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医药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42&run=13

【概况】 1996年以来,市医药公司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到
2000年底, 共有医药批发、零售经营网点18处,其中:批发网点7处,零售网点
11处, 经营仓储面积2200平方米,职工人数153人。经营中药、中成药、西药、
化学试剂、 玻璃仪器、医药保健品等6大类药械,4300多个品种,固定资产原值
1100万元。1996年完成医药销售额2600万元,2000年完成3800万元,平均递增率
9.2%,1996年实现利税120万元,2000年实现280万元,平均递增率26%,2000年
医药销售额居潍坊市医药系统第三位。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药竞争市场,市医药公司审时度势,自1997年以来,进行
经营结构调整,将工作重点由发展批发经营向发展零售经营转轨。至2000年,有
零售网点11处, 较1995年增加9处,完成零售销售额800万元,较1995年增加600
万元,基本达到重点乡镇有药店,方便群众购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医药事业,市医药公司九五期间加大经营管理投入。1996
~2000年根据GSP标准要求, 新建、翻建药品营业场所,药品库房1600平方米,
库房设置了15厘米高的角铁地架,装置通风降温设备;为确保生物、血液制品的
在库质量,改建恒温库12平方米,各批发、零售单位均配齐了冰箱;为扩大经营,
改善服务配有12辆运输车, 总投资达17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储运管理能力,促
进医药经营管理水平升级。

【医药质量管理】 “九五”期间是医药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和加强的
时期,为实现购、销、调、存各环节的全面质量跟踪、检测和信息反馈,确保药
品安全有效,市医药公司设有专门质量管理部门,各经营单位设有专(兼)职质
量监督员,形成质量管理网络。同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围绕把好药品
进货渠道关、入库验收关、在库养护关和出库复核关,先后建立并补充完善各项
质量管理制度21个。为提高药品自检自测能力,投资15万元建起了化验室,购置
片剂崩解仪、电热干燥箱、显微镜、分析天平、超净工作台、定氮仪等化验仪器。
经营中,坚持以质量优作为购销活动的基点,力求做到品种多、规格全、效益好,
同时,不断加大名优品种的采购和新特药品的宣传、检测、反馈,满足群众安全、
方便的购药需求。

【医药管理局成立】 1997年1月,经潍坊市编委[1996]54号文批准,市医药
管理局依托市医药公司成立,市医药公司人员不变,挂二个牌,在辖区内行使全
市医药市场管理政府职能, 其职能范围是:(1)依法对本辖区药品生产经营施
行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负责辖区内中西药品、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卫生材料
和医药包装材料的行业管理。 (2)根据全市医药行业发展规划,制订本辖区医
药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编制指导性计划。(3)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本
辖区医药行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负责直属单位的财务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
工作。(4)与本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共同负责维护医药经营秩序,培育、建设、规范、治理、整顿医药市场,打击非
法经营活动, 查处伪劣药品经营,净化医药市场,保证药品质量。(5)负责本
辖区中药材种植的宏观指导和信息服务,依法加强对中药经营市场的管理,按有
关标准审查经营中药材人员。 (6)负责本辖区医药商业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规
划,负责组织实施医药商品的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本辖区医药商品质量监督
检测体系并负责监督检查。 (7)负责管理直属单位的人事、劳资、教育、综合
治理、 安全工作,负责本辖区直属单位的统计和信息工作。(8)负责直属单位
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指导直属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及宣传工作。(9)承办
潍坊市医药管理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医药市场整顿】 自1997年1月市医药管理局成立以来,先后三次会同市卫生
局、公安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对医药市场进行拉网式治理整顿,
治理的重点是:取缔非法药品经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犯罪活动,理顺医
药流通秩序,规范市场行为。2000年《潍政办发[2000]53号文》下发《潍坊市
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实施意见》后,市政府制定了《实施意见》,为加强
领导,成立市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纠风工作进行了布署,
全市先后出动宣传车12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教育
群众,震慑不法分子,到2000年底,共检查清理保健品、药品零售商店、诊所、
个体行医等157家,查出无证经营药品49家,无证行医26家,查处药品357种,价
值8.84万元,其中:假劣药品1.2万余元。
(崔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