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有15.6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 有128.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其
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7万人,参保率99%。有1.7万人领取失业保
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6495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基本养老、医疗、
失业、 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1%、4.6%、10.3%、7.6%和
6.6%。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统筹,全市范围内
异地就医社保卡即时结算。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00.2万人,适龄人口参保率97.2%,
有38.3万农村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 共发放养老金3.1亿元。新农合参保人数达
134万人,实现了全覆盖。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45提高到360元,农
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65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每
人每年28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800元。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由123元提高到235元。发放奖助学金4300.7万元,
受助学生2.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73家, 拥有床位15240张, 收养人员9775人。全市共投入资金8974.55万元,将
4.42万名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投入资金3455.57万元,保障全市“五保”老
人9680人、敬老院61所。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