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 271.4亿元,增长 3.9%;农民人均纯收入 1.29万元,增长 11.8%。粮食播种面积 573.12万亩,减少 1.96%,总产 281.67万吨,增长 0.14%,每亩单产(下同)491.47公斤,增长2.14%,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蔬菜面积206.14万亩,增长 1.5%,总产811.77万吨,增长 2.7%,单产 3938.1公斤,增长1.2%。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4个县(市、区)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 206.14万亩,总产811.77万吨;4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6个市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建成达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万亩、绿色食品 8.2万亩、有机食品 1.2万亩。泰山板栗、王晋甜瓜、新泰芹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总数达到 5件。岱岳区房村镇和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被列入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农业产业化经营】 市农业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泰安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场观摩会、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落实专项扶持资金 2000万元。至年末,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82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 3家、32家和 378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732.5亿元,利税 43.4亿元。
【生态农业建设】 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631万亩。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6.2%。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 13.57万户。东平县东平湖湿地渔作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被认定为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组织参加 2014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获得“一金一银两优秀”的好成绩。“泰山泥塑”荣获产品创意金奖,为全省 4件创意金奖之一。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推广新技术 10项,引进示范新品种 50个。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构建起农业科技人才大培训格局,累计培训新型农民 28.6万人次。 17位农业一线的人员当选为省、市“乡村之星”。荣获省农牧渔业丰收奖 5项,市科技进步奖 3项;评选市级农牧渔业丰收奖 19项。新泰市在全省率先应用电信网络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利用“农技宝”云平台终端设备,开创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的新路子。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重大举措,强化引导扶持,规范发展,催生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 1327家,达到 6114家;新增家庭农场 943家,达到 1821家。全市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达到 13家、省级 42家、市级 20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10家。
【农村基本政策落实】 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136万元,向农民及村级组织退还各种乱收费资金 28万元。严格执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向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 4.19亿元,保证及时足额到户。开展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识别出 605个贫困村、28.26万贫困人口。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 2923万元,扶持 97个贫困村;安排市级财政扶贫资金 300万元,实施市级扶贫开发项目 36个。完成 605个省、市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派驻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双百行动”、农资打假等活动,摸清 227个基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生产信息,对全市 102家农药批发经营单位和 691家(次)农药生产企业的 8192个农药产品(次)进行集中登记备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125件,查获各类假劣农资货值 400万元。全市 88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设立村级监管员 2745名,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新泰市、肥城市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在自检及农业部、省农业厅抽样检测中,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 98%。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山东益客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市天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泰茶“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内蒙古永业生物科技集团“大粮仓”等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泰安。全年产业招商到位资金 15.53亿元,增长 16.5%。对上争取到位资金 8.67亿元,增长 15.3%,均圆满和超额完成市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达的“双增 15%”的任务目标。参加国家和省农交会、茶博会,签订产品贸易合同和意向协议 90个,签约额 1.1亿元。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登记工作的村 3011个,占有地村数的86.4%;完成登记面积 397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86.0%;已完成颁证的村 2827个,占有地村数的 81.1%;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 95.2万本,占农户总数的 81.4%。完善“三资”管理网络平台, 704个村实现与县、乡两级农村财务管理联网。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制度,开展招投标的乡(镇、街道)、村(居)分别达到 85个和 3040个。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规范化创建活动,代管经济合同 22万份,代管率达 85%。新泰市、肥城市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张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