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39&run=13

【人才引进和管理】 1996~2000年,市人事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为全
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特别是1998年以来,努力加强人才
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使人才服务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
列,得到了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和潍坊市人事局领导的认可和好评。1999年10
月18日,由山东省人事厅、潍坊市人事局和寿光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首家省级
专业性人才市场——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正式挂牌成立。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
场成立后, 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一处新的场所,使人才服务场所占地18亩,
建筑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并专门进行了园艺绿化设计,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办
公全部实现自动化,集人才交流、人才培训、人事代理、国内外人才智力引进为
一体,具备了交流、推荐、代理、培训、测评、信息、展示等一条龙服务职能。
至此,市人才市场的规模和档次跃居全省同级人才市场首位。与陕西省(杨凌)
中高级农业人才市场、中国江汉平原农村人才市场建立了场际间友好合作关系,
实现人才信息共享、 人才资源互补。2000年2月,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投资建
成了大型人才网站——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
蔬菜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陕
西杨凌中高级农业人才市场、 中国江汉平原农村人才市场等全国知名的133家科
研院所、24家高等院校、10多个大型人才市场的网站实现了链接,收集储存人才
信息,定期发布需求信息。
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寿光市建功
立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的暂行规定》,不断加大
工作力度。1999年开始,先后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送信函2000多封,每
年都组织用人单位参加省、市及全国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先后多次赴北京、天津、
南京、西安、青岛、济南、泰安、沈阳、哈尔滨等地60余所高校参加人才招聘会,
与380名高层次人才面对面洽淡,有260名高层次人才当场登记,在高校和当地引
起较大反响。并通过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的“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宣传寿光,
发布招聘启事,先后收集近百名高层次人才信息。到2000年底,共引进各类高层
次人才66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27名,高工35名,教授3名,数量居潍坊市各县
市区首位。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智力来寿光市进行科研攻关、学术
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广开引智引才之路。先后与
山东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合作在寿光市建立了3处博士生
实践基地。即设在市属企业的山东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的山
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实践基地和设在晨鸣纸业集团的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实践基
地。 到2000年底,3所高校已派出21名教授、3名博士后、12名博士、3名副研究
员和26名硕士研究生来寿光市进行现场考察和技术调研。经过积极争取,在晨鸣
纸业集团建了全国造纸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国外智力,促进经济建
设。1998年以来,共引进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33名,专业涉及蔬菜、果树、造纸、医学、服装等,帮助
解决了农业、工业、重点项目生产中许多的技术难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为了更好地引进国外新成果和新技术, 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1999年1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省级引进国外蔬菜新科技新成果示范园在
孙家集镇挂牌;晨鸣纸业集团被山东省外国专家局确定为省级重点引智项目单位,
在专家引进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2000年底,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建立国家外
专局培训中心寿光蔬菜新技术培训基地。人才市场活跃,逐渐成为人才资源配置
的主渠道。 1998年以来,人才市场每年在春季和秋季举办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
每月10日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2000年改为每周星期五定期举办交流会,人才市
场工作日全天开放,并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组织招聘专场。共用近8000多人次进
场求职应聘,有4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市场建有5个大型人才信息库:求职
信息库、招聘信息库、山东省农业专家信息库、省外农业专家信息库、乡土人才
信息库, 共储存信息近3万条,其中省内外几十个门类的副高级以上的农业专家
人才信息就有5280余条。人才市场开展求职登记、招聘登记、就业指导、人才素
质测评、政策咨询、自费生就业聘干、农民职称办理、农业技术人员推荐交流、
科技成果转化、网站服务、国内外人才智力引进等业务,到2000年底,市场共发
展会员单位30多家,人才市场逐渐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人才培
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拓展办学渠道,拓展专业设置和培训类别,先后开
展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培
训业务。与有关院校合作成立了山东行政学院寿光教学部、山东财政学院潍坊函
授站、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潍坊函授站、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寿光培训中
心、山东轻工业学院寿光分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6期,培训人数达到12537人。
适应新形势,大力开展人事代理业务。先后开展了多项人事代理业务,如:工龄
连续计算、档案工资调整、代办养老保险、代管户口和党团组织、代办流动手续、
出具婚育证明等业务, 为全市89家企事业单位办理了人事代理, 代理人数达到
3000人,代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2084份。
(李益全)

【一般干部管理】 1996年以来,全市一般干部管理工作,以优化干部队伍结
构为核心,以推进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
探索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方式,使干部管理工
作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工作。1996年8月印发了《寿光市国家
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各部门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职位设置,市乡机关
共设置职位1861个,制定了高质量的《职位说明书》。1777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过
渡考试,经资格审查,1762人准予过渡,15人因病、受处分和补考不及格暂缓过
渡或不予过渡。考选制已经成为机关增补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的主要方式。
1997年7月, 根据省和潍坊市的统一部署,为市乡两级机关招考录用了38名国家
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其中,国家公务员22名,机关工作者16名。这是自推行国
家公务员制度以来,首次在全市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和录用国家公务员、机
关工作者。招考工作打破了身份界限,凡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政治条件,具有大专
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工作经历, 年龄在35岁以下的均可报考,共有839人参
加了考试。到2000年又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先后为公安系统增补公安干警69名。
干部任免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四化”方针,不断规范对股级干
部的选拔任用和使用管理。 1998年7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制定印发了《关于
党政群机关中层职位实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确立竞争上岗为选拔任用中层干部
的主导方式。1999年3月5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行政机关事业
单位股级干部管理的意见》,完善和改进了审批备案办法。对市直和乡镇国家行
政机关中的股级干部和股级事业单位班子成员的任免,由人事局审批并公布;对
股级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事业的股级中层干部,实行备
案制度;要求加强中层干部的考察考核,认真实施交流、轮换和回避制度。1999
年和2000年市人事局、财政局共同组织在23个市直部门推行会计委派制度,通过
单位推荐、考试考核确定了委派人员。自1996~2000年,共任免股级干部1975人。
干部调配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及时调节人才余缺,改善人才结构,保证重
点项目、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1998年调整干部调配权限,将市内企业之间的干
部调整,委托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1996~2000年共调配干部1298人,保证了企
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吸收录用干部。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吸收录用83名任职满
三年的副乡级选聘合同制干部、39名获“潍坊市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经理)”称
号的企业负责人、23名获科技成果奖人员、128名计划内自费生和942名民办教师,
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1998年从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
设入手,强化了干部档案的日常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投资4万多元,
安装了档案密集架,建立了干部档案管理数据库,干部档案管理达到了国家规定
的二级标准。 1997年6月,根据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
定》,将辞职、辞退、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人事档
案移交寿光市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刘效国)

【科技干部管理】 5年来,以建立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目标,
不断推行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发展和壮大。专业技
术职务评聘和职称考试工作。自1996年以来,为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本建立和完善了评聘分开、按需设岗、竞争择优的专
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 2000年8月,制定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办法》,建立了公开公正的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机制。1999年
7月在房地产开发公司、 审计师事务所实行考取资格人员竞争上岗试点,产生了
积极地社会影响。职称考试受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欢迎和拥护,有利地推动了
职称改革,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执业资格考试、职务评聘专项考试办法逐步完善、
发展、成熟,5年来,共有11000多人次报名参加各种职称考试。1996~2000年,
共有11462人晋升(考取)了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级474人,中级2255人,
初级8733人, 截至2000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25742人。乡企职称、
农民职称、非公有制经济职称。到2000年底,全市评聘为乡镇企业职称的人员达
到了5040人。 5年来,在农民中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共评审农民职称
12867人。1999年11月8日,以寿人字[1999]53号文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荐选
拔农民科技专家的通知》 ,通过层层筛选、把关,共评选出130名“农村科技专
家”,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通过农民职称的评聘和农业科技专家的选拔,涌现
出了一批学科技、用科技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人,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
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1999年4月21日以寿职改办字[1999]7号文下发了
《关于在非公有制实体中开展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通知》,对非公有制单位专业
技术人员进行了评审, 共评出了157名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打破了在非
公有制经济中不能评审职称的历史。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自1996年开始,根
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部署, 对全市2000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三次年度考核
和两次届满考核,通过考核,使人才队伍进一步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专业技术人
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1998年,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
续教育工作的通知》,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围逐步扩大,受教育人数逐年
增加, 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996~2000年, 全市共有 6.5万人次参加了
《正交法与三次设计》等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管
理的需要,使专业技术人员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1999年12月制定
颁发了《关于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的通知》,分期分批
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政府特殊专家推荐工作。1997年,
通过积极推荐,晨鸣纸业集团董事长陈永兴同志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市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达到4人。
(张全成)

【工资福利老干部工作】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正常的增资机制,机
关事业单位中, 连续两年考核为合格(称职) 以上的工作人员,晋升一个职务
(等级)工资档次,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工资制度改
革后,按照省、潍坊市的统一部署,分别于1997年10月、1999年10月为全市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了职务工资档次,离退休人员相应增加了离退休费。晋升
职务工资档次的人数分别为16737人、 18038人、19520人;增加离退休费人数分
别为3587人、3803人、4075人。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充分体现
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按照国务院、省和潍坊市的安排,
分别在1997年7月、 1999年7月、2001年1月三次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工资标准, 离退休人员相应增加了离退休费。 全市调整工资标准人数分别为
19200人、 20100人、21400人;增加离退休费人数分别为3782人、4056人、4485
人。人均增加工资或离退休费分别为22元、123元、106元。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
位津贴分配办法。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3]79号等文件规定,制定了《关于进
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津贴发放办法的意见》(寿人字[1999]36号文),工资构成
中活的部分(津贴),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人事部门核定的津贴
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具体确定津贴的项目、档次、标准及发放办法。这一
办法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
度,更好地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老干
部工作。自1996年以来,市人事局密切配合组织、老干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省
和潍坊市的干部离退休政策,坚持正常离退休制度,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的生活
待遇。1998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市人事局“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赵爱波)

【机构编制管理】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加强编制管理严肃
编制纪律的通知》,冻结了全市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停止受理要求增设机构、
机构升格、增加人员编制的报告。对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按不同经费管理形式
实行了严格控制,严把了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关。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了编
制准用审批制度,严格控制逆向调整人员,对满编或超编单位进人实行“出一进
一”、“出二进一”、“先出后进”的办法,使机关、事业单位在增加工作人员
方面的程序更加规范, 标准更加严格。为346所中小学、职业中学核定职工编制
1.21万人,制定和完善了教育、卫生事业编制管理办法。结合财政统一代发工
资,先后对市直4300多名、乡镇9500多名由市乡财政发放工资工作人员的编制、
工资情况进行了逐一核实, 共清理出不应纳入财政拨款范围人员200人。完成事
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1997年10月,制定了《关于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实施意见》,
按《登记管理办法》 的要求,将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条件的618个事业单位办理了
登记手续, 并建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2000年,为616个事业单位进行了
首次登记检验, 完成了有关机构编制的划转移交工作。1998年9月,将地方税务
局的48个行政事业机构和171名工作人员移交给潍坊地方税务局;1999年4月,将
工商局的32个行政、 事业机构和376名工作人员移交潍坊市工商局,实行全省垂
直管理。按照“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原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根
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将原属审计局的审计师事务所、鲁东审计师事务所、原财
政局所属会计师事务所、司法局所属仓圣律师事务所、联邦律师事务所、寿城律
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了脱钩改制。 1999年4月15日,撤销了19个职
能萎缩、 交叉重叠的事业单位。2000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取消了造纸总厂等25个企业的行政级别,
初步实行了政企分开。把原分别隶属于市经贸委、市贸易局和市政府办公室的工
业小学、财贸小学、市直幼儿园的人财物全部移交给市教委管理。将原人事部门
承担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职能、民政部门承担的农村社会保险职能、卫生部
门承担的社会医疗保险职能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把原由劳动和社会保障
局承担的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安全监察职能划归市经贸委;把锅炉、压力容器、
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管理、检测职能划归市技术监督局。
另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意见,拟从事业单位的机构、
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配套改革。临时工清退工作取得明
显成效。 1997年3月,取消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编制,并开始清理清退临
时工作人员,到2000年12月,共分流清退临时工、代课教师和借调人员3277人。
(顾学明)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1996~200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
要的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全市
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全市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53名。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
调动各单位接收军转干部的积极性,为做好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
环境。认真执行政策,突出工作重点。工作中坚持把团职转业干部的安置、全迁
户住房的落实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团职干部全部按政策规定落实了职务,全迁
户住房也得到了妥善安排。同时,对专业技术干部也按照“对口安置、发挥专长”
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安置。适应改革和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安置办法。在安置工作
中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转业干部职务、学历及在部队期间的表现确定安置去向,
同时对长期在艰苦地区服役的干部给予适当照顾,受到了部队、转业干部本人和
接收单位的好评。
(马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