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80&run=13

【概况】 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6年全市农
业增加值21.8亿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2000年
实现农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经济总收入217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4010元。 种植业丰产丰收,1996~1999年小麦连续4年单产过千斤,粮食
总产达7.2亿公斤。 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粮经作物比例由1996年的6∶4调整
到2000年的4∶6,粮田面积由71万亩调为63万亩。瓜蔬种植面积78.4万亩,总产
35亿公斤,实现收入35亿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全市畜牧业肉、蛋产量
分别达到8万吨、 13万吨,实现总产值12亿元。林业生产全面完成造林指标。鲜
果、花卉及林果产量大幅增加,林业总产值达到1020万元,水产品总量达到34万
吨,实现水产业总产值18亿元。全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
管力度加大,农民承担的各项费用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以农村承包合
同和土地流转管理为重点,做好了土地延包工作。

【农业结构调整】 (1)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
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根据农业资源分布,培植起了粮、菜、棉、果、渔、牧六
大主导产业。全市粮经比例由1996年的6∶4调整到2000年的4∶6。从荷兰、以色
列、韩国、日本等地引进推广蔬菜、瓜果、花卉新品种,创造了一大批名牌产品。
1999年全市有4个乡镇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第一镇”。
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寿光市送展的绿色食品蔬菜获
得5块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 2000年在昆明召开的世博会上,寿光市报送的绿
色食品蔬菜系列8个品种和花卉产品分别获得世博会金奖、 铜奖。到2000年全市
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 (2)畜牧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定发展粮食畜
禽,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加快发展特种养殖”的思路,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饲养结构,大力发展小尾寒羊、肉牛、奶牛、肉兔等食草动物和蓝狐、鹌鹑
等名优动物饲养。 全市建成各具特色的养殖小区450个,发展饲养大户8672户。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0.6%以上,养殖业成为农民的主导产业。

【科教兴农】 (1)先后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良种良法配套、配方施肥、
苹果套袋、绿色食品栽培、立体种植静止法、无土栽培、海水虾蟹综合混养等80
多项农业实用先进技术。耕、播、收、打、运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
械化。引进发展滴灌、微喷、保护地栽培、小麦精播、玉米指标化种植技术。以
微生物技术和农艺措施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等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到
2000年,科技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比重达到58.6%。(2)良种产业化。农作物组
培、种子包衣、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全面普及了农作物优良品种
和畜禽良种, 到2000年引进粮、 菜、 果、花卉、畜牧等400多个新名优品种。
1997年农办与瑞士(寿光) 诺华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200多个世界一流的蔬
菜、 瓜果名优品种,并在10余处乡镇试种成功。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
以上,养殖业良种率达到84%以上。(3)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自1997年全市规
划实施五大示范园建设即:稻田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园、稻田镇国家级农业科技示
范园、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寿北林海生态博览示范园、寿北农业示范区。全
市各乡镇,共建成农业示范园85处,并辐射带动全市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4)
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每年都聘请农业专家教授集中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500期,培训人员10万人次。5年来累计办培训班2992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5万
人,有9万人获得绿色证书。

【农业现代化建设】 1997年4月,寿光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
农业现代化试点县之一。 1999年6月《寿光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方案》通过了
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 1998年5月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寿光一镇(稻田镇)两
村(孙家集镇钓鱼台村、侯镇西河南一村)确定为潍坊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
单位。 全市确定13个镇和350个村作为本市的农业现代化试点单位。工作中主要
抓了六个重点。 (1)根据寿光实际,制定了200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
代化的5大类20项量化指标以及保证措施, 各乡镇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并付
诸实施。 (2)狠抓示范区建设。在规划实施五大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抓
了粮食、 蔬菜、果品和畜牧4大园区的建设,全市形成了初具规模、带动能力较
强的85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示范区引进名特优稀良种400多个,实现经济效
益1亿元,社会效益达7亿元。(3)抓调整促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产业、
产品结构, 拉长主导产业优势,全市蔬菜面积已经发展到78.4万亩。(4)抓龙
头企业建设。全市初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4家。从资金、技
术各个方面,重点扶持了十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不断上档升级,
加快发展。 (5)抓投入,确保农业发展后劲。为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各项指标
的顺利完成,全市从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市乡财政每年向农
村投入2000万元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6)抓沿海开发,促平衡发展。加大
对沿海开发的力度,本着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宜棉则棉的原则,开
展多种经营,涌现了侯镇的辣菜、马家的鹌鹑、卧铺的河蟹等一批高效典型。使
寿北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卧铺乡刘旺村在
盐碱地上采用静止法无土栽培种植蔬菜获得成功,为今后寿北开发开辟了一条新
路。

【农村土地承包】 1999年2月27日,全市召开了农村延长土地承包工作会议。
市农委结合实际情况编发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三十条》、《农村土地延包工作
意见》,并在道口、孙家集、上口3个乡镇9个村进行试点,对全市土地承包经营
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格9600张,问卷6400份。选择96个不同情况的村抽查。
收集数据100万个。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经济田与粮田挂钩和实行
“股田制”解决人地矛盾和土地流转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到2000年底,需要
延长土地承包期的914个行政村中,有901个村完成了土地延包工作,占总村数的
98%, 签订土地延包合同20.7万份,签证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证》20.3万份。“一证一书”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有13个乡镇顺利
通过验收。
(权
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