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45&run=13

【经济体制改革概况】 1996~2000年,全市以企业改制为重点,全面推进各
项配套制度改革,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资
本运营和企业上市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6年,全市按照
《公司法》及国务院文件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出台之前组建的大
大小小共720多家不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至1997年3月,有山
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寿光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寿光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三家获得省政府的确认证书,其余全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另有大量有限
责任公司因达不到《公司法》的规定条件,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9年12月,
按照《公司法》要求,又新组建成立了寿光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市规范的
股份有限公司达到了4家。

【企业改制】 1998年,全市按照中央、省、市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方针和
“三改一加强”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寿光实际,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多形
式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为保证企业改制工作有序开展,市里成立了企业改制领导
小组,实行五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包企业责任制,并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小组,
帮助乡镇、企业改制。围绕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市里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企业
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企业改制中有关政
策问题的处理意见》,对改制的指导思想、原则、改制的形式、债务资产处理、
职工安置、操作办法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围绕解决企业改制中的热点、难点,制
定了优惠政策。 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优势兼并,组建集团,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以资本运营为手段,通过强强联合、
强弱联合、资产划转等形式,市属企业先后由化肥厂兼并磷肥厂、抽纱厂兼并木
器厂、齐民思酒厂兼并印刷厂、百货大楼兼并百货公司、商业大厦兼并饮食服务
公司、机械林场兼并田柳苗圃,乡镇企业先后有43家实施了兼并,通过兼并,使
优势得到了互补,劣势转为优势。1999年,全市又围绕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以
机制纸、盐化工、电力、蔬菜、板材、饮料酒、农用车等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
干企业为依据,规划了晨鸣纸业、海源盐化、巨能电力、蔬菜产业,板材木业、
酒业饮料、机械制造、工艺服装八大产业集团,并按产业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
一个集团,一套班子,由市领导牵头,分线作战,协同动作,严格按照《公司法》
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功组建了晨鸣纸业、海源盐化、巨能电力、蔬菜产业四家企
业集团, 这四家集团,聚集资产4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资产的53%。通过组建集
团,带动了15家相关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
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优势企业,突破地域和隶属界限,通过兼并联合,控
股参股等多种形式, 实现低成本扩张。 晨鸣集团1996年跨地区承租了固定资产
3.4亿元的德州齐河板纸厂,1997年该企业又以51%的股份,对汉阳造纸厂实行控
股经营。同时,晨鸣集团还控股经营了本市的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经营了台
头镇造纸机械厂, 2000年又以75%的股份控股了海拉尔造纸厂。使晨鸣集团生产
能力达到4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纸业集团,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业十连冠,连
续4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全国500家优强企业。(2)出售租
赁、股份改造,放活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经营。按照“放开、放活、放彻底、
不刮风”的原则,坚持能卖则卖、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加快企业转换机制。对
净资产不多的企业,一次性出售给社会法人和个人,企业职工优先购买。然后按
照“先出售,后规范,边生产,边完善”的原则,逐步改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
业。出售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搞股份平均,不吃股份大锅饭,在坚持自愿入
股的前提下,引导股权向企业经营者集中。对净资产较大难以整体出售的企业,
则采取分块搞活的办法。对债务较重,但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企业,则实行租赁经
营和政府举债出售,既盘活了资产,同时也维护了良好的银企关系。2000年,进
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突出产权改革,鼓励企业职工入
股整体买断企业资产,不再保留国有集体资产,密切了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到2000年底, 全市通过出售转为私营的103家,股份制经营的54家,租赁经营的
526家。另外,还结合商业企业的特点,对全部21处基层供销社的222个门店实行
了抽本租赁经营,从而实现了企业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增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做到了两个坚持:
首先, 坚持改革“四到位”:① 三项制度改革到位。在干部制度上,做到能上
能下,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由职工推荐,竞争上岗,实行优胜劣汰的聘任制。在
用工制度上, 打破固定工制度,实行能进能出的合同制。各企业每年对1~5%的
职工实行下岗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对违规违纪的解除用工合同。在分配制度上,
建立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工效挂钩、全额浮动的分配机制,拉开收入档次,克
服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紧迫感、
压力感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感,企业增强了发展活力。②法人治理结构到位。按照
确保所有者权益、确保企业独立经营、确保出资者和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的原
则,严格落实法人财产权制度,完善了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起各司
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并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新三
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使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独立自主地决策和经营,
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了一步。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措施到位。主要把握了严格资
产评估、搞好产权界定、加强资产经营管理三个环节,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
值。 ④ 激励约束机制到位。制定出台了《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等多项规定,每年依据经审计确认的经营业绩,确定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年收入,
奖罚分明,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经营者报酬与业绩脱节的问题。其次,坚持“三改
一加强” 紧密结合,整体推进。① 企业改革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把
改革的重点放在培植主导产业上,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涌现出了晨
鸣机制纸、 仙霞西服、 聚宝农用车等大批名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②
企业改革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建立起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投入机制,形成了技
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每年都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以加快企业的提高上
档、 结构调整和转产改造,使多数企业都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③ 企业改革与
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在对企业进行改制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管理,认真开展
了学海尔、学亚星、学晨鸣活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资产、成本管理
为重点,全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工作,在保增值、压“两金”、降成
本上取得很大成效。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生产成本均有大幅度的下降。(3)
以资抵债、破产重租,促进困难中小企业解困。对严重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
业,采取了能破则破的办法,依靠社会的力量进行盘活。对暂时破不了的,则主
动同债权银行协商,根据资产债务情况,抵顶给债权银行。1998~2000年,全市
先后对市水产公司、鞋厂、袜厂、防水材料厂、洛城新城实业开发公司等13家经
营困难的企业进行了依法破产,办理以资抵债企业25家,同时,对抵债破产企业
不是一破了之,以抵了之,而是主动帮助债权银行做好工作,通过抵债返租,破
产重租, 抵债转售,使原有的不良资产发挥了效益,活化资产5.6亿元。同时,
通过重组盘活使17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培植上市资源推动企业上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牢牢把握加
快发展这一主题,运用多种形式搞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精心培植上市资源,大
力扶持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上市融资。 1997年晨鸣纸业B股发行成功,2000年11
月份又成功增发A股, 成为全国造纸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聚宝农用车厂
则主动与上海华源凯马股份有限公司联姻,并以实施资产重组为契机,以“华源
聚宝”搭车上市B股,引进外资2418万美元,到2000年底,2家上市企业从证券市
场直接融通资金累计达21.65亿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事改企企改制】 1998年,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企业改革,对全市中介服务
组织、 机关办实体进行了脱钩改制, 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了事改企转轨。到
2000年底, 全市有2家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2家税务师事务所、3家律师事务
所、 1家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23家机关办实体实现与党政机关脱钩改制。市自
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实行了事改企转轨,为进一步改制奠
定了基础。另外,对市蔬菜批发市场与工商管理处进行了管办分离。
(宋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