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8&rec=164&run=13

财 政

【概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4.5亿元,增长12.6%,高于全省2.6%,居第4位。收入质量稳中有升,税收收入占比达82.7%,居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2.2亿元,增长16%。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1%。努力补齐事业发展短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层次,构建起更加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建立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各学段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受益学生27.7万人次。保障农村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市区学校建设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支持海洋科技大学园、公共实训基地等滨海科教园区项目,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学科,建设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打响潍坊职教品牌。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5亿元,带动4.2万人创业就业。推进国际人才、大学生创业等孵化中心建设,市级创业服务平台吸引290家企业入驻。适应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继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政府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开展民生综合保险试点,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支持改造棚户区1.1万户,惠及2.4万人;提升老(旧)小区13个,惠及居民1.2万户。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项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理顺管办体制,推进分级诊疗;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社会化办医,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高端品牌医院,满足多层次就医需求。构建支农惠农保障体系。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6.5亿元;整合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和专项整治,提升涉农资金使用绩效。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精准扶贫,实施1340个乡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持续旱情下,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在全省首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融资增信试点,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优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大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支出,维护居民生活安定。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各级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全部免费开放,乡(镇)图书馆实现全覆盖,新增公益性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场所1384处,更多优质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统筹各类资源,突破关键环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经济发展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重点产业投资等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增强社会投资发展信心。落实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全市新引进企业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569家。按照集约资源、精准发力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打造区域竞争先发优势。完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深度整合财政产业专项资金,将政府引导基金扩充到24亿元,设立专业投资基金29支,初步构建起企业发展全周期风险投资体系,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科技创新项目,以及重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为重点,累计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315亿元,支持136个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业态。组建市再担保公司,加快构建担保联盟体系,提供融资担保、再担保服务31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统筹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收购、处置不良资产10亿元,提升信贷投放能力。做强“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拓宽业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打造全国唯一具有“融资功能”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努力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落实出口退税等税式支出政策,扩大“营改增”范围,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04亿元。对金融机构新增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进行风险补偿,拉动新增贷款135亿元。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和人才培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免征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支持提升城市品质】 全年争取各类资金超过400亿元。其中,争取省分配潍坊市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18亿元,居全省第1位,将高成本债务置换为低成本债务,节省利息支出14亿元,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44亿元、超拨调度款12亿元,进一步增加潍坊市可用财力;争取国开行贷款40.6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撬动金融社会投资,增强项目支撑能力。大力推广应用PPP模式,设立150亿元PPP基金,成功运作40亿元全国首单高铁项目和13亿元城区学校提升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保障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创新政(府)银(行)合作模式,争取建设银行授信200亿元,与平安银行合作设立200亿元城市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南水北调等工程,在持续严重旱情下保障用水安全。支持完成“三八六”环保行动三年计划,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补贴淘汰改造黄标车16156辆;中心城区全部拆改20吨以下燃煤锅炉,新增公共自行车2400辆,购置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400台,增加市民绿色福利,提升城市绿色颜值。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实施综合预算,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10%和11项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为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政府所有资金纳入一个“盘子”统筹安排。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市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57.1%,初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加快透明财政建设,全面公开市、县两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梳理公开5大类、85项民生政策,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报告,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潍坊市全口径财政透明度居第13位。全面加快支出管理改革。严格贯彻厉行节约规定,市直部门一般性经费预算压减5%,清理盘活历年结余结转资金4.5亿元,统筹用于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完善绩效评价制度,50万元以上预算项目全部设立绩效目标,促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财政支出,建立调度款“点供”制度,确保各月支出进度超过时间进度,充分发挥资金时效性。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市直94个部门编制实施购买服务计划315项,提升资金效益和服务质量。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方式,完善采购流程,建立专管员制度,市级完成政府采购23.5亿元,节支率14.2%。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完成市级投融资平台优化重组,建立起财政专职董事、监事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资产配置预算,提高资产管理绩效。推动财政投资评审业务转型,重点转向预算评审和重大投资项目事前评估论证。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切实加强收入、支出、会计和内部监督,丰富监督形式,提高监督效果。提升基层财政管理,建设基层数字财政系统,强化乡(镇)财政业务监管,提高基层财政履职能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创新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逄希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