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居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46&run=13

【收入分配】 1996~2000年,全市农民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状态。据百户调查
资料显示:199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26元,到2000年,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了4010元,比1995年增加1184元,增幅达41.9%,
5年间年均增长7.25%(不考虑物价因素) 。 2000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存款余额
4480元, 人均手存现金2060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3501元和610元。以上各项指
标均居潍坊市各县市区之首。在全省名列前茅。

【物质生活】 食品消费在饮食上呈现出主食(粮食)消费逐年减少,肉、蛋、
鱼等副食类及其他食品类逐年增加。消费结构趋向多样化、营养化。2000年,农
村居民人均消费原粮248公斤, 比1995年减少11公斤。人均消费肉类11公斤,比
1995年增加4公斤;人均消费蛋类20公斤,比1995年增加8公斤;人均消费水产品
12公斤,比1995年增加6.5公斤;人均消费酒类及饮料20公斤,比1995年增加4公
斤; 人均消费糕点类食品12公斤,比1995年增加7公斤;人均消费干鲜瓜果类食
品72公斤,比1995年增加25公斤。衣着消费日益趋向多样化、高档化和时髦化,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衣着上差别越来越小。农村青年购买几百元一套的纯毛
西服甚至上千元一件的高档皮衣已不是什么稀罕事。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
消费支出146元。 居住面积增加,居住质量提高。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
积达到24平方米,原有的土坯结构住房全部被砖木结构和钢混结构所代替,内部
设施日趋完善。99%的户有卫生设备,100%的户用电照明,100%的户饮用卫生
安全用水,100%的住户有取暖设备,其中1%的住户使用空调。在燃料使用上,
约有70%的住户用液化气等洁净能源。交通和通讯得到较大改善。摩托车代替了
自行车,电话、手机、寻呼机进入百姓家庭。到2000年底,农村居民百户拥有摩
托车63辆, 比1995年增加50辆; 拥有电话83部, 寻呼机18台,移动电话6部。
2000年, 交通通讯人均消费达177元。交通通讯工具的普及,给农村居民生产、
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较以往
更加重视,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增加,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
出267元,比1995年增加203元,是1995年的4.1倍。

【精神生活】 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 2000年,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253
元,比1995年增加92元,增幅57%,其中:用于娱乐用品的消费57元,比1995年
增加20元, 增幅54%;用于文化教育及服务的支出195元,比1995年增加79元,
增幅68%。家庭文化娱乐设施更加齐全,2000年末,电视机在农村已经普及,百
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0台,比1995年增加43台;黑白电视机30台,比1995年减少30
台;拥有影碟机、照像机、录放机家庭分别达到30%、10%和7%,约有1%的农
村家庭购买了电脑和摄像机。

【生活环境与人口素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
善, 人口素质得到提高。2000年末,全市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为100%,安全
卫生水普及率100%, 用电户比重100%,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00%。在人口素质
方面,经测算,2000年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约71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8.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李乐宝 刘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