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泰 山 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90&A=10&rec=151&run=13

中共泰山区委员会
书 记 杨忠海
副书记 闫新建(12月离职)
胡献兴
尹衍祥
谭业刚
刘 康(挂职,11月任职)
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主 任 边清训
副主任 杨福苓
韩子江(不驻会)
张继耀
郭洪玉
员春吉
刘树恒
金兰英(女,不驻会)
路少先(1月任职)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闫新建(12月离职)
代区长 胡献兴(12月任职)
副区长 胡献兴(12月离职)
刘相玉(4月离职)
展宝卫(12月任职)
刘兆金
孙岱峰
吴 晨
孟秀芹(女)
郭大年
高玉芝(女,5月任职)
黄正玉(10月任职)
科技副区长 胡继连
刘际法(上挂)
杨心泉(上挂)
区长助理 赵焕臣
孙熙谟
政协泰山区委员会
主 席 王士英(女)
副主席 张广奎
徐福顺
陈 君(女,不驻会)
刘海凌(女,不驻会)
燕化泉(不驻会)
张庆波
徐向东(女,3月任职)
中共泰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承泉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武洪华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路少先(1月离职)
李殿勤(8月任职)
代检察长 李殿勤(2月任职)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邓传祥
政 委 吕修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999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泰山区粥店办事
处整建制划归泰安市郊区,原郊区省庄镇、邱家店镇整建制划入泰山区管辖。调整
后,泰山区行政区划面积337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和2个镇,142个
村(居)委员会。辖区内总人口57.7万人。比1998年增加8.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38.3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13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98年增长13%。地方
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15.2%;财政支出1.86亿元,其中,灶内支出1.68亿元,
分别增长14.5%和1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增长8%。
第一产业 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农业增加
值2.49亿元,增长3%,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9%。
种植业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8万公顷。粮食总产11.47万吨,增长206.7%;
花生总产112吨,降低 68.7%;瓜菜总产10.38万吨,增长114%。种植业产值达
2.75亿元,增长3.5%。
林果业 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16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8387公顷。林木覆盖
率达46%。果品总产量1.75万吨,增长3%,林业产值6052万元,增长9.5%。
畜牧渔业 年末全区大牲畜存栏0.52万头,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5.04
万头、2.54万只和130.28万只。肉类总产0.73万吨,奶类总产0.35万吨,禽蛋总产
0.68万吨。畜牧业产值1.17亿元,增长1.7%。水产品产量595吨,渔业产值351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全年累计投资2450万元,投入工日183万个,动用土石165
万立方米,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698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287公顷。年末农业
机械总动力达11.28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2600吨。
第二产业 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国内生产
总值54.3%。
工业 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55亿元,其中区直工业完成投资3801万元,全
区新上、技改重点项目66个,累计完成投资5416万元。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
工业企业总产值(现价)达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区直完成9.77亿元;
实现增加值3.9亿元,销售收入15.92亿元,利税1.08亿元,其中利润5002万元。全
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7.7%。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农用及工程机械三
大支柱行业优势更加明显,棉纱、棉布、水箱、拖拉机等一批拳头产品都有较大发
展。岱银集团生产的“雷诺西裤”在’99中国国际服饰博览会上获金奖。继岱银集
团、水箱厂等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国泰拖拉机总厂、工程机械总
厂等8家企业通过了不同类型质量体系认证。
乡镇企业 全区乡镇企业完成投资2.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3.47亿元,比上
年增长15.4%;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利税4.7亿元。全区有14个村街企业总收入过
亿元,其中过2亿元的村街达到4个,税收过百万元的村街12个。
对外经济贸易 全区新批外资企业2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43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14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降低85%和增长5%。自营出口847万美元,其中外资
企业自营出口561万美元,获权企业自营出口286万美元。全年外派劳务74人,完成
营业额20.32万美元。
建筑业 全区有资质(四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68家,其中二级企业7家。建
筑从业人员3.3万人,工程合格率100%,优质工程率28%。完成建安产值12.77亿元,
实现利税70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和28%。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亿
元,施工面积42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小康屋29.74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区城镇建设规划区面积8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0平方
公里。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868万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6个。工业废水处理率
79%,工业废气处理率9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100%。辖区内餐饮业燃用型
煤、无烟煤等清洁燃料普及率达95%以上。烟尘控制区内,95%以上炉灶烟尘达标排
放。
第三产业 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国内生
产总值36.9%。
城乡市场与物价 全区投资3050万元,完成了泰山商贸城鲁中五交化批发市场、
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王庄建材批发市场和五马肉类水产批发商城等市场建设。新建、
扩建了王庄、水牛埠、后店等14处私营园区,发展专业村26个,其中7个被命名为
市级专业村。全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98万户和667家,个体私营企
业注册总额达到5亿元,从业人员3.7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相当于地方财政
收入的24%。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8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8.6%和3.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2%,居民消费总指数102.6%。
税收金融 全区国税、地税完成工商税收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年末
各项存款余额达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城乡居民存款21亿元,比上年
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11.3亿元,比上年降低4.3%。保险业务总收入2025万元,
比上年增长4.4%。
科技 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0人、中级
1940人。1999年财政投入科技经费137万元,共落实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项,其中
省级6项、市级12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其中17项通过省、市、区级验收,有2种高新技
术产品填补省内空白。全自动气缸套、等离子合金化机床、等离子切割机、等离子
焊接机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聚乙烯复合防渗膜获山东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
教育 全区有各类学校124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普通小学96所,职业中专2
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弱智儿童学校1所。在校生5.8万人,其中中学生2.53万人,
小学生3.27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毕业升学率100%,全区高考录取
大中专学生1278人,比上年增加307人。全年教育投入资金4605.7万元,其中 财政
拨款4005.6万元,新建校舍1.4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24万余件,价值320万元。

文化 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9个,全年放映影片5655场(次),其中农村放映
1500场。全年共组织基层文化活动30余次,编演节目80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2
万册。档案馆1处,馆藏档案1.9万卷,各类资料1.17万册。广播电台1座,日播音
时间11.75小时。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7万户,平均每天自办节目播出30分钟,
转播节目35分钟,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
卫生体育 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5个,其中医院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
员1291人,其中医生841人。年门诊量96.8万人次,医院病床456张,收治住院病人
6272人次,治愈好转率98%。有8个处乡镇15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全区合作医疗行政
村覆盖率达90%,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68万元。有102个村用上自来水。全区碘盐
普及率为100%,碘盐监测合格率99.1%,卫生防疫“四苗”覆盖率95%以上。拥有体
育综合训练馆1处、业余体育学校1所。竞技体育,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2枚;在
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枚;在泰安市比赛中获金牌49枚,银牌39枚、铜牌26枚,并获8
个团体第一,4个团体第二。
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 ①人民生活。全区职工总数达到3.2万人,比上年增加1
%;职工工资总额1.66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5552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
收入3012元。农民负担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标准以内。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
为13.7平方米和25.7平方米。②社会福利事业。至1999年底,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3.71万人,收取保险金3830万元;农民参加养老保险3.3万
人,收取保费55万元。1999年,全区新参加医疗保险210人,收取保费1108万元,
全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48万人。全区有敬老院5处,共有“五保”老人243人,
其中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8人。福利企业安排残废人就业461人。全年发放救灾
款17万元。全区享受下岗职工生活保障的有227人,发放保障金115万元。
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04户、79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378户、
988人,以上两项年发放保障金69万元。③计划生育。全区晚婚率、晚育率、计划
生育率分别为100%、99.98%和99.97%。辖区内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00,
出生率11.58‰,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长率7.8‰。
 (亓玉华 刘玉朴)

【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区主要经济增长点】 1999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1.98万户,比上年增长(下同)10.6%,注册资金达到1.65亿元,增长17.6%,户均
注册资金8282元,比上年增加471元;私营企业达到667家,增长16%,注册资金
1.62亿元,增长37.2%,户均达到24.3万元,比上年增加3.8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实
现税收3539万元,增长51.8%,占区级财政收入的24%。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8万
个,安置下岗人员3800余人。
市场和个体私营园区建设 在着力培育现有市场、园区的基础上,坚持“统一
规划,一市一品,注重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市场和园区的专业化、规模化建
设,初步形成东面家俱花卉、西面建材纺织、南面蔬菜瓜果、北面旅游商品的市场
格局、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投资300万元,竣工面积3.3万平方米。泰山蔬菜瓜果批
发市场三期工程,完成投资280万元,建成营业房4000平方米,年增加集市交易额
6000万元。山东泰山商贸城,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设有轻纺百货、鞋业、建材、
五交化、家俱、家电6大交易区,26个专业市场,计划总投资3.6亿元,1999年完成
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轻纺百货、建材、五交化、装饰材料4处大型批发市场。其
中王庄建材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3.3公顷,营业房800间,能容纳经营业户200户,年
交易额达20亿元;王庄机械加工私营园区,完成投资近千万元,并吸引38家企业、
300多个体户入园经营。
企业民营化改制 泰山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试行
意见》,通过购买、兼并、租赁、控股、联合等形式,参与乡村集体企业改革,促
进乡村集团企业发展。天祥实业公司兼并徐家楼乡泰山灵芝保健品厂后,组建三泰
制药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资产近800万元,解决债务包袱近6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
45人。岱庙办事处东旭服装厂,以零资产奉送形式,将该厂设备转让给原企业的17
名职工,使企业经营迅速得到转机。年底,全区已有75家个体私营业户收购、兼并
或租赁了乡村集体企业,有498家乡村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
培植个体私营大户 重点扶持了宏达金属结构制造公司、金星实业集团、三泰
制药有限公司、新纪元太阳能有限公司、永昌建筑机械厂等50家个体大户,帮助解
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宏达金属结构制造公司投资5000万元进行技改,新上
的8000吨液压机,投产以来,实现产值3767万元,上交税金58万元。到年底,全区
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大户已达171家,比年初增加92家,注册资本100~
500万元的私营企业由上年的9家增至24家。
扩大经济规模 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战略,大力发展专业乡、专业村
和专业户。全区已发展专业村26个,其中7个村被命名为市级专业村。上高乡以花
卉市场为龙头,带动发展花卉苗木基地400公顷,形成7个花卉专业村,花卉苗木收
入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邱家店镇石碑村皮毛、后店村木器加工、姚家坡
村小成衣加工初具规模。
(刘玉朴 李国庆)

【发展环山经济】 近几年,泰山区实施发展环山经济战略,围绕泰山大旅游,
重点在服务、加工和观光农业上下功夫。①兴办第三产业。为搞好旅游服务,采取
国家、集体和个体一起上的方式,兴建了小天庭宾馆、天外村饭店等一大批集餐饮、
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网点;新办起6家旅行社,1999年营业收入达130万元。在泰山
南麓红门投资160万元,建起了旅游文化品市场。②开发旅游产品。先后研制开发
了矿泉水、乳酸饮料、陶制品等旅游产品。全区旅游商品已形成了民间工艺、旅游
食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等5大类、100多个花色品种,1999年产值在3亿元以上。
③开发旅游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主干线长60公里的旅游观
光农业园区。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了旅游观光路的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
改造果树300多公顷,新开发建设经济林130多公顷。建起了万亩花卉基地和大型花
卉交易市场,1999年成交额3000余万元。(展新维)
【荣获“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泰山区的老龄工作实行了以家
庭供养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四制一书三免除”(退休养老制,养老补贴制,五
保供养制,养老保险制;赡养协议书,免除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三提五统)的社
会养老保障体系。全区130个村街干部和11个村街的老年人享受退休养老,受益老
人1463人;65个村街实行养老补贴制,受益老人8645人;享受退休养老和养老补贴
的老人达1.01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7.68%。全区195位孤寡老人实现五保供养,
其中83位老人进入敬老院养老,3.3万农村村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金额
1317万元,已有318位老年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1999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
府授予“老龄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跻身于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十二
强。(张广华)
【岱庙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该办事处以文
明市民教育为主线,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在基层班子
中重点开展了创“双强”(政治强、经济强)单位、创“文明”单位、创“安全文
明村(街)”三项活动。二是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争创“十佳文明小区”、“十佳
文明市民”、“十佳工人”、“十佳教师”、“十佳楼栋”、“十佳个体工商户”
等6个十佳活动,实行了文明承诺制。三是对群众进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印发明白纸近万份,受教
育面达95%以上。四是寓教于乐,大力开展社区文体活动。1999年投资35万元,建
起全市首条全民健身一条街,并成功地举办了社区乒乓球赛和社区消夏文艺晚会。
五是注重基础设施和实事建设。建有多功能文化大院7处,综合活动室12处,文明
市民学校22处,党校1处,党员活动室22处,宣传栏11处。1999年,办事处投资近
2000万元,建设安居工程15万平方米,硬化路面10万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群
众满意率达95%以上。
近年来,该办事处先后被省、市评为“文明单位”、“明星乡镇”。1999年9
月,被中共中央文明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山口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该镇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创建文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明确责任。成
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细化、量化,
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二是提供保障。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全镇43个行政村
的路面硬化;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通自来水工程;投资1000
多万元,完成了8个村的文化大院改造。三是强化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民
素质教育年”、“三下乡”、“文明户”评比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四是示范带动。推树了18个精神
文明示范点,其中有10个成为区级示范点,4个成为市级示范单位。五是严格奖惩。
实行“一张红榜、两项实绩”的考核方法和“半年初审,年终总评”的评比制度,
奖优罚劣,激发了各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99年9月,被中共中
央文明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刘玉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