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建筑工程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90&run=13

【概况】 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是全市建筑业企业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山东省市场管理条例》,负责全行政区域内的建筑活动,对全市的建筑市场实
施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制定长远规划,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实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促进全市建筑业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建
筑业企业共发展到52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二级工民建企业8家;公路工程企
业1家,水泥预制构件企业34家,塔吊装拆专业队伍6个。自1996~2000年底,全
行业共完成企业总产值85.169亿元, 建安总产值72.32亿元, 全行业实现利税
3.86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9万元/人,多种经营收入累计1.544亿元,占
全行业总产值的2%,利润为1984万元,施工面积累计99.2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达到57.57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合格率达到100%,按受检面积计算,竣工工程优
良率达到55%。 全行业人数已达到22.7万人。其中,对外开发4.75万人,创利润
0.53亿元,占建安利润的13.7%。

【企业改革】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 ,加快建筑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目前,85%的企业完成了改制。结
构调整初见成效。充分运用资质调控、政策扶持、市场准入等手段,严格控制队
伍的总量,积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促使部分小型土建企业转向桩基、防腐、保
温、装饰装修等专业化和劳务类企业,建筑业专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日趋合理。企
业改革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加强了劳保费用行业统筹, 全市共收缴劳保费
1080.2万元,其中上解374.7万元,拨付补贴施工企业634.5万元,历年居潍坊市
同行业前三名。同时,狠抓了清理拖欠款工作,本着“先还欠款后建设”的原则,
加快资金回笼, 全市四级以上施工企业累计回收拖欠工程款2.2亿元,改善了企
业资产结构,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建筑市场管理】 认真贯彻“两法两条例”,并按照“两法两条例”的精神,
扎扎实实地抓了落实工作。严把工程报建关、招标投标关、合同审定关、施工许
可关和竣工验收关,进一步理顺了基本建设程序。全市工程报建率达100%,全市
施工许可证办理率为100%, 施工合同审查率达95%以上,并创历史最好水平。结
合《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加大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力度。1999年,投
资10多万元,完善“工程交易中心”的建设,所有工程项目都可进入交易中心。
建立健全了开标前对招标、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和中标后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制
度。全市累计新开工程890多个,基本实行了招标投标,城区招标投标率达到100
%, 实现了预期目标。加强了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和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平均
每年进行4次以上规模较大的拉网式大检查, 严肃查处违规项目,并下达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通知单,保证建筑市场秩序的严肃性。同时,参与市府组织的执法监
督建设项目检查,对违规项目,根据“两法两条例”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充分发
挥资质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年度的资质检查中,严格政策,严格标准,对质
量劣,未经安全资格认证和违反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的企业,重点进行了检查,对
那些无固定场所,无健全管理机构,无资金设备,无工程业绩的“四无企业”坚
决予以取缔。2000年,对有资质的55家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经审查,
有52家合格,3家不合格;对34家预制构件企业进行审查,查有4家不合格。同时,
对6家塔吊装拆队伍进行了送检申报, 经全面考核,全部合格,获得了省局统一
颁发的资质证书。通过年检,对不合格的企业,做出了注销资质证书的处罚,有
力地维护了行业管理的严肃性,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发展,基本实现行政管理与市
场调控的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 认真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质量运行
机制。监督企业进一步推行工程质量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责任制,设备材
料供应责任制,行政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了建筑活动各方
主体的质量意识。紧紧抓住“基础、主体、竣工”三个关键控制点,确保建筑工
程主体结构安全。 市一建公司已顺利完成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三建
公司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 可以说,市建筑业的
龙头企业已初步完成了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接轨。以实施“民心工程”建“放
心楼”为主线,深入开展了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活动。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
础上,重点针对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因素开展专项攻关,编制企业施工方法,完
善技术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严把监督检验关、项目报送关,使用户反映强烈的
“三小间”渗漏、起鼓开裂、水管阻塞以及电气安装方面的质量通病得到较好的
治理,从而使质量投诉明显减少,对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及时做了处理,处
结满意率达100%。狠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和科技进步。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重点推广应用粗直径钢筋对接,新型墙体材料和计算
机管理技术,引导企业完善技术方案和QC攻关。加强了岗位培训和岗位技能开发
工作。 全市共培训12大员2219人、项目经理204人、技能鉴定培训近5000人,并
完成了80人的工程造价师培训和460人的预决算专业培训, 同时,对员工上岗持
证率进行复查,使这项工作走在全潍坊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各类尖子工程大量涌
现。如:2000年市一建公司承建的市农村信用社综合楼,荣获全省工程质量最高
奖“泰山杯” ,广陵建筑公司和市三建公司分别创“鸢都杯”工程各1个,广陵
建筑公司和市一建公司分别获东营市“金洲杯”工程2个和1个,全市共获省级优
良工程5个。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政府关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加强施工安全
生产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全面推行安全管理责任
制考核制度,积极参加上级各业务部门的安全培训制度,加强跟踪考核,严格奖
惩兑现,做到“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年都要开展
“安全生产周”和“五月安全月”活动,并由主要领导牵头组织人员进行拉网式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共检查工地3600多个次,下达安全隐患通知书2300
余份, 查找出安全事故隐患1.2万条项,并及时组织力量帮助整改,对个别工地
进行复查, 整改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积极创
建安全文明工地,参照《潍坊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评选办法》,狠抓落实,
使安全文明工地评选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在继续深入开
展安全防护用品打假活动的基础上,为加大管理力度,实行了安全防护用品的专
营,做到“采购有认可,销售有许可”,“一个门进、一个门出”的网络销售,
从源头上防止了“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进入。

【标准定额管理】 多年来,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强化了行业管理。加强了市
场价格指导,进一步完善计价管理体系。继续推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手册,并认
真开展了施工企业取费许可证年检,完成43家企业的企业等级取费许可证的年检
工作。 对不符合取费等级标准的企业,按规定进行整改,注销4家。大力推行了
临时设施补充定额,共完成单项工程临设核定200多项,争取到临设费700多万元,
工程类别划分达到98%以上,工程价款结算手册使用率达95%,平均每年公布价差
系数二次,为搞好市场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大力气规范工程造价咨询市场。
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在搞好引导、扶持的同时,狠抓了咨询市场的管理,逐步规
范了咨询市场的专业人员、工作业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好造价咨询机
构脱钩改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市工程建设
标准宣传月活动,社会标准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大了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力度,
共抽查建设工程150个, 下达整改通知单100条份,提出整改意见400条,审查准
用证7家,产品涉及2大类12个品种,7家企业取得了省级建设工业产品准用证。

【对外开发多元化经营】 适应建立开放型经济的需要,加快市场开拓的进程,
引导企业走开放型、以主带副、“建工贸”一体化的路子。仅2000年,全市全年
对外开发总人数达4627人, 其中省外305人, 承揽工程200多个,外出施工产值
1.42亿元,施工面积16.2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838万元,主要分布在北京、大连、
济南、东营、淄博等地。同时,引导企业做好产业的调整,增强防范、化解经营
风险的能力,根据市场和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经营,已形成以副
养主、以主带副的一体化格局。成功地创建预制配件、空心混凝土砌块、铝合金
门窗加工、塑料制造、电器、电镀、涂料、餐饮、海洋捕捞、滩涂开发和高科技
育苗、 养殖等项目,共完成产值3.4亿元,利润1202万元,分别占全行业建安总
产值、利润的9.3%。
(齐永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