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50&run=13

【工会工作概况】 1996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高举
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十五大会议精神,为推进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
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高经济效益。各级工会为促进企业发展,本
着注重实效、突出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原则,在全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
会主义劳动竞赛。1997年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 开展以“四创四降”为主要内
容的劳动竞赛和“窗口行业” 优质服务竞赛。参赛职工29720名,创优质产品39
个, 降成本1800万元,降消耗1842万元,降积压540万元。同时还组织全市职工
技协广泛开展“一、十、百、千、万”技协工程和“四技”服务活动,全市新组
建技协组织3个, 技术攻关78项,创经济效益2087万元;技术开发48项,获经济
效益1876万元;推广新技术1890项,创经济效益5926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
期, 培训8793人次;技术扶贫企业3个,当年基本扭亏。还组织开展了以“岗位
立功”和“创建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女职工双文明立功竞赛”活动,组织
1610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比赛。寿光市总工会被省妇联评为“巾帼建功先进单位”。
2000年,为繁荣寿光市经济,实现全市“争创山东第一强”的奋斗目标,市总工
会组织动员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了以“三技”、“五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生产
技术活动。全市有13350人次共提合理化建议16450条,创经济效益8962万元;双
增双节创经济价值4934万元; 技术革新项目649项,创经济效益3248万元;推广
新技术69项,创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服务工作】 1996年,开展了“校企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先后有造纸总
厂、烟草公司等16个基层工会分别与16处学校结成扶贫对子,为学校捐款28万元,
帮助困难学生1400人。1998年开展了职工互助互济活动,14个单位近5000名职工
参加职工安康保险,意外伤害赔付51人(次),赔付现金8000余元。实施“送温
暖”工程和“访、谈、帮”活动,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1997年,市财政拨款5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分别筹款10万元和40万元,建立“送温
暖帮困再就业工程基金”;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先后有
9000多名职工捐款10.2万元, 救助困难职工126名,其中特困职工48户,因工伤
亡生活困难者13户。1998年,市总工会建立了组织、档案、干部联系三级网络和
信息统计传报制度;组织开展了转变择业观念大讲座,在寿光日报开辟了“共同
关注下岗、再寻就业门路”专栏;开展了“情系下岗职工,共创美好未来”职业
援助活动, 设6个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1999年,市总工会与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经贸委联合成立了寿光市失业职工社区服务管理办公室,为36名失
业职工提供了服务。与百货大楼、海尔集团寿光冷柜专卖店联合开展了“手拉手、
献爱心” 活动,免费为全市10名下岗职工赠送了价值2万元的电冰柜。2000年,
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市总工会与市教委、卫生局、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
合制定的《关于特困职工享受有关优惠待遇的意见》 ,对全市8个系统、30个单
位的49户特困职工发放了优待证。 5年来,成立职工消费合作社50家,入社职工
12500人,安置下岗职工87人,职工受益100多万元。各级工会筹集资金314万元,
物资折款31.36万元,实施“送温暖”和“访、谈、帮”活动,为19361人次送去
了温暖,走访离退休职工8022人次,慰问市级以上劳模26人次。总工会先后帮助
56户特困职工脱困,帮助16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积极参与制定了《寿光
市再就业工程与困难企业解困工作实施意见》,为安置下岗职工制定出台了一系
列优惠政策。各级工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7个,市总工会成立了法律咨询服务
中心,培训下岗职工1292人次,协助政府妥善安置下岗职工2632人次。

【维权工作】 市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维
护职工合法权益。1997年,126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占应签数约90%。其中,外
商投资企业12家,乡镇企业53家,私营(村办)企业4家,国有、集体企业57家。
36家企业对到期的集体合同进行了续签。 126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全部建立
了平等协商委员会和监督检查委员会,对合同的内容和签订情况每季一次检查,
对合同的履行情况,每年向职代会至少报告一次。1999年,市总工会对全市集体
合同进行了续签,签定率达到了100%。在保持集体合同整体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
上,纳入了厂务公开、职工下岗程序及管理等新内容,使合同能更好地维护职工
利益。

【文化活动】 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开展工作,提高职工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999年,市总工会以庆祝建国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为契机,从讲政治的高度,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组织全市职工开展了以“学理论、忆光辉历
程,话改革、迎世纪钟声”为主线的系列教育活动。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全
市职工中开展“学、忆、话、迎”教育宣传活动的通知》,购置并发放学习读物
410余本及“学、 忆、话、迎”系列教育知识竞赛试题4000份,各级工会复印试
题三万多份,组织近四万名职工参加了试题答卷。还组织开展了“学、忆、话、
迎” 征联活动,收集征联1000余幅,向潍坊市工会选送600余幅,有85幅被收入
征联集萃《心潮》一书;组织全市职工参加了潍坊市职工书画展活动,选送书画
作品58幅,获一名银奖、两名铜奖、13名优秀奖和3名特邀奖。在开展“学、忆、
话、迎”活动中,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不同类型的理论培训班50多期,培训理论
骨干800多人次; 出黑板报、宣传栏1500多期;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
的演讲、书画展、图片展40多场次;举办劳模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出、体育
比赛等300多场次。 2000年,为纪念《劳动法》颁布六周年,市总工会在全市开
展了《劳动法》 宣传月活动,组织2960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劳动法》法律法规
知识竞赛。工人文化宫协助政府先后组队参加了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基层工会建设】 突破了工会组织建设与多元化经济不相适应的局面,加快
三资、乡镇、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的步伐。全市各级工会为适应非公有制经济不断
发展壮大的实际,将组织建设的重点放到这一领域。2000年,市总工会把新建企
业工会组建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来抓,取得了很大成绩。建
立了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 组建外商投资企业工会32家,私营企业工会154家,
乡镇企业工会30家,职工人数达19000人,会员15000人;先后在七个大市场建立
了工会联合会,覆盖350多个工会组织,会员达2000多名。

【民主政治建设】 1999年,市委制定了《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
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市总工会设立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靠上,负
责抓好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在晨鸣集团、联盟化工集团、盐化集团制药厂试点
的基础上,国有、集体企业和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全面推行了厂务公开,相继制
定了厂务公开实施意见和制度,积极推广了厂务公开工作。全市市属企业推行厂
务公开覆盖面达到100%。5年来,市总工会完善从1988年开始实行的职代会申报、
审批、检查、通报制度,定期检查督促,把职代会的召开、落实情况作为年终总
结评比的重要依据。 1997年3月29日,市委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以
寿办发[1997]10号文件下发了《寿光市总工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
施细则(试行) 》。4月,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及大中型企业主管部门组成考
核小组, 对全市19家大中型企业的领导班子和16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一年一度的
职代会民主评议。市属其它企业由主管部门的党组织和工会主持进行考核,建立
考核档案, 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干部的重要依据。6月,市总工会制定下发《关
于健全和完善企业职工(代表) 大会申核制度的意见》,143个单位按规定召开
了职代会,占应召开数的98%,职工提案落实率达85%以上。全市30家改制企业中,
有24家的工会主席进入了董事会,有5家进入了监事会,42名职工进入了监事会。

【寿光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99年4月14日~15日,市工会第十一次代
表大会在市府招待所召开,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13名,特邀代表13名,列席代
表184名。 市委书记刘命信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开幕式上向大会致辞。吴占堂当
选为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韩洪林、吕艳芳当选为副主席。大会审议通
过了“关于寿光市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寿
光市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寿光市总工
会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在闭幕式上,市委副书记黄凤岩代
表市委、市政府对下一步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工
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选举产生了由27人组成的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和
由5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动员和号召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
取,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
(王新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