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86&run=13

【概况】 到2000年底, 农机总动力达到100.1万千瓦,较1995年平均年递增
8.2%; 农机总值达到6.5亿元, 较1995年平均年递增12.3%;农用拖拉机保有量
10082台, 171248千瓦,分别比1995年增加3800台和5781千瓦;小麦联合收割机
保有量1265台,16452千瓦,分别比1995年增加1235台和16244千瓦;蔬菜大棚机
械, 从无到有, 发展到保有量14219台; 农用运输车和农用三轮车保有量达到
15012台,比1995年增加7398台;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机引农机具达21368台
(套) ,配套比为1∶3.1;农机化水平达到75%。其他各项农机作业,如:农业运
输、排灌、植保、农副产品加工,蔬菜大棚草帘制作、卷放等也都基本实现机械
化。 农机总动力、总值、保有量5年中均为潍坊市第一名。1997~2000年被省农
机局评为农机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兴机富农”先进单位和潍坊市农机工作
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机管理】 5年来,农机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一条例两办法” (即:《山东
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
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1)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一条例
两办法”的学习宣传,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加强农机执法队伍的思想、作风整顿,
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清理“黑车非驾”综合治理活动,强化
了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及操作人员的牌证管理。 共检验拖拉机27260台次,审验
驾驶员30570人次,纠正违章8560次,农机事故率由1995年的0.5‰降到了2000年
的0.28‰。“三夏”、“三秋”期间,年年组建小分队狠抓以麦收农机防火为重
点的安全生产管理,连续5年未因农机事故引起火灾。(2)以改善农机具技术状
况为重点,加强了农机具维修行业的管理。根据《全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暂
行规定》和《山东省乡村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年年同工商
局等部门联合发文,深入乡村、网点宣传落实文件精神,对农村维修网点、农机
配件供应点和农机修理工进行审验、培训和考核。共审验、培训、考核农机修配
网点724个, 农机修理工628人,发挂农机维修行业标志牌320付,换发维修工技
术合格证书628份。 促进了全市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农机维修网点由1996年的
187个发展到759个, 维修工人由238人发展到1256人,农机配件点由1996年的37
处发展到108处, 农机配件销售人员由1996年的211人发展到699人。“三夏”、
“三秋”、农田水利建设和蔬菜大棚建设等农机作业高峰期,组建农机维修小组
2036个, 检修各类农机具8235台(件)。(3)以抓耕、播、收质量为重点,突
出了农机田间作业质量管理。5年来出动车辆300多车次,1200多人次,对达不到
农田作业质量标准的及时停机、调整或修复,再按标准作业的程序进行教育、管
理。

【农机服务】 5年来,市农机局大力推广以乡镇农机站、村级服务队、农机个
体大户为重点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个乡镇(街办)普
遍建立农机管理服务站,现有干部、职工106名,有406个村建立农机作业服务队,
个体农机户发展到39711户, 其中各类农机大户1191户。在市、乡、村三级普遍
建立了安全监理、维修管理,供应、推广、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层次、多功能的
农机服务网络,实现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

【新机具推广】 1996年以来,通过开展“兴机富农”活动,推广新机具、新
技术。 (1)积极推广小麦生产机械,小麦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小麦精播机数
量和精播面积都列潍坊市第一名,达到2075台,每年精播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90
%以上; 小麦联合收割机由1996年的63台发展到2000年的1265台,联合收割面积
由1996年的2.5万亩达到2000年63万亩,占小麦总收获面积的99%。小麦收获由过
去的割、捆、运、脱,变为一次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留茬和秸杆还田。
全市麦收时间由过去的15天左右缩短为5~7天完成。同时促进了全市的农机跨区
作业,每年到外省、市(地) 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在800台左右,引进外省、市(地)
联合收割机700台左右。(2)推广蔬菜生产机械,加快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大棚
墙体建设由过去完全依靠人工建设转变到全部应用推土机施工; 大棚草帘制作,
由完全依靠人工编织达到90%以上应用草帘机制作, 并涌现了洛城镇段家尧河村
等一批草帘机制造专业村, 销往全国各地;各种卷、放草帘机安装688套,多功
能田园管理机达到2100台, 有50%以上的蔬菜大棚土地耕整、植保等实现了机械
化。 (3)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加快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进程。通过在稻田镇杨
营村召开1200亩白玉米机械播种、植保、喷灌、联合收获、秸杆还田、灭茬全程
生产机械化现场会的宣传、试验、示范,玉米机械从1996年的空白发展到2000年
拥有玉米精播机256台、 秸杆还田机102台、联合收获机9台。玉米机械精播达到
11.82万亩,秸杆还田达到12万亩,联合收获面积达到0.5万亩。

【农机培训】 在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中,贯彻“科教兴农”方针,坚持面向农
村,便民服务的原则,以市农机化学校培训为主阵地,以各乡镇农机站培训为补
充,加强市、乡农机培训网络的建设。实行了时间长短结合,地点集中与分散相
结合的培训形式,5年来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4039人,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359
人, 各类农机操作手2.62万人,复训1.35万人,培训农机维修工250人。通过送
教下乡与乡镇站联合办班,开展寿光万名农机手培训活动,举办在职农机行业业
余机电大专班,培训大专毕业学员40名。

【农机供应及经济效益】 (1)全市的农机供应以市农机总公司为主要供应渠
道。 农机总公司现有干部职工450人,占地256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下属
二十多个经营单位和科室,是一个集经营、生产、修理、食宿、租赁服务为一体
的国家大型(二)综合性企业。5年来销售总额14.28亿元,利税完成2688万元。
历年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均居全国、全省农机公司系统的前茅,连年被国家国
内贸易部评为全国商流企业“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连年列入全国农机公司
系统的“百强企业”,2000年在全国位列第8名。(2)农机公司根据上级要求和
企业实际, 2000年10月份进行了企业改制工作,组建了股份合作制企业。(3)
1996年农机公司与新联集团合作在寿光建立潍坊市第一家小麦联合收割机厂,结
束了寿光市和潍坊市没有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厂的历史。 组装生产新疆—2、新
疆—3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00余台,创造利润400万元。
(孙导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