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辑 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72&run=13

【统计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统计人员政治素质,5年来,先后开展了党员干
部素质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大多数党员干
部素质提高很快,在机关中逐渐形成了廉洁自律、扎实工作、勤政为民、无私奉
献的良好风气。为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按照《山东省统计专业人员实
行持证上岗的规定》,为全市800多名统计人员办理了上岗证书,有500多人参加
了统计岗位专业知识和统计法规知识培训, 200多人参加了统计专业人员继续教
育培训。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站的建设,健全了各种制度,强化了基层统计教育
和培训工作。不断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大力推行企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加强
了对部门统计业务的指导,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截止2000
年底, 全市统计人员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人员已达538人,其中中级77人,连
续10年走在省市先进行列。

【统计法制】 市统计局设立统计法规科后, 选配了13名统计执法检查员,
1999年按照法制部门的规定又给16名统计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 。5年来,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统计数字质量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对违纪情
况分别作了处理,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全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
自1996年5月15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颁布实施后,全市进一步开展
了学习宣传新《统计法》 的活动。 共散发新《统计法》传单4000多份,播放新
《统计法》录音20多场次。各乡镇、市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召开了学习宣传
贯彻新《统计法》 动员大会,共张贴宣传标语500多幅,办宣传栏30多个,召开
座谈会10多次,全市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新《统计法》的
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对《统计法》的认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有利地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开展。

【统计数据质量】 5年来,在确保各项统计报表及时完成的同时,狠抓统计数
据质量, 收到较好效果。统计报表中,重点抓了以下四项质量控制措施:(1)
加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广泛开展统计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
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执法水平,把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作为反腐败
的重要内容, 提高各专业统计人员依法搞准搞实统计数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全面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本着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
将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数据质量实行层层把关,谁出了问
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3)严格统计报表制度,对上报的统计数据,认真搞好审
核,在统计资料的搜集、审核、上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建立严格的保证体系。
(4) 建立全市宏观统计数据评估制度,对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的主要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等重要指标,强
化宏观验证,认真做好原有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的补充、修正,搞好统计数据质量、
主要数据比例关系的科学评估,努力使统计数据更符合客观实际。

【统计服务】 在努力提高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搞好《寿光统计年鉴》的
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保证了统计数据的连续性。《统计年鉴》作为各级领导
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资料,它的及时出版,较好地
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从1999年起,已连续两年定期编发了《寿
光统计月报》、《统计快报》20多期,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
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及时了解全市经济的发展情况,指导全市工作发挥了很好的
参谋作用。 为了不断扩大参与决策的能力,5年来,认真抓了统计分析工作,组
织力量,就人们普遍观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提报各种分析、调查报告30余篇,有的直接进入领导决策,较好地行使了统计调
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职能。

【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统计现代化的标志,是完成统计
工作必要的手段。为了使全市统计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几年来,
统计局十分重视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购置了高性能计算
机及附属设备,以163专线进入寿光政府系统信息网,实现了统计信息的现代化、
网络化。到2000底,实现了市统计网络与省、潍坊市联网,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
各界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询寿光的各种统计资料,并可以查询国家和省、潍坊
市的统计资料,为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职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
现代化手段。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5年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
了三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1) 第三次工业普查。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涉及全市统计调查单位近3000
家,按照国务院普查方案“大中型企业要搞细、乡镇企业要搞准、三资企业要搞
全”的总要求,各乡镇和市直各企业都成立了专门普查机构,开展了宣传培训,
进行了统计单位清查和企业基础整顿。对调查登记、手工汇总、编码、微机录入
等各项工作一丝不苟,保证了调查质量,取得大量的信息资料,达到了预期目的。
(2)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国务院决定自1997年1月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
查,按照1996年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精神,成立了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
公室。 从1997年1月起陆续开展了现场登记、手工汇总、质量检查、数据处理等
项工作。这次普查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家底,进
一步了解了农村经济的运行状况,为全市制定和完善符合市情的决策以及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储备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促进全市农业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快
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普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质量抽查和主要数
据评估,普查数据科学、可信、可贵,符合实际情况,达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
要求。
(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世纪之交开展的又一
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方案,自1999年起,着手进行人口普
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市里成立了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了15名
业务骨干,组建了人口普查办公室,落实了办公经费、办公地点、交通工具、通
讯工具,全市共抽调了6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投入了这项工作。为了组织好这次
人口普查工作,全市各乡镇、村、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
办公室。针对城区人口集中、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的实际,经市政府研究,抽
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城区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城区20个大普查区的人口普查工作。
全市共划分了1059个普查区、3990个普查小区,并层层绘制了普查区、普查小区
图,切实做到按图查户,按户查人的要求。为确保普查质量,在广泛宣传的基础
上,对全市6000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层层进行了培训、试点工作。自2000年
11月1日起, 集中力量,逐步开展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审核、编码、汇总工作。
这次人口普查,由于措施有力,工作到位,确保了普查入户登记一次成功。
(张来
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