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85&run=13

【概况】 1996~2000年,市水利部门紧紧围绕“水利工程建设、抗旱防汛、
水资源和河道维护两大管理、水利执法”等主要任务,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在水
利建设中,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兼顾,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安排。5年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万余项,
投入工日5610万个,完成工程量1.10亿立方米,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26亿元。到
2000年底,全市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控制有效灌溉面积112.87万亩。

【防洪除涝】 1996~2000年,市境内虽无出现大的洪涝灾害,但本着对人民
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
大搞了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主要完成的工程有:(1)小清河南堤培修加固4.7公
里。 (2)弥河分流下游两堤加固5.77公里和分流口清淤3.3公里。(3)弥河下
游行洪区内12个村庄的围村堤建设。(4)投资13万元完成了郝柳拦河闸、王口、
寒桥拦河闸闸门维修工程。 完成了郝柳拦河闸引弥东干渠、丰产河、西张僧河2
公里、双王城水库引水渠9.4公里的清淤工程。(5)1996年冬、1997年春,寿光
市承担了山东省政府分配给潍坊市的小清河干流治理河堤培修37公里,河槽切滩
29.3公里,总土方552.8万立方米的施工任务。全市33个乡镇上阵,出动劳力2.2
万人,机械1.2万余台,奋战两个多月,于4月28日全部完成,总计投资1.07亿元。
至1997年底,又完成小清河治理工程配套建筑物35座,总计投资1095万元,完成
工日80670个、工程量10.1万立方米。(6)1999年上半年,按30年一遇防洪标准
和50年一遇防潮标准, 完成小清河南堤羊口镇区段防潮堤工程建设,总投资600
万元, 建成防潮石坝2.36公里,挡潮闸2座。同年冬,组织有关乡镇对丹河下游
进行了清淤疏浚,治理长度21公里,完成土方29万立方米,投工日15万个。(7)
2000年, 对弥河两堤进行全面整修,整修长度127公里,完成更新寒桥拦河闸40
孔翻板闸门。投资200万元,完成东七村移堤工程及9段弥河滩地的开发建设,为
弥河防洪及引弥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五、六月份,在抓好抗旱的同时,积
极组织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对全市各项度汛工程进行了汛前大检查,下达防汛责
任通知书,及早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部署和安排全市防汛任务和安全度汛措
施。5年内,全市虽无大汛,但防汛准备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在1997年7月,小
清河流域连降大到暴雨,出现了自19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中下游险情严重。在
这种情况下,市水利局几位局长带领技术人员,连夜赶赴抗洪第一线,积极组织
群众抗洪抢险,经过昼夜奋战,化险为夷。为此,受到省防汛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市水利局被山东省水利厅、省人事厅授予“全省抗洪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抗旱保丰收】 1996~2000年, 平均年降雨量475.6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
591.9毫米少116.3毫米。由于补给不足,导致全市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表水除
引黄河水、小清河水、弥河汛期来水外别无水可引,这“三水”又受到季节性严
重制约。因水资源的缺乏,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严重影响着全市工农业生产。为
此,开源节流,回灌补源,合理利用“三水”(小清河水、黄河水、弥河水),
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继续搞好机井建设。
按照全市机井建设总体规划, 更新旧井、修复病井、配套机井为主,5年共新打
机井5790眼, 修复5420眼, 配套5600眼, 使全市机井保持在2.5万眼左右。到
2000年末,全市机井控灌面积达到109.8万亩,年提取地下水2.5亿立方米。(2)
继续抓了以地下防渗渠道、大田喷灌、果树微喷、大棚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
工程。 5年共发展“三灌”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5.5
万亩。 (3)积极调水、购水,努力为抗旱服务。充分利用黄河、弥河、小清河
引水工程进行引水灌溉和回灌补源。 5年共调水、购水、引水2.59亿立方米,浇
地210万亩次。(4)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连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
础上,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兼顾,因地制宜,突
出重点,不失时机地在全市掀起治水改土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每年利用秋
冬季节掀起北部乡镇以整修条台田、灌区配套为主,南部乡镇以增打机井、修建
节水灌溉工程为主,大搞以沟、林、路、渠、田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5年共维修条台田32.1万亩,盐碱地开发2万亩,完成土方2500万立方米,投入工
日1070万个。

【人畜吃水】 北部乡镇的人畜吃水,主要靠提取地下深层淡水。因多年干旱
少雨,引起海水倒灌,造成有些吃水深井水质变咸而不能饮用。为此,市委、市
政府把解决寿北群众吃水困难作为“民心工程” 的重点来抓。 5年中, 共投资
1280万元,新打吃水深井35眼,铺设送水管道31.5公里,解决4万人的吃水困难。
(1) 羊口供水管道扩建工程1998年1月开工,1999年完工,投资650万元,打深
井4眼, 铺设管道16.5公里,解决羊口镇及几大盐场共3万人吃水困难。(2)岔
河供水管道扩建工程于1997年10月动工, 12月完成。 投资160万元, 铺设管道
10.6公里, 解决12个村,3500人吃水困难。(3)侯镇供水管道续建工程于1997
年11月动工,年底完成,工程投资95万元,铺设管道4.4公里,解决5个村,2500
人的吃水困难。

【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现状。咸淡水分界线以南是全市粮菜基地,平均
土壤侵蚀模数为742吨/年·平方公里,属轻度侵蚀区,且林木资源丰富,沟、路、
林网配套,水土保持基础较好。其主要水土流失来源为开发建设项目、地面沙场
开采和砖厂生产等。咸淡水分界线以北为风沙区,面积933.34平方公里,水土流
失面积为672.77平方公里。区内植被覆盖率低,为粉、细沙土壤,平均侵蚀模数
为1809吨/年·平方公里,个别地方达3000吨/年·平方公里。该区内由于受干旱、
风、沙、海潮、洪涝、碱等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壤生产能力均处在较低
水平, 由于该区风沙天气时有发生,年平均大风日数为9.7天,导致河道、条台
田淤积较快,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1998年,寿光市被
山东省水利厅确定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市”后,成立了水保监督执法试点
领导小组,印发了《寿光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方案》。经过1年的努力工作,
1998年12月经省水利厅一次验收合格,市水利局被评为执法试点先进单位。1999
年对全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止区进行划分,确定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
点治理区。1998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寿光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
办法》。2000年2月,依据修定后的《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办法》对《寿光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定,颁发《寿光市水土
保持监督管理办法》。5年来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140多份,验收水保
治理工程130个, 发放方案合格证125个,合格率达95%以上。自1996~2000年,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平方公里, 种植经济林果5510公顷,水保林2733公顷,
种植芦苇8000多亩;建设以辛沙路风沙单元为主的经济开发带,建设以芦苇湿地
法处理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机械林场的生态旅游区,“张僧河流域宋庄风
沙片”1999年被财政部、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
工程, 现正在实施中。 因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1997年底,市水利局被评为“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现状。寿光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之一,由于连
年干旱少雨, 天然补给量少, 工农业生产用水全靠提取地下水,每年超量开采
0.5亿多立方米, 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困难。加强对水资源的
管理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
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质水量的“五统一”管理基础上,对工
业用水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发放取水许可证, 实行计划用水、计量用水。(2)
水资源管理。1996~2000年,在加强对水资源执行“五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
施计划用水,计量用水,节约用水,维持水资源持续利用。加大对全市用水的检
查监督和水事案件的查处,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做到应收尽收,圆满完成了水资
源费征收和上缴任务。 5年中, 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0多起, 发放取水许可证
1500多份,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河道维护】 1998年3月,“寿光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管办公室”成立。
定编7人, 隶属市水利局。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道管理条例》赋予的水行政执法权,主要职责是依法征收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
自市河道工程维护管理征管办公室成立至2000年底,共累计征收河道工程维护管
理费430万元, 全部用于河道工程折旧、大修及正常的维护管理、防汛抢险、防
汛物资储备,解决河道工程退化老化等问题,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

【水利执法】 依法治水、管水是《水法》赋予水行政部门的职责。为此,水
利局选拔43名执法人员,通过水法规和公共法规的学习培训后,统一着装,统一
配戴由市法制局发放的执法证件上岗,履行水行政部门的职责。在充分调查研究
全市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采砂、河道及工程管理和各类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
上,从执法入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与服务,
完善各项管理责任制, 使全市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每年充分
利用“世界水日”和“水法宣传周”等时机大力进行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
提高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和水法律意识,为水利执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王立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