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电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76&run=13

【概况】 市供电公司下设8个部室,5个二级机构,25个供电所,102个电工组,
7个多种产业企业。共有职工891人,其中主业481人,多种产业410人。目前公司
拥有110千伏变电站8座, 35千伏变电站21座,主变总装容量63.96万千伏安,高
低压输配电线路7258公里,总资产9.53亿元。担负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和近24万户
群众生活照明的用电管理与服务工作。2000年,完成供电量12.7亿千瓦时,完成
主副业销售收入10.7亿元,实现利税1.06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潍坊各
县市区供电企业第一位,名列山东省趸售县前茅,跻身全国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
行列。1999~2000年先后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潍坊电业局分别授予先进县供电
企业;2000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电力公司联合授予“全国农网建设改造工作先进
集体”;连续10年保持全国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称号;1998年11月前,为
寿光市属工业企业,“人、财、物”为寿光市政府直接管理。从1998年11月,由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所辖25个乡镇供电所为寿光市供电公司派出机构,“人、
财、物”皆由供电公司统一管理。

【电网建设】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市供电公司围绕创建全省农
村电气化示范县, 坚持把农电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上,投资350
多万元,使全市18座变电站具备了无人职守条件,1996年12月20日,通过了山东
省电力局组织的部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 投资150多万元,完成了城区
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 投资13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用电村28个,淘汰高耗能变
压器212台/14075KVA。 1997年,市供电公司重点进行了市区110KV输变电工程的
建设。为缓解城东35KV变电站供电紧张状态,保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电,以及
与新城热电厂配套, 1997年10月建成投运了新城110KV变电站。为缓解联盟化工
集团、 城区南部及胡营乡供电紧张情况,1997年10月建成投运了益城110KV变电
站。 至此,在市区外围寿光、新城、益城三个110KV变电站的坚强支持下,市区
110KV电网骨架日趋完善, 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8年10月,国
务院作出了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重大部
署。市供电公司是山东省1998年第二批农网建设改造单位之一,寿光市也是国家
计委给山东省下达的53个竣工县之一。 3年计划总投资10498.94万元,其中1998
年批准项目资金为1705万元,1999年批准项目资金为8793.94万元。到2000年5月,
全面完成了农网建设改造任务。先后完成了寿光、益城、王高、新城4座110KV变
电站增容扩建工程, 新建了马店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容量17.3万千伏安;累计
完成新架110千伏线路5.12公里,改造35千伏线路11.13公里,新架改造10千伏线
路94条326公里, 完成所有用电村的0.4千伏低压线路改造, 寿光也成为潍坊市
110KV级最大装机容量的县(市) 。与此同时,投资5000万元,对电网的一、二
次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35千伏变电站的环网工程建设,全市基本形
成了110千伏外环网、 35千伏内环网、城区10千伏线路“手拉手”供电的网架结
构。
农网建设改造,使农村供电网络得到改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2000
年, 全市电压合格率达到97.69%;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率城区达到99.927%,
农村达到99.621%; 送电事故率和变电事故率全部为零。农网建设改造,拉动全
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市
社会用电量达到15.8亿千瓦时,其中农业生产用电量5.26亿千瓦时,农村生活用
电量9056万千瓦时, 分别比1998年增长34.3%、37.7%和22.7%。2000年,全市人
均用电量达到1494千瓦时, 其中农业人口人均用电量589千瓦时,农业人口人均
生活用电量101千瓦时。

【发展多种产业】 1996年以来,市供电公司按照“电力发展与企业发展并举,
主导产业与多种产业齐飞”的发展方针,以“扩张整体规模,实行集约经营,适
时调整结构,全面进入市场”为战略思路,在强化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下,
加快发展多种产业。在原有的电力物资公司、电力安装公司、电力开关厂、电线
电缆厂、 电器设备制造厂等企业的基础上,1996~1997两年共投资1.5亿元,新
上了侯镇、新城两个装机容量6000千瓦的热电联产项目和电力防盗门厂以及年产
1000吨的汽泡焊丝生产线,促进了多产实力的壮大。为了促进当地资源综合开发
和农业产业化进程,1998年,供电公司在原新城热电厂基础上,组建成立金玉米
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新上年产20万吨玉米淀粉及深加工项目一期工
程,年加工玉米15万吨,年产玉米淀粉10万吨。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运行质
量和经济效益,1999年又投资8000万元,扩建玉米淀粉厂二期工程,新上10万吨
玉米淀粉生产线一条,使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目前,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已发
展成为全省淀粉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产品通过国家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圣玉”牌玉米淀粉被确定为山东省名牌产品。2000年,市供电公司多种产业实
现利税8222万元,占主副业利税的3/4。

【用电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统一部署,
大力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乡镇供电站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
将所有农村电工全部取消, 打破传统的管电模式和村与村的界限,按每6~10个
行政村设置一个电工组, 使原来的1522名村电工减少到目前的700人。为进一步
减轻农民负担,市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统一了全市农业生产、生活照明和工副业
生产到户电价,普遍推行了电力营销“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
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
“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农村用电全面实行
一户一表,统一微机开单收费到户。农网建设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拉动了农村经
济增长,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生活照明电价由改造前的每千瓦时0.73元左右降
到0.64元, 平均降低0.1元左右,一年减轻农民电费负担1000多万元。农网改造
完成后,全市农村新增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225740台,
扩大电灌面积2400亩,新建扩建农副产品加工厂135个。结合实施农网建设改造,
还进行了电气化镇、电气化村的试点,2000年,建成了羊口电气化镇和古城乡贺
西电气化村,使农民的用电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电气化水平大大提高。
(郑明春 马思
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