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社会治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59&run=13

【概况】 1996~2000年,公安机关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指导思想,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头等大
事来抓。对政治危险分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逐一纳入视线,落实了监控措施。
围绕重点时期、重点部位、重点人员,不断加强情报信息和调查研究工作,牢牢
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做好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各种
准备。加强了宗教阵地控制工作, 先后查禁取缔了邪教组织“呼喊派” 、“门
徒会”。自1999年开始与“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不懈斗争。积极配合党委、
政府及有关部门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及时妥善地处置了12起群体性事件。5
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非法政治性事件和大的群体性闹事事件,没有发生罢工罢课
和游行示威,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严打整治斗争】 5年来,全市共立刑事案件3919起,其中重大案件419起。
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19起, 其中重大案件1720起,摧毁犯罪团伙176个,查获
成员709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1215万余元。 (1)坚持“哪种刑事犯罪突出,
就重点打击哪种犯罪”的原则,根据每个时期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抓住群
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这一主线,先后组
织开展了打击人贩子、解救妇女儿童、打击拎包盗窃、打击盗抢机动车、打击走
私贩私、打击偷税漏税、保护电力设施和反窃电犯罪等30余次专项斗争和破案会
战以及严打整治等集中打击行动。(2) 全市公安机关把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恶
性案件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系列性案件作为主攻目标。 5年来,共破获
现行刑事案件2033起。 对未破的积案,认真梳理排队, 组织精兵强将,开展破
案会战, 查破了一批隐案、积案。5年来,共破获隐案2950起,积案1036起。坚
持全国刑侦一盘棋的思想, 加强区域协作,积极协助外地公安机关破案追逃。5
年来, 为外地破获案件62起,抓获逃犯及流窜犯32名。(3)坚持“什么问题突
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治理哪里”的原则。 5年来,
先后对治安形势复杂的蔬菜批发市场、清河油区、城区集贸市场及部分治安秩序
较差的村庄、单位、“路边店”等,采取“整建结合,标本兼治”措施,集中进
行了综合治理。

【大刑侦格局初步形成】 (1)改革刑侦体制,提高队伍战斗力。1997年9月
中旬,撤销了预审科,将预审科的人员、车辆、职能等建制划归刑警大队,改革
了侦察预审分设的工作体制, 实行了侦审合一。同时,刑警大队增设1科2队,
扩充成8队1科1室建制。 刑侦干警增加到78人,占全市公安干警总数的14.5%。
刑侦部门办案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刑拘转捕率、移送起诉率都稳步上升。(2)
实行中队驻片,落实破案责任。根据全市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治安情况,将全
市划分成稻田、侯镇、城区、化龙、 营里、纪台6个侦察破案责任区,一区一队,
驻片承包,落实侦查中队分案包片责任制。 增设打流中队和经济案件侦查中队,
社会的覆盖能力得到提高。(3)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刑侦装备。5年来,共投资
500万元, 建起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为驻片中队解决办公楼房6座, 面积4000
平方米。配备警车26辆,刑侦人员配齐配全通讯工具,有线、无线、固定、移动
通讯形成网络。专门为技术科建造了融痕检、文检、照像、情报资料、模拟画像、
心理测试、法医、化验专业于一体的1000平方米的刑事技术楼。购置气相色谱仪、
多波段光源、 茚三酮DFO熏显柜、尼康F90相机等先进设备。新购置8台中高档微
机,微机与信息中心联网,初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办公自动化。到2000年底,
刑侦业务现代化建设已达到公安部规定的“加强型三级技术点”标准,部分装备、
设施已处全省领先水平。 (4)健全完善破案运行机制,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侦
察破案。 修改完善《寿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 ,自
1998年开始,设立每年10万元的破案奖励基金,对刑侦干警工作量化到人,把工
作实绩同其政治、 经济利益挂钩。(5)深化刑侦改革,建立大刑侦格局。通过
强化刑侦基础工作,大力加强刑侦队伍建设。以刑警大队为骨干,以派出所和内
保组织为基础,以治安、法制部门为依托,经侦、交警、巡警、武警共同参与的
大刑侦格局已初具规模。 刑事案件破案率逐年提高,1999年比1998年提高8%,
2000年比1999年提高11%,重大案件破案率保持在78%以上。

【治安行政管理】 (1)户口管理,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每年的人口统计工作,
狠抓了居民身份证管理。 5年来,共制发身份证16万余个。1998年圆满完成了居
民身份证编号清理纠错及10年到期身份证换发工作,清理错号、重号、多号4315
人,换发13.2万余人。2000年建成了集业务咨询、受理、审批、办证流水服务于
一体的户政服务大厅。以实有人口的统计为落脚点,全面开展户口整顿工作,为
“五普”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以整治出租房屋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重点
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 做到活而不乱, 管理有序,堵塞治安漏洞。
到2000年底, 全市暂住人口共13832人, 核发暂住证13140个。按照公安部新的
《重点人口管理工作规定》,规范重点人口档案,加强对人户分离重点人口的动
态管理。5年来列管重点人口12431人,撤管8930人,从重点人口中提供打击处理
对象96名,破案145起。(2)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管理。全市1374处公共复
杂场所均办理了《公共场所安全审查合格证》。每年都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公
共场所、 特种行业专项活动。 5年来, 共清理整顿特种行业765家,公共场所
1075处, 依法取缔特种行业97家,公共场所112处。结合“扫黄打非”行动,开
展对娱乐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专项治理,取缔无照经营歌舞厅46家,查缴非法
书刊、非法音像制品9087件。同时,对特种行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对检查验收
合格的510家特种行业颁发《特种行业许可证》。(3)加强枪支弹药、爆炸危险
物品的管理。按照《枪支管理法》的规定以及山东省实施枪支管理法的具体意见,
分别于1996年4月、8月组织开展二次收枪治爆专项活动,全面清理查缴流散在社
会上的枪支弹药、爆炸危险物品。共收缴各类枪支8200余支,子弹2000余发,管
制刀具1300余把,查处涉枪案件43起,处理违法犯罪分子31名。对全市13家制造
烟花爆竹的经营业户,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和烟花爆竹专项治理活动,与经营业户
和单位负责人签订了《治安管理责任书》1000余份,依法取缔非法生产、运输、
销售烟花爆竹的经营业户12家。 (4)加强民事纠纷的调解和轻微违法犯罪人员
的帮教工作,减少“民转刑”案件和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自1998年开始,以与
教委结对子、聘任法制副校长、开设法制课等形式,个别帮教、定期授课相结合,
公安机关、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加强对全市1950名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帮教,
加快他们的转化,重新犯罪率明显下降。(5)1998年4月,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
正式成立寿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 (6)1997年1 0月28日, 看守所迁至市
区以北, 羁押能力由原来的60个铺位增加至400个。1998年3月, 经市编制委员
会批准,成立副科级建制的监管大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寿光市中队的武警
官兵瞄着一流的标准和水平,强化体能训练,出色完成人犯的抓捕、 押送任务。
同时,完善技防设施,严密监所管理。5年来共抓捕、押送人犯30余人, 监所在
押人员未发生一起脱逃、 越狱事件。(7)边海防管理工作。以深化勤务改革为
突破口, 狠抓基础业务建设,加快了海上110建设步伐,强化了船员管理和渔民
教育,提高了综合治边能力,确保了沿海边防辖区的社会稳定。

【消防监督】 (1)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部队管理,确保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5年来,举办企业
单位职工消防培训班25期, 培训职工3000余人次。积极开展“119”消防宣传日
活动,使消防安全工作成为社会共识。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山东省消防条例》和消防技术规范。5年来,对全市160处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
图纸进行防火审核,提出审核意见220条,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对110处生产、
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进行审查验收,制发消防安全意见书和消
防安全许可证。 认真搞好消防监督检查, 查处消防违章50起,督促整改火灾隐
患120处,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止营业30个单位,依法查处违犯消防法
规的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维护了消防法律、 法规的严肃性。(3)对商场、集
贸市场、加油站、仓库、影剧院、歌舞厅和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要害部
位加强经常性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督促各
单位建立防火安全制度,配齐消防设施,健全义务消防组织, 落实防火责任制,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积极推进社会化大消防,消防装备和消防基础设施有
较大改善。 截止2000年底, 市区安装公共消火栓115个, 比1995年增加89个,
极大地改变了消防供水不足状况。加强企业消防队伍的建设,全市拥有晨鸣纸业
集团、联盟化工总厂、鲁丽胶合板厂三支企业专职消防队,提高了企业的自防自
救能力。 1996~2000年公安消防大队新增加消防车4部,2000年购进平台登高消
防车一辆,成为山东省县级市第二支拥有平台登高车的消防大队,提高了扑救高
层、多层建筑火灾的能力。(5)及时扑救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5
年来,消防部队出动警力6000余次,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2000万元。2000年,公
安消防大队被省公安消防总队评为全省“十佳大队”。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1)1999年公安局党委研究制定《寿光市公安局
科技强警三年规划》,2000年制定《寿光市公安局2000年度科技强警工作计划》,
将科技强警工作纳入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 (2)开发应用公安信息网,提高工
作效率。投资330万元,购置微机138台,于1999年底成功开通运行自行设计、开
发的寿光公安信息网。2000年,26个分局、派出所全部实现与公安信息网站的远
程联接,发阅信息、资料查询、电子邮件收发、远程访问服务四大网络功能实现
全局共享,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暂住人口、公文收发、
邮件收发、法律法规查询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线开通,全局实现信息共
享,局机关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年,该系统顺利通过公
安部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潍坊市局在寿光市公安局召开潍坊市公安系统
办公自动化现场会, 对应用科技这一做法予以推广。(3)建成高科技含量的公
安综合指挥系统。 1999年建成集110接处警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110指挥大厅,
400家金融营业网点与110实现联动报警, 技防覆盖面不断扩大, 对重点目标和
城区的监控能力得到提高。(4)加强公安通信装备现代化建设。1999年开通350
兆集群通讯系统。2000年城区公安系统472部办公、家庭电话改装成虚拟网, 开
通公安通信三级网。 至2000年底,全局350兆电台达138部,寻呼机792只,警务
用车150余部,警务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5)加强刑侦技术建设。2000年,投
资80万元,建成包括多波段光源、电脑模拟画像、现场绘画、指纹识别等在内的
情报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了侦查破案能力。2000年利用该系统破获案件32
起, 其中重大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

【110建设】 1996年月10月,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市公安局组建成立副科级
指挥中心, 下设110指挥调度、信息档案、机要通讯三个科室,配备正式民警31
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10逐渐形成以公安110报警服务系统为龙头,有关职能
部门配套联动,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报警服务体系。(1)狠抓硬件建设。先
后投资600余万元, 建成现代化的110指挥大厅, 该大厅融110接处警、 有无线
指挥调度、 闭路电视监控、GPS卫星定位、信息查询、有无线报警联网六大功能
于一体。(2)加强处警队伍建设,确保承诺兑现。在巡警、刑警、交警、治安、
消防、 武警6个警种组建6支110机动队,在26处分局、 派出所设立110值班室,
在市区重要部位设立110出警点和7处治安服务室,在稻田镇设立全省第一个农村
110出警点,在全市重要路段设立8处固定堵截点,有计划地在主要公路沿线、饭
店、 加油站、厂企单位、重点村庄设立分布均匀、遍布全市的110报警网络。以
边防部门为主, 成立海上110指挥中心,提高了海上治安控制能力。 (3)健全
规章制度, 保证正常运转。 为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按照指挥中心和各警种职责权限,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110各项
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在城区5分钟,在农村尽快到达现场承诺的兑现。
(4)社会联动机制日趋规范。1998年市里成立110社会服务联动领导小组,召开
110联动大会,制定联动意见,34个联动单位与市委、市政府签订110联动责任书,
各联动单位成立专门的110服务组织,配备专用车辆和值班人员,开展110社会服
务联动工作, 公安110逐步向社会110过渡。2000年底,开展全市110青年志愿者
服务活动,26家单位700余名团员青年组成110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公安机关
维护治安秩序。将村委治保组织确定为110联络点, 治保人员担负先期出警任务。
在大型企业和学校内部成立110服务队, 使110进一步延伸。(5)积极履行“四
有四必”服务承诺,全面发挥110报警服务台作用。三年多来,公安机关和110联
动单位认真实践“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的服务承诺。到
2000年底, 110共接警33460起, 出警处置32980次, 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
1024名,为群众排忧解难7452次,调解纠纷2976起,挽救了349人的生命。

【服务经济建设】 (1)广泛开展警企共建活动。2000年10月,市公安局党委
成员和各警种、 各单位同全市100家企业结成对子、签定协议、建立制度,积极
开展警企共建活动。按照“宽活政策优环境,强化服务促发展”的要求和“多支
持、多服务、不干预、不限制”的原则,对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积极改革,先后
出台《为国企改革服务28条规定》和《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
战略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的30条规定》 。(2)认真查办经济案件,严厉打击经济
犯罪活动。 1999年9月寿光经济侦查大队挂牌成立,为6队1室建制,配备干警31
名,占全市公安干警总数的5.8%。经侦大队抓住突出的经济犯罪问题,先后开展
打击涉税、制贩假币、信用卡诈骗、保险诈骗、职务侵占等专项斗争,严厉惩处
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一年多来,破获经济案件74起, 抓获犯罪嫌疑
人73名, 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2000年3月台头镇旭日升油毡纸厂偷逃税款
800万元的偷税案; 岔河福利化工厂偷逃税款100万的偷税案; 赵庙乡韩象春等
四人虚开发票, 偷逃税款125万的偷税案,都得以及时侦破,挽回了经济损失。
(3) 圆满完成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安全保卫任务。博览会期间,全市
共接待中外来宾、各级领导、新闻单位记者、文艺界名人以及参观群众30余万人
次。公安局动用警力2300余人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确保未发生任何问题。

【治安防范机制不断加强】 (1)加强了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自1997年7月开
始,对全市派出所工作进行积极稳妥的改革,派出所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治安防范
与管理上,理顺打防关系。1999年,全局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200辆警用摩托
车,组建摩托化治安巡逻队,严密城乡治安防范体系。到2000年底,全市有26处
公安分局、派出所,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部通过省级派出所档案工作规
范化先进单位验收。 (2)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全市内部单位共有保卫组织
215个, 保卫干部440人,专职巡逻队480支, 2145人。全市村级治安联防队780
支, 3080人; 治保会900个,3840人。27个乡镇及市区有专职治安联防队7支。
至2000年底,以公安派出所为龙头,治安联防队、治保会、保安服务公司、内保
组织有机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初步建成。 5年来,群防群治组织协助公安机关抓
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367人, 协助查破刑事案件879起,治安案件1175起,调解
民事纠纷1700余起,为群众做好事1400余起。(3)狠抓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
在85家企事业单位建造封闭式停车棚。 在大型商场、 重要物资仓库、财会室、
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库房等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安装防盗门和报警装置, 400余家金
融营业网点实现与110联网报警, 在党政要害部位、重点路段、复杂场所安装14
个电子监控探头, 在交通局岗亭新上违章车辆自动拍照系统,加大监控力度。
(4)充实城区治安力量。1998年6月,在城区增设市场分局。至2000年城区已达
二局五所,共有正式民警72人。在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与巡警联合,加强对
城区公共娱乐场所、交易市场、商业网点及主要街巷、繁华地段的巡逻控制,积
极扶危救困。共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分子47人,消除隐患125起,安全救助群众490
人次。

【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以“压事故,保畅通”为目标,大
力整顿城乡道路交通秩序, 保障经济建设“主动脉”的安全畅通。(1)开展交
通法制宣传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自1996年以来,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出动
宣传车、交通安全图片展览、送电影下乡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形式,大张旗鼓地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结合“安全伴您行”、创平安大道等活动在进出市区主
干线路段两侧设置高标准大型安全标志牌37块, 设立大型宣传标语500余幅。至
2000年底, 在公路沿线创建100个交通安全村,10个交通安全示范学校,使交通
安全意识深入人心。(2)狠抓硬件建设,加强路面管控,维护城乡交通秩序。5
年来, 先后投资450万元,购置事故现场专用勘查车、驾驶员考试专用微机建设
驾驶员适应性检测中心。 在侯镇、 营里、 马店新建3处交警中队, 在辛沙路
(11km) 处设立1处功能齐全的交警服务站,更新改善7处中队的交通、 通讯工
具。 自1999年开始, 公安机关在城区分别把圣城街、迎宾路确定为“严管街”
和“示范街” ,确定辛沙路、羊临路、潍高路、昌大路寿光段为“创建平安大
道”活动重点路段。全体交警把纠违章、压事故、清路障、保畅通作为道路交通
管理工作的根本,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严格执法、文明管理、热情服务,杜绝公
路“三乱”现象。1999年、2000年交警大队都被省公安厅评为当年度全省创建平
安大道活动先进单位。 (3)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实现道路交通管理规
范化。5年来, 坚持开展打击车匪路霸,治理整顿无牌上路、无证驾驶、客货混
装、病车上路等专项活动。 (4)加强对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从基础工作入手,
狠抓车辆及驾驶员的“源头管理”,辐射全市各乡镇的管理体系实现网络化、规
范化。1999年12月,成立机动车驾驶员协会寿光工作委员会,有成员31000名。5
年来,举办驾驶员培训班180期, 培训驾驶员10万余人次。(5)强化服务意识,
推行警务公开。5年来,交通警察大队先后推出交通事故110全天候值班备勤制度、
事故处理现场勘查、处理分岗制度、大队领导公开接访制度,解决了群众关心的
疑点、难点问题。1999年对车辆挂牌实行公开抽号,2000年公开处理重大交通事
故和群众要求的一般事故, 增强工作透明度,受到群众欢迎。2000年6月,车管
所被省公安厅评为县级规范化车管所。(6)依法及时查处道路交通事故, 严厉
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罪。5年来,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377起, 死亡880人,
伤4369人,直接经济损失2635.9万元,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426起,侦破345起,
破案率为81%,列潍坊各县市区之首。

【继续深化民心工程】 (1)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开便民
利民的三十条服务承诺, 聘请300余名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执法监督
员, 设立举报电话、 举报箱,把公安民警的承诺情况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2) 大力推行警务公开。 自1999年3月份开始,在全局推行以公开办事依据、
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公开制度。至2000年底,治安案
件、交通事故、民事纠纷全部实行公开调处, “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
(3) 深入开展创满意活动。 自1999年开始, 在全局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单位
(民警)活动”,先后推出爱民月、创优夺杯、执法竞赛、学习王乐义同志事迹
等系列活动,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服务质量。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登门服务、预
约服务、限时服务。户籍科建成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办事群众。
交警大队、 派出所开展流动车管所、流动派出所活动, 提高了为民服务质量。
110报警服务工作狠抓了“四有四必” 承诺的落实,巩固110名牌效应。 2000年
在全市组织的“万家企业”评行风活动中,公安局在参评的24家单位中名列前茅。
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评为政法系统创满意活动先进单位。

【公安队伍建设】 (1)加强干警的教育培训,狠抓思想纪律作风整顿。举办
各类培训班21期, 受训干警6000余人次,有165名干警通过自学、函授取得大专
以上文凭,到2000年底,全市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安干警已占74%。(2)扎
实开展“三项”教育活动。 2000年9月份,按照上级业务机关的统一部署,组织
开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 教育。(3)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
动。自1996年以来,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使其达到一专多能,
一岗多能。 (4)改革公安队伍管理模式,实行目标化管理。1998年率先在派出
所推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并予以推广。2000年以定责任、定目标、定任务、
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全面实施, 局里设立奖励基金,对各
警种实行目标化管理。(5)加强管理监督和公安廉政建设。 1998年,按照政法
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要求,公安局与所办的7家企业彻底脱钩。 1998年3月,
督察大队挂牌成立,强化了公安队伍内部的管理监督。2000年全体干警杜绝了违
法违纪案件。(6)开展立功创模和争优创先活动。5年来,全局共有38个集体、
107名个人荣立二、三等功,42个集体、176名个人受到嘉奖,58个集体、 443名
个人受到寿光市委、 市政府表彰,2人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7)全方
位从优待警。 自1998年以来,先后筹资建设了7栋干警宿舍楼,解决了干警住房
问题,建成了警官俱乐部和干警活动中心;免费为干警查体,为全体干警办理了
医疗、家庭财产保险,设立了局机关干洗部、理发室。
(岳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