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95&run=13

【概况】 寿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市联社,始建于1948年,1995年组
建“寿光市供销社集团总公司”与“寿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一套班子、两块
牌子,享受大型(二)企业待遇,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经济联合体。
多年来,在为“三农”服务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
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截止2000年底,全系统共有
37个独立核算企业,其中16个市直企业(棉麻公司、新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果
品公司、土产公司、再生资源公司、益康蔬菜有限公司、果品冷藏公司、大森食
品有限公司、第一棉油加工厂、第二棉油加工厂、第三棉油加工厂、第四棉油加
工厂、市社印刷厂、供销大世界有限公司、碱厂百货大楼、市社宾馆);21处基
层供销社(城区供销总公司、寒桥社、稻田社、南河社、北洛社、马店社、田王
联社、羊口社、杨庄社、卧铺社、道口社、古城社、丰城社、纪台社、侯镇社、
五台社、田马社、前杨社、上口社、留吕社、台头社),在职干部职工3612人,
城乡经营网点556个, 总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资产总值5.02亿元,其中固
定资产1.88亿元,所有者权益1.35亿元。
“九五”期间,市供销社以“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改革目标,不断
强化为“三农”服务措施,大力组织开展“一人联百户、四供一服务”活动和经
营服务网点下伸工作。对农资商品实行保质监销措施,并公开向社会承诺:供销
社农资商品无假货,倘若发现假货一律实行“卖一赔二罚三”制度(即卖出一份
假劣农资商品,经技监部门鉴定为假劣货的,则两倍赔偿消费者,三倍处罚经营
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参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几年来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供销社的形象和声誉在
农民心中越来越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也不断提高。1996年
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基层社建设年先进县联社”,1996~2000年连续
5次被山东省联社评为“十强县联社” 、“二十佳县联社”、“十佳县联社”和
“先进单位” ,1996~2000年连续5次被潍坊市供销社评为“标兵县(市、区)
社”等荣誉称号。
1996~2000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和业务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竞争日
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以变应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强化管理、开拓经营、狠抓
服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坚持以服务求生存、求发展,使企业经受住市
场的考验, 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2000年,全系统共完成商品销售额10.85亿
元,实现利税18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3%、15.7%。

【商业网点建设】 近年来,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市供销社不
断延伸服务触角,加强网络建设,经营服务网点遍布全市。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对
供销社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方便农民购买,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
中的主渠道作用,自1996年,市供销社在全系统开展了“一人联百户、四供一服
务” 活动。要求全市21处基层供销社的职工每人联系100个农户,并定期到农户
走访,调查所需。对农户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大件生活资料、建筑材料、婚丧
嫁娶用品直接供应到户。到2000年底,全系统共联系农户近19万户,占全市农户
总数的85%以上。 这项活动的开展,使供销社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又走出了一
条新的经营发展路子。 1997年,市供销社又根据市政府 [1997]89号文件《关
于开展供销社网点下伸,搞好便民服务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网点下伸、搞好
便民服务。 在网点建设方面,(1)要求各基层社本着“租赁设施、不增人员,
方便管理”的原则,由供销社职工或聘请供销社退休人员及威信高责任心强的村
民担任代办员, 租用闲置民房或借用村委仓库,在100户以上的村设立村级综合
服务站,实行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供货的规范经营。截止2000年底,供销
社系统共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560个。(2)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结合供
销社系统实际,积极开展了为农科技服务,使供销社与现代农业及农民融为一个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联合体。市供销社1996年在全系统恢复和建立了30处庄稼
医院,同时还聘请60名农艺师和技术员担任庄稼大夫,采取坐诊、出诊、巡诊等
形式为农作物诊断治病,既“开方”又“配药”,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解
答技术难题。到2000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共设立“庄稼医院”39处,“庄稼医生”
80余名, 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科技服务中心和农科知识的传播人。(3)为适应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新需求,广开购销渠道。
自1996年开始,市供销社不断加强龙头企业、龙头班组的建设,注重厂商联合,
抓住骨干品种、 实行区域“总代理” 、“总经销”,积极开展规模化经营,到
2000年底全系统“两总” 商品达46个。为增强市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2000年6
月, 市供销社投资4000万元, 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成了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的
“寿光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该市场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一座建筑面积
为4000平方米的农资经营大楼与市场连为一片, 有154家具有农资经营权的单位
进场经营,经营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品种达1000多个,业务范围
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30多个县市区,年销售总额达7亿元左右,成为目前
全省及至我国江北地区集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商品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
农业生产资料集散中心。 为适应当今人们的饮食、 消费观念,提高生活档次,
1996年8月份,投资250万元对市社宾馆进行了扩建改造,建成了营业面积1380平
方米,拥有12个雅座间和1个高档舞厅的“食乐大观园”。1997年,市供销社又投
资3500万元, 在市区繁华地段建起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市单体营业面积
最大的集购物、消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场——寿光供销大世界。
该商场的建成对繁荣我市城区生活资料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9年,市
供销社还在潍坊纯碱厂生活区投资600万元, 建成了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的三层
综合营业大楼——隆源商厦。另外,“九五”期间,市供销社还对大部分基层社
的沿街门店进行了盘活开发,使供销社的面貌大大改观。

【企业改革与经营管理】 “九五”期间,市供销社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形势,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自1998年始,按照上级有
关企业改革精神,结合供销社系统实际,本着“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股则股、
宜卖则卖”的原则,对市直所属龙头企业和基层社的龙头骨干班组,采取招标承
包或组合承包等形式,核定各承包班组的利润基数,实行高风险抵押,使职工利
益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风险意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
积极性。同时,对基层社规模小和经营不景气的边、小、微、亏门店,按照“四
不变”(供销社宗旨不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门店隶属关系不变、职工身份
不变)、“五不管”(不管资金、不管分配、不管进货、不管库存、不管税费)、
“六自主”(经营自主、价格自主、人员自主、盈亏自主、风险自主、安全自主)
的原则,实行抽本租赁经营。到2000年底,系统除规模较大的班组及楼店外,大
面上基本实行了抽本租赁经营。这样既解决了承包期短对承包收费等带来的诸多
麻烦和当前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
他们长期安心开展业务经营。2000年,市供销社又按照寿光市委“寿发 [2000]
3号” 文件《关于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精神,在充分宣传发动和反复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本着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严格按
照《公司法》的要求对所属的供销大世界、市食品工业公司、市社蔬菜公司、农
资公司等四家企业和城区供销总公司农药分公司、侯镇供销社摩托车大世界等内
部经营实体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运行状况良好。另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于2000年将原市棉纺织厂整体出售给了香港资佳公司,
出售资产总值达2502万元。与此同时, 不断强化了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始终坚持
眼睛向内,大搞深化挖潜,从小处入手,以管理促经营、向管理要效益。1996年,
市供销社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在竞争激烈、资金紧缺、商品差率下降造成效益
有所滑坡的情况下,在全系统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顿
饭、一个电话”入手,大力实施“六个一”节约工程,使当年全系统的费用水平
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00年,又根据各企业的实际,专门对应酬费、交通费和
通讯费等三项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制定了限额管理的规定,实行“限额包干、超支
自负”措施,有效遏制了不应有费用的开支。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坚持把安全工
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时刻不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多项安
全工作制度和措施,同企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从而有效杜绝了重大恶性事故
的发生。通过强有力的企业管理工作,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较好
的经营成果。

【农副产品购销】 寿光是一个农业大市,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南部土地肥沃,
盛产蔬菜、粮食和水果,北部盐碱地带适宜棉花等耐碱抗旱农作物的生长,是我
市的棉花主产区。多年来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农业商品基地县(市)。丰富的资源
优势为供销社开展农副产品经营和购销业务带来了广阔的经营空间。
在蔬菜的购销加工方面:市供销社充分发挥了其在农村商品流通工作中的主渠道
作用。 (1)依托市社蔬菜公司及其所属基层社的农副产品收购点,大力开展了
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购销业务。“九五”期间,先后与全国26个省、市和地区的近
30家蔬菜生产和经营单位建立了业务往来关系,采取牵线搭桥、代购代销、自营、
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开展了蔬菜购销经营和无公害箱装套菜的加工经营业务,年
购销各类蔬菜1.5万吨。(2)依托其所属的食品工业公司重点开展蔬菜、水果的
深加工业务。通过对蔬菜、水果等进行脱水、速冻和保鲜等加工处理后,直接出
口国外,截止2000年底,已同亚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脱水、速冻、保鲜菜
果的外贸出口业务关系,年加工出口各类菜、果2800吨,出口交易额700万元。
在棉花生产与收购方面:作为棉花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和
政策规定,在为支持棉花生产、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棉农提供产前、产中、
产后系列化服务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6年, 全市植棉总面积7.6万亩,
总产皮棉8.3万担,其中供销社收购4.4万担;1997年全市的植棉面积有所下降,
总面积只有5万亩, 但由于供销社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服务,
使单产皮棉达到了70公斤, 本年度全市总产皮棉7万担,市供销社充分发挥了棉
花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工销售皮棉6.37万担;1998年,全市棉花生产形势好转,
农民植棉积极性高涨, 全市植棉面积达到了8.3万亩,总产皮棉10万担,是“九
五” 期间植棉面积和皮棉产量最大、最高的一年,本年度供销社收购皮棉达6.8
万担; 1999年,由于受气候恶劣等因素的影响,棉花生产跌入5年来的最低谷,
全市总植棉面积仅4万亩,单产皮棉仅为45公斤,年度全市皮棉收购量仅为1.2万
担;鉴于1999年下半年棉花市场开始复苏,用棉形势有所好转的有利因素,市委、
市政府及时调整策略,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市供
销社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力支持棉花生产。2000年,全市的棉花种植
面积达到了4.8万亩,皮棉总产量达到了7.6万担,单产皮棉80公斤,是“九五”
期间皮棉单产量最高的年份,本年度市供销社皮棉收购量达3.48万担,加上前几
年的库存总销售皮棉5.57万担。
在果品的存销方面:“九五”期间,市供销社以所属市果品公司和果品冷藏公司
为龙头,联合部分基层社充分利用当地盛产优质瓜果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了对
瓜果的购、 销、 存业务。先后新、扩建和改造恒温库15座,使总库容量达到了
6000吨。全系统年存销各类瓜果3800多吨。既解决了当地果农的卖果难问题,又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 对废旧金属、物资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加工与利
用,既是对国家建设的支援,同时也为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1年,国
务院为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管理, 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 专门印发
《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废旧钢铁由供销、
物资两系统的专业回收公司经营,其它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市供销社积
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八五”期间,市供销社在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做
了大量积极的前期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 进入“九五”以后,特别是
1996年,出现了全国性的市场疲软,企业效益出现滑坡。面对严峻的形势,市供
销社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调整策略迎战市场。(1)对市内市场进行了巩固和发
展。市供销社以所属市再生资源公司为龙头,以所属各基层供销社的废旧物资收
购站为依托,加强市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市内废旧金属、物
资的回收、 加工和利用。(2)为开拓异地市场,发展壮大企业实力,打破旧的
经营模式,先后在东营、莱芜、济南、石横、青岛等处设立了办事处,对外地市
场进行了开拓和占领。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1996年,仅再生资源公司
的销售额就突破4200万元, 实现利税100万元,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列潍
坊市同行业第一位。在此基础上,瞄准省外市场,1999年,市供销社再生资源公
司与上海宝钢集团达成合伙开发协议,业务量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收购废钢12万
吨,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321万元。截止2000年底,市供销社再生资
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00万元, 流动资产3000万元,下设12个废钢回
收分公司,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年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500万元的专业公
司。

【社办工业及招商引资】 “九五”期间,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棉花加工及棉纺
织行业出现滑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市供销社的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织业受到很
大冲击,经济效益一度下滑。面对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市供销社及时调整工作
思路,采取积极措施,通过狠抓调整转产、上新项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进行
企业改制,降低生产成本,压缩费用开支,使各社办工业企业在严峻的经济形势
下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00年底,全市供销社系
统共有社办工业企业6家,固定资产总值4632万元,从业人员529人,工业总产值
7000万元。“九五”期间,市供销社针对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加工量不大的实际,
为摆脱企业困境,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开发和利用好闲置的场地,在努
力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同时,积极考察论证上新项目。1996年,市第三棉油
加工厂投资280万元, 新上了年产成品油1.35万吨的浸出油项目,当年在棉花收
购量锐减的情况下, 仍实现利税160万元;食品工业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了速
冻、 保鲜菜生产加工项目, 年加工各种鲜菜1075万公斤,实现利税40多万元。
1997年,市第一棉油加工厂在重点保证1.25万纱绽纺织项目正常生产的同时,积
极着手搞挖潜改造, 通过对闲散场地的开发盘活,投资25万元改建了150吨的恒
温库一座, 开展苹果贮存和雪糕加工;市第二棉油加工厂也利用原有的600吨的
恒温库贮存蒜苔和苹果,年创利税40多万元;第三棉油加工厂又投资65万元新上
棉粕脱毒设备一套,并对原浸出油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年可增加效益35万多元。
1999年, 市第三棉油加工厂经过考察论证,投资200万元新上了“爱家”牌环保
型垃圾处理机生产加工项目,该项目的上马填补了省内空白;市第四棉油加工厂
还对原有的塑编项目及螺旋板热水交换器项目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进行了膨胀和扩
大。2000年,市供销社在对社有工业企业进行调整转产、加强管理的同时,还按
照上级企业改革、改制要求,对一棉厂的棉纺车间进行了整体出售;对食品工业
公司的速冻和保鲜车间进行了资产剥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新成立“大森
食品有限公司”。自2000年下半年始,市供销社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
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截止2000年底,共完成招商引资额318万美元,超额完成
了市委、市府下达的300万美元的任务。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1996年以来,市供销社系统坚持“强化为‘三农’服
务,以服务促进业务经营”的工作思路,积极围绕农业生产的需求变化,组织农
资货源,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化肥、农药、农膜的供应
量均保持了持续增长。1996~2000年农资供应额由6.2亿元提高到8.3亿元, 增长
33.9%;化肥销售量由22.5万吨提高到26.8万吨,增长19.1%;农药销售量由6988
吨提高到12507吨,增长79%;农膜销售量由7756吨提高到17850吨,增长130.1%。
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市供销社在农资供应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变化,调整购进农资货源品种结构。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对农资需求的变化,供销社在组织农资货源上作了积极调整,化肥品种由单纯
的无机肥发展到有机肥、 叶面肥等500多个,农药品种发展到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 植物生产调节剂四大类700多个;农膜品种也有了较大增加,完全满足
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2)适应政策变化,争当主渠道。农资市场由原
来的独家经营到“一主两辅”三个渠道经营,供销社通过积极工作争当主渠道地
位, 在村级设立服务站600多处,占领农村市场,同时在市区投资4000万元建立
了农资大市场,年销售额达7亿元左右。(3)加强科技服务,走技物结合的路子。
建立39处庄稼医院, 配备80名技术人员,每年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5万人
次, 测土施肥30万亩。(4)采取灵活多样的供应方式。通过“一人联百户”、
“四供应一服务”的措施,积极开展送货上门、拆整卖零、让利销售等形式的便
民利民活动,每年送货量占农资销售总量的60%以上。(5)保证农资质量,维护
农民利益。通过在全系统开展“质量、信誉、服务月”活动和各类保质监销措施,
有效地杜绝了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了农民利益。

附表一:1996~2000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
┃ 年 度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
┃ 指标│ 实际 │占计划│ 实际 │占计划│ 实际 │占计划│ 实际 │占计划│ 实际 │占计划┃
┃项目 │ │ │ │ │ │ │ │ │ │ ┃
┠─────┼───┼───┼───┼───┼───┼───┼───┼───┼───┼───┨
┃销售收入 │95296 │211.8 │94840 │189.7 │95620 │173.8 │104467│160.7 │108556│150.3 ┃
┠─────┼───┼───┼───┼───┼───┼───┼───┼───┼───┼───┨
┃利税 │1352 │ │1345 │ │1077 │ │1593 │ │1802 │ ┃
┠─────┼───┼───┼───┼───┼───┼───┼───┼───┼───┼───┨
┃利润 │851 │170.2 │856 │107 │583 │102.2 │836 │152 │935 │155.8 ┃
┠─────┼───┼───┼───┼───┼───┼───┼───┼───┼───┼───┨
┃费用水平 │6.7 │ │7.2 │ │6.6 │ │5.13 │ │3.95 │ ┃
┠─────┼───┼───┼───┼───┼───┼───┼───┼───┼───┼───┨
┃周转天数 │102.6 │ │107.5 │ │120.1 │ │111.7 │ │93.5 │ ┃
┗━━━━━┷━━━┷━━━┷━━━┷━━━┷━━━┷━━━┷━━━┷━━━┷━━━┷━━━┛

附表二:1996~2000年农贸经营情况表

┏━━━━━┯━━━━━┯━━━━┯━━━━┯━━━━┓
┃ 项目 │农资供应额│ 化 肥 │ 农 药 │ 农 膜 ┃
┃年度 │ (万元) │ (吨) │ (吨) │ (吨) ┃
┠─────┼─────┼────┼────┼────┨
┃ 1996年 │62061 │225310 │6988 │7756 ┃
┠─────┼─────┼────┼────┼────┨
┃ 1997年 │63240 │228673 │9212 │11678 ┃
┠─────┼─────┼────┼────┼────┨
┃ 1998年 │65031 │242131 │9337 │13225 ┃
┠─────┼─────┼────┼────┼────┨
┃ 1999年 │79825 │257692 │11811 │16692 ┃
┠─────┼─────┼────┼────┼────┨
┃ 2000年 │83241 │268375 │12507 │17850 ┃
┗━━━━━┷━━━━━┷━━━━┷━━━━┷━━━━┛

附表三:供销社经营网点及从业人员情况统计表

┏━━━┯━━━━━━━━━━┯━━━━━━━━━━┓
┃ │ 经营网点(个) │ 从业人员(人) ┃
┃ 年度 ├───┬───┬──┼───┬───┬──┨
┃ │市以上│市以下│合计│市以上│市以下│合计┃
┠───┼───┼───┼──┼───┼───┼──┨
┃1996年│93 │495 │588 │2270 │2699 │4919┃
┠───┼───┼───┼──┼───┼───┼──┨
┃1997年│93 │495 │588 │2272 │2698 │4920┃
┠───┼───┼───┼──┼───┼───┼──┨
┃1998年│117 │455 │572 │2097 │2424 │4521┃
┠───┼───┼───┼──┼───┼───┼──┨
┃1999年│116 │455 │571 │2170 │2325 │4495┃
┠───┼───┼───┼──┼───┼───┼──┨
┃2000年│165 │444 │609 │1745 │1867 │3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