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81&run=13

【科技推广】 5年来,在农业生产上推广了以下新技术:(1)继续完善与推
广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中南部示范推广了小麦大小行种植,小行20厘米,
大行40厘米,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在中部示范推广抗旱高产的垄作栽培技术;在
北部示范推广沟播小麦, 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2)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
术。主要措施为选用紧凑型中大穗良种,增加肥料投入,增加种植密度,加强田
间管理, 促进玉米增产。(3)果树生产新技术。苹果树形由原来的延迟开心形
改造成自由多纺锤形的修剪技术,发展了大棚果树保护地栽培,推广多头高接改
换良种技术和果实套袋生产高档果技术。 (4)综合应用推广多项绿色食品生产
新技术。 1997年首批确定洛城、三元朱、钓鱼台3大基地,面积3800亩,辐射带
动23个乡镇,示范面积2.1万亩,共投入资金6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50万元,
省财政150万元, 潍坊市财政6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110万元,乡村两级和农民
投资3230万元。到1999年,示范基地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的检测和审查,
水、气、土全部达标;生态环境良好,产品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被
批准为绿色食品基地,并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生产的蔬菜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
志。 (5)积极引进推广植保新技术。五年中,先后立项进行“保护地蔬菜使用
粉虫剂防治病虫害防治技术”、“立克秀防治小麦根病技术”、“玉米粗缩病综
合防治技术”等项目研究。在防治手段上推广了粉虫剂、烟雾机及超低容量喷雾
等先进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主要品种有灭幼脲防治卷叶
蛾,阿维菌素类防治班潜蝇、二斑叶螨,阿维菌素与BT复配防治小菜蛾,武夷菌
素防治蔬菜白粉病、叶霉病,农抗120防治白粉病、枯萎病,浏阳霉素防治叶螨,
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卡死克、抑太保防治甜菜夜蛾,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
性病害,井冈霉素防治小麦纹枯病等。在保护地蔬菜病虫防治上,大力提倡生态
控制和生物防治技术。

【良种繁育】 5年来,本着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健全了农作物良
种繁育供应体系。 (1)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良种繁育供应体系。主要农
作物品种由市种子公司统一供种。市农业局、种子公司各投资20万元,上级拔款
3万元,建立了一套种子包装流水线;(2)小麦“一二五”工程。是在小麦良种
生产上,通过“一圃三田”建设,使小麦良种得到了提纯复壮,加快良种繁育,
确保了全市小麦纯度。 (3)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小麦主要有:济南17、
烟农15、鲁麦23、935031、鲁麦7号、莱州137,其中济南17、烟农15等优质麦面
积达50万亩。玉米品种主要有:掖单22号、农大108、鲁单50等品种。(4)引进
和繁育了红将军、新高、黄金、大果水晶、绿宝石、红考密斯、红香酥、桃大珍
宝赤月、 新川中岛、鸿志3号,黑桃、仲秋蟠桃、杏凯特、金寿杏、红丰、金太
阳、意大利一号、李早美丽、红美丽、黑宝石、秋姬、安哥诺、红良锦、大利特
早红、樱桃、红灯、意大利早红、乌克兰大樱桃、葡萄矢富、罗莎、京秀、无核
白鸡心、红宝石无核、8612无核、双红味等60多个菜果名优新特品种。

【植物保护】 (1)1996年正式成立市植保科技中心与市植物保护站,一个机
构两块牌子,在各乡镇、重点村陆续分设基层植物医院三十余处,建立健全了植
保社会化服务网络,强化了服务职能。(2)加强病虫预测测报,将《病虫情报》
改版为《寿光植保信息》,信息内容除原有的病虫发生防治预报外,增加植保新
技术、新产品的推介内容。每年发布《寿光植保信息》20期,病虫害发生预测预
报准确率达95%以上,推介、宣传植保新技术、新产品50余项。(3)东亚飞蝗、
夏蝗连年大发生,每年发生面积4万亩以上。尤其是寿光2号蝗区─双王城水库,
由于连年干旱,连年暴发,每年市政府都拨出专款用于治蝗。山东省植保总站每
年调飞机对蝗灾严重的双王城水库进行飞机防治,对其余发生分散,环境复杂不
宜飞机防治的蝗区, 组织以50台机动弥雾机为一组的机防队, 进行地面防治;
(4) 病虫害防治重点:小麦上以根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
锈病、蚜虫为主,玉米上以粗缩病、玉米螟和三代粘虫为主,棉花上以棉铃虫、
棉蛾和美洲斑潜蝇为主,大豆上以甜菜夜蛾为主,果树上以斑点落叶病、轮纹病、
二斑叶螨和卷叶蛾为主,大田蔬菜以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甜菜夜蛾和棉铃
虫为主。保护地蔬菜由于环境小气侯适宜,各类病害均较重发生,特别是黄瓜霜
霉病、灰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二斑叶螨,美洲斑潜蝇,甜菜夜蛾小菜
蛾和根结线虫病近年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成为防治重点。

【果品生产】 (一)果品面积、产量

┏━━━━┯━━━┯━━━━┯━━━┓
┃ 项目│面 积│ 单 产 │部 产┃
┃年份 │(亩)│(公斤)│(吨)┃
┠────┼───┼────┼───┨
┃1996 │183886│ 989 │181860┃
┠────┼───┼────┼───┨
┃1997 │168750│ 1067 │180000┃
┠────┼───┼────┼───┨
┃1998 │155588│ 1120 │175000┃
┠────┼───┼────┼───┨
┃1999 │127040│ 1570 │200000┃
┠────┼───┼────┼───┨
┃2000 │120345│ 1820 │220000┃
┗━━━━┷━━━┷━━━━┷━━━┛

(二)主要品种面积

┏━━━┯━━━━━┯━━━━━━┓
┃ 树种 │面积(亩)│土地占用率% ┃
┠───┼─────┼──────┨
┃苹果 │ 73573 │ 61.14 ┃
┠───┼─────┼──────┨
┃梨树 │ 23435 │ 19.47 ┃
┠───┼─────┼──────┨
┃桃树 │ 9687 │ 8.05 ┃
┠───┼─────┼──────┨
┃油桃 │ 2598 │ 2.16 ┃
┠───┼─────┼──────┨
┃葡萄 │ 7305 │ 6.07 ┃
┠───┼─────┼──────┨
┃杏树 │ 232 │ 0.19 ┃
┠───┼─────┼──────┨
┃李子 │ 183 │ 0.15 ┃
┠───┼─────┼──────┨
┃樱桃 │ 306 │ 0.25 ┃
┠───┼─────┼──────┨
┃其它 │ 203 │ 0.17 ┃
┗━━━┷━━━━━┷━━━━━━┛
(三) 果树大棚。 全市共1742个、 2494.4亩, 其中2000年新建大棚1006个,
1436.8亩。其中,桃树大棚399个,494.9亩,油桃大棚260个,289.4亩,葡萄大
棚812个, 1306.8亩,杏树大棚184个,291.7亩,李子大棚59个,70.6亩,樱桃
大棚23个, 31亩。 其它果树大棚5个, 10亩,保护地栽培面积占果树总面积的
2.07%。
(四) 果树更新。从1996~2000年更新改造劣质老果园2.5万亩,其中2000年伐
老更新和新发展11044亩,苹果、梨多头高接改换良种1.8万亩。
(五)果树技术培训。市、乡镇、村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果树技术培训班和技术
讲座达120期,18000人次。
【土壤肥料】 1999年10月,全国蔬菜营养、品质及环境研讨会在寿光召开,
120余位土肥界著名专家及3位国外专家参加了会议。 5年来全市共化验土壤样
品2000余个,肥料样品500余个。其中1998年化验土壤样品976个,化验7128项次,
取得3564个化验数据,基本上摸清了全市各种作物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安排各类
肥料试验、示范108项,示范10080亩,其中:部、省级试验7项,高等院校、科
研单位31项,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8项。2000年,以土肥站化验室
为基础,成立了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先进设备,并对全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
检测,为领导决策蔬菜生产提供了依据。

【农业执法】 为全面搞好农业建规范化生产,全市加强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1999年,市政府成立了“寿光市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编委于1999年4月15日以寿编发[1999]15号文件批准
成立了寿光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为股级事业单位,与市植物检疫站合署办公,
定编8人,作为农业局内部专司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内设机构,专门进行农业行
政执法。主要承担上级部门赋予农业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主要职能是负责本辖
区内的农药、 肥料、种子管理及植物检疫工作。(1)农药管理。以《中华人民
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为依据,对全市范围内农药
经营单位进行了清理、 整顿、培训,共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420份,对农药市场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自1999年以来,查处违法经营农药案件106起。(2)种
子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
其配套法规,对全市种子经营生产人员进行了教育培训,核发农作物种子经营许
可证160份, 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件28起,没收不合格种子5000余公斤。为农民
进行种子仲裁鉴定6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3)肥料管理。认真贯彻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召开了全市肥料经营单位会议,对全市经营情况进行摸
底、登记。抽检肥料样品140个,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4)植物检疫。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植物
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开展了农作物的产地检疫和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工
作,对一些危险性植物病虫害进行了普查和防治。产地检疫面积达20万亩,办理
调运检疫手续1.5万批次, 共检农产品10万吨,有效地控制了危险性病虫害的传
播和蔓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农业教育】 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培训中心为阵地,定期与不定期结
合,开展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先后开设“农
学” 、 “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果树”、“蔬菜”、“林业”、
“乡镇企业”、“乡村管理”、“农电”、“财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共
十一个专业, 培养中专毕业生318人, 联办大专毕业生174人; “绿证” 培训
17311人; 承担农业部全国蔬菜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4500人次,承担省农业厅
培训班两期, 培训学员160人次;为甘肃、浙江、宁夏培训乡村干部7期,培训
学员439人次; 举办全市村主任专业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1600多人次;根据农
时季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9期,培训2340人次。

【农业信息】 2000年8月成立农业信息中心,在市、乡、村三级建立农业信
息服务网络。 在网上为农民发布信息70条,电话解答技术咨询200多次。每月印
发《寿光农业信息》1万余份,免费发放到农户。在《寿光农业信息》上为农民
发布信息50余条,提供市场供求信息50多条。
(刘道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