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20&rec=66&run=13

【概况】 全市共建审计机构1268个,其中市、县(市、区)两级有审计机关7个,社会审计组织15个,内部审计机构1246个;审计工作人员2817名,其中政府审计机关214名,社会审计组织316名,内部审计机构2287名。年内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315个,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7.44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9.99亿元。通过审计上缴财政金额2.01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8749万元,建议有关部门处理事项54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658篇,被批示、采用421篇(次),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276条,挽回(避免)经济损失2.95亿元。

【财政审计】 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预(决)算执行单位56个,查出预算安排、预算收支、资金使用、税收征管等方面问题金额2.87亿元,提出综合审计意见和建议134条,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21项。在重点审计财政、地税部门的同时,高度关注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加大延伸审计力度,顺着预算资金流向一查到底。既侧重于对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又注意对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既注意问题的揭示,又注重从财税体制、经济环境上分析原因,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全面整改。各单位通过落实整改,上交财政资金1.67亿元。

【专项资金审计】 对社保基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支农资金、库区移民资金、福利彩票发行公益金等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调查。共审计(调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单位14个,审计(调查)资金总额74.54亿元,查出挤占挪用、滞留闲置、配套资金不到位等违规问题金额1.05亿元,促进拨付资金到位998万元。

【政府投资审计】 坚持《泰安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登记制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委托机构考核办法》,依法开展政府投资审计。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124个,审计投资额16.9亿元,核减投资额1.45亿元。

【经济责任审计】 坚持“五个突出”,即针对审计对象的多样性,突出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针对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审查;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人性化特点,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针对监督关口前移性,突出加强任中审计,任中审计达到72%以上;针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多向性,突出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整体合力作用。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领导干部153人,查出违规问题金额1.0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9.43亿元。

【行业和其他专项审计】 对全市21家机关事业单位3个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私存私放资金、乱收费、乱加价、应缴未缴预算款等违规金额7457万元。在揭露问题的同时,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提出规范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外资运用项目建设和运行。

【内部审计】 发挥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作用,通过考核评比、检查指导、举办培训班、组织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等措施,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年内全市内审机构共审计项目(单位2537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6453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1154条,促进增收节支8452万元。在建立和完善部门单位自我约束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本单位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霍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