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粮油购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96&run=13

【概况】 市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33家,固定资产1.2亿元,职工1551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290人。2000年,全系统经营粮油45万吨,完成销售收入3.3亿
元, 实现利润61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全市粮食企业无
一亏损, 无一人下岗,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列潍坊市同行业榜首,有10家企业
跨入全省“农村粮食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排头兵”行列,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市粮
食局分别被山东省、潍坊市粮食局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市“百面红旗竞
赛”活动中荣获红旗单位称号。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实行政企分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的通知精神,确认市粮食局为市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原所辖企业均为独立
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实行业务分开。根
据国务院关于实施粮食企业附营业务与收储业务分开,主要从事定购粮、议购粮、
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拨业务,以及国家指定企业经营的粮食进出
口业务。附营企业主要从事主管业务范围以外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资金
分离。将原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已独立核算的粮油加工、饲料和其他附营企业
占用的贷款、存款等划转到农业银行。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粮食所需贷款,由农业
发展银行严格按照“库贷挂钩”的原则供应和管理,应有收储企业承担的新老财
务挂帐,划转到收储企业实行专户管理,所有收购资金一律实行封闭运行。实行
企业分设。根据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粮改及实施两项业务分离和企
业分开的意见,成立了“寿光市粮食收储公司”,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股级法
人企业,隶属市粮食局,受政府委托专项负责全市政策性业务的经营与管理。其
主要职能是: (1)负责国家定购粮,按保护价收购的议价粮油以及中央和地方
储备粮油的收购、 储存、调拨和粮食进出口工作。(2)负责城镇非农业人口的
基本口粮、 部队和救灾用粮的供应工作。(3)负责储备粮油的轮换抛售工作。
(4) 按照“库贷挂钩、封闭运行”的要求,管好粮食收购资金,并直接负责向
农业发展银行申请贷款,实行统贷统还。同时,根据粮食收储工作需要,按乡镇
行政区划成立粮食收储站,隶属市收储公司,受政府委托专事收储业务,实行报
帐制,是非独立核算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原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
粮食管理所,是国有粮食企业,专事附营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承担收储等主营业务的企业和专事附营业务的企业从
资产、人员、机构上做到了彻底分离。实行人员分流。全系统1500余名干部职工,
有70%从事收储业务,其余人员全部分流到附营企业,走向市场找饭吃。

【粮油购销】 “九五”期间,针对粮仓暴满、库房紧张的现状,全市粮食购
销企业采取建露天垛、租赁民房等多种形式缓解库存压力,坚持做到常年常时挂
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在收购过程中,注重各项
政策的落实,尤其是认真执行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和结算政策,体现了优质优价、
劣质劣价的原则,不随便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做到随收购、随结算,户交粮、
户得款,不代扣种子粮、水利粮及自筹款,杜绝了乡(镇)村干部在收购现场坐
收统筹提留款的现象,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售
粮积极性, 全市共收购粮食114万吨,其中保护价粮36万吨,保证了军需民食和
工农业生产,使粮食部门真正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充分发挥了粮食流通
主渠道作用。在粮食需求不旺、市场粮价持续低迷、顺价销售难度较大的情况下,
粮食部门不等不靠,抢抓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促销压库,开展顺价销售,
共计107万吨。 同时,按照“库贷挂钩、钱随粮走”的原则,积极配合农发行加
强资金管理,及时回笼粮食销售货款,按时返还贷款本息,粮食销售款返还率达
到100%,没有发生挤占挪用现象。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收购条例》,配合工商部门全面加强粮食市场管理。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工商、公安、粮食联合组成的粮食稽查大队,广泛宣传市场
政策,强化粮食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粮食购销活动,依法整顿粮食市场
秩序。为全省粮食市场管理提供了借鉴,带了好头,受到省局的表扬。

【粮办工业】 企业改制。根据市委、市政府2000年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
作部署,市粮食局对所属粮办工业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改制过程中,根据
《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履行有关程序,从资产评估、产权界定、
出售价格、股权设置、股金募集、章程制定到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规范操
作,扎实稳妥。尤其是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把
稳定职工队伍,解决离退休职工生活放在改制工作首位,争取干部职工对改制工
作的理解和支持, 避免改革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确保了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到
2000年底, 4家粮办工业企业已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据统计,改制企业共募集股
金374.9万元, 企业改制后,明晰了产权关系,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职工
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技术改造。粮办工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就必须加大技改投入,拓展生存空间,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确保技
改项目的科学性、权威性、实效性,市粮食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局长
任副组长,行导科、财务科、粮办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技改领导小组,并
聘请有关专家担任顾问,具体负责项目的考察、论证、立项、审报等工作。在技
改过程中,牢牢抓住了产品升级这个牛鼻子,以高起点、带动性强的项目为龙头,
以企业整体效益为出发点,坚持“先进性、适应性和效益第一”的技术改造原则,
确立了两个技术改造项目。一是第二面粉厂“食品专用粉技术改造项目”;二是
植物油厂“浸出车间改造项目”,总投资达2900万元,这在寿光粮食发展史上是
前所未有的。市粮食局经过多次考察论证,用较少的资金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意大利圣加蒂贝尔加公司的面粉主机设备,填补了潍坊市面粉生产无进口设
备的空白。植物油厂浸出油车间采用具有国内一流设备和工艺的“负压蒸发”浸
出系统, 通过技改年节约成本费用100万元。经过技术改造后,粮办工业面粉加
工能力将达到8万元,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目前,
全市已形成制粉、食品、榨油、磷脂、氧气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年产值8000
万元,年创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粮食部门的支柱产业。
【“两代一换” 工作】 全市粮食部门坚持立足农村,大力发展“代农加工、
代农储粮、品种兑换”为主要内容的两代一换业务和推广粮油服务社,年经营量
达29万吨,26个小型面粉加工厂,1800多个服务网点,星罗棋布于全市城乡,形
成了储存、加工、销售、兑换一条龙,成为粮食企业服务农村经济,方便全市人
民, 自我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年创经济效益550万元。“两代一换”工作成为
全省粮食系统的先进典型,得到了原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有关负责同志
和省市粮食局的充分肯定。同时,全市粮食部门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拓宽市场,
综合发展,经营项目涉及汽车运输、饭店旅馆、副食百货、设备租赁、饲养种植、
建筑装饰等十几个领域,已经成为粮食部门的半壁江山。

【仓储保管】 (1)储粮条件大为改观,仓容大幅增加。由原来简陋的沙、土、
糠压盖储粮发展到塑料槽管双层密闭储粮,由土圆囤、简易仓发展到现代化钢板
立筒仓。2000年又投资850万元,在开发区新建城区粮食储备库,占地275亩,仓
容量达1.2万吨, 到目前为止,集仓储、经营、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工程主体已基
本完工, 即将投入使用。(2)科学保粮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检测由人工操作发
展到微机检测,各企业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确保了粮油储存安全。连续多年被
省、 市粮食局评为“四无粮仓”先进县。(3)粮油科研成就不凡。粮食系统干
部职工刻苦钻研,先后有“低温储粮控制”、“无形粮田开发”等四项成果分获
省、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开展居民厨房工程】 1997年,市第一面粉厂经过市场调研,认为馒头生产
个体经营者一统天下,卫生状况堪忧、掺杂使假现象屡有发生,群众热切盼望吃
上“放心馍”。于是,他们果断购买了蒙阴县小康食品有限公司的馒头发酵专利
技术和“小康”商标的使用权,上起了小康馒头厂。上市伊始,“小康馒头”即
以颜色白、味道正、弹性大、口感好等优点,很快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
为“抢手货”,供不应求,在市场上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九五”期间,全市广大粮食干部职工认真落实粮改
政策, 加强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收到明显成效。(1)响应市委号召,大力实
施“民心工程”,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实施“民心工程”与落实粮改“三
项政策”相结合,安定农村、稳定农业、安抚农民;实施“民心工程”与开拓创
新相结合,搞好粮食深加工,广开渠道,满足城乡需求;实施“民心工程”与加
快企业改革, 安置职工相结合, 富余人员自我消化,不给社会增加负担;实施
“民心工程”与转变部门作风相结合,搞好窗口单位的形象建设,在为民服务中
求得生存和发展。 (2)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向王乐义同志学习活动,形成了
浓厚的学习气氛,行业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系统内“百面
红旗”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同时,在全系统开展了政务公开和
厂务公开,增加了企业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职工积极投身粮食事业的信心和决
心。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围绕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和“保一方平安,创一流业绩”的要求,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重大
责任事故。 (4)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00年,在全市
“两整顿一帮扶”活动中,粮食局为帮扶村组建了村班子,理顺村财务,调整承
包地,活跃了农村经济,融洽了干群关系,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的好评。
获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刘轶 魏华山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