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4&rec=129&run=13

【建筑业概况】 年末,全市有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329家,比上年增加69家,增长25%。按资质序列划分,总承包企业267家,其中房屋建筑企业257家,占企业总数的76.3%;专业承包企业62家。按资质等级划分,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62家、三级企业260家。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建筑施工面积16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合格率100%;在群众性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优活动中,获得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5项工程荣获“泰山杯”奖,27项工程荣获“省优良工程”称号。外出施工人数达到9万人,创产值近40亿元,分别增长12.5%和33%。全行业实现利税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收取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1731万元,拨付企业737万元,补贴企业7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30%和14%。建筑施工因工伤亡事故继续保持低事故率和低死亡率,死亡率控制在0.02‰以下。 (汪厚亮)

【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6月,原隶属于市建设局的城建监察支队整编制划归市综合执法局后,建筑市场执法监督管理仍作为市建设局的一项基本职能被保留。市建设局重新组建建筑市场执法监察大队。该大队受市建设局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对泰城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巡回式、平行式督查管理。在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中,实现与纪检监察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泰城各行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泰山区、岱岳区以及各类开发园区)联动的“行政执法三联动”工作机制,并对阶段性查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考核,全市拉网大检查率达到100%。全市共检查在建工程410个,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项目投资总额16.9亿元,查出违法违规工程30个,经济处罚43.5万元,下达《质量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22份,做行政处罚决定24次,吊销企业资质证书2家,吊销个人项目经理证书5人。 (赵克华 姜军锋)

【泰安建筑工程公司】 泰安建筑工程公司以“实施名牌战略,深化企业改革”为目标,依靠质量和改革求发展。年内竣工面积24多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70%。其中,市中心医院4#楼、高速公路万公里纪念塔、地质局2#住宅楼获省优良工程奖,泰安市中心医院门诊楼获省“泰山杯”工程奖。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承建国内11条索道的建筑安装,其中大、中型索道占全国已建索道的80%。同时,在苏丹、毛里求斯、以色列、日本、韩国、埃塞俄比亚、博茨瓦纳、塞舌尔等国家劳务合作的基础上,又开拓澳大利亚、爱尔兰、赤道几内亚、刚果等国际市场,签订合同14份,合同金额200万美元,实现营业收入900万美元。房地产开发迈出新步伐。新开发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其中擂鼓石路二期工程1.24万平方米,完成建安产值700余万元,回收房款1180万元。公司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被省建工局授予“全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先进单位”,公司工会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张 伟 安文香)

【建筑业管理】 年内,市建管处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质量安全”两大主题,继续开展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活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强化行业管理和政策引导,健全行业保障体系,搞好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使全市建筑业管理各项工作都实现了新突破。
建筑市场秩序管理 年内,市建管处不断加大对建筑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建设管理部门在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依法行政及执法到位情况,建设主体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累计检查城市市区在建单体工程295个,总面积128.6万平方米,涉及建设单位87家,施工单位146家,监理单位10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7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7份、监理整改通知书9份,停工整改工程项目21项,利用新闻媒体通告违法违规工程30项,下达处罚决定书30份,依法依规严肃处罚建设单位6个、施工单位60个。
建筑企业管理 年内,市建管处首次实行建筑企业资质网上年检工作,314家企业参加网上资质年检工作,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同时,完成34家企业资质升级、新定资质等级和资质增项的申报工作。加强项目经理和中高级岗位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培训各类管理人员2000余人,其中项目经理757人,高、中级岗位管理人员1170人。申报项目经理650人,其中627人取得资格证书(包括一级项目经理70人,二级项目经理414人,三级项目经理143人),合格率达到96%。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年内,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管理和监督力度,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卡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制,推行建设监理制,搞好质量投诉案件的查处,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40%。开展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考评暨施工质量检查活动,共评选出优秀项目经理100名。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年内,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治理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保障,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了三级以上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①健全组织网络。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与施工企业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考核办法和保障措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②强化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印发《泰安市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泰安市安全文明工地评选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有5个工地荣获“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称号,1个小区荣获“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小区”称号,17个工地荣获“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优良工地”称号。③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制订实施《泰安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拆装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品管理的通知》,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工程结构及位置环境等特点,努力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重点防范,有针对性地开展易发性事故的各项专项治理,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④加强安全监督程序管理。严把安全准入关,综合考核施工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业绩、特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进行施工。严把施工许可关,认真落实安全报监制度,每项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到施工安全管理机构办理报监手续,经实地察看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后登记造册,建立单位工程安全档案。⑤建立三项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教育机制,重点加大农民工的安全和文明施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文明施工意识;建立激励制约机制,颁布实施《泰安市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综合评价暂行办法》,把企业安全生产与招投标、企业资质年检、评先树优挂钩;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施工过程中,坚持拉网式大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严肃查处安全隐患和施工中的不文明行为。
外拓市场管理 以市场为导向,内强素质,外拓市场。年内,外出施工人数超过9万余人,年产值近40亿元,占建安产值的30%以上,施工区域遍布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济南、青岛等省内各大、中城市。
行业劳保统筹管理 年内,推行“三个到位”的工作方法,加强行业劳保统筹管理。一是责任到位,对承担劳保基金收缴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分解任务,级级明确责任,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劳保基金足额收缴;二是监督到位,严格对养老保障金拨付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管理到位,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资金专户储存,确保养老保障金安全运行。年底,完成养老保障金收缴1731万元,比上年增长28%,拨付、补贴企业14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 (汪厚亮)

【工程建设标准造价管理】 为积极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做好新计价依据与国家计价规范的衔接工作,历时一个半月,共培训13期,培训学员3300余人,为新的计价依据的推广和贯彻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年内,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发展到30家,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500余人,造价咨询单位在机构设置、技术人员和专业结构等方面均达到《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资质标准。完成《山东省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资格证书》换证取证培训及考试工作,共培训人员3000余人,2300余名学员通过考试。开展全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集中采价工作,对全市建设工程材料生产厂家、销售单位所生产、销售的1万余种材料价格进行全面采价,录入发布。(袁 宁)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年内,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共监督建筑工程422项,其中新开工程322项,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转接工程216项,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装饰工程48项。共接收委托检测业务4万多组,开展现场检测业务3000多组,监督工程无工程质量通病工程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王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