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广播电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39&run=13

【概况】 1996~2000年,适逢全省有线电视大联网,寿光广播电视事业得到
蓬勃发展。 到2000年底,已拥有干部职工223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4700万元,
全市有线电视入网户已发展到13万户。1999年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先进县(市)”;
2000年8月在潍坊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 1996~2000年,寿光市广
播电视局连续5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0年2月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花
园式单位”称号。

【广播电视宣传】 1996年以来,寿光的广播电视工作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
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宣传质量,牢牢把握团结、稳定的
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
搞好会议报道,当好党的喉舌。全市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三干会、
招商引资等大型会议和重大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分派精兵强将、调集最好
的采录设备,准确及时的进行宣传报道。在迎接“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期
间,市电台、电视台从元月份就在新闻节目中开设《全民参与迎盛会》专栏,到
4月20日共播出稿件545篇。市电台与省电台的生活信息台联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
《风采实录》 节目,每天播出15分钟,共播出录音报道等专题稿件30余篇。4月
20日,“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开幕,市电台、电视台组织54名编辑、记者
和工作人员, 出动8辆专车,配合山东卫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对开幕式盛况
进行现场直播, 市电视台对海政歌舞团的慰问演出进行实况录像。4月21日,市
电台还成功地为蔬菜博览会的千人参观团提供现场解说服务。蔬菜博览会开幕式
后,市电台、电视台对开幕式和海政歌舞团慰问演出的实况录音、录像先后重播
20余次,对中央、省及潍坊市各级领导在蔬菜博览会期间的活动和蔬菜博览会动
态、 成果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共采录播发广播、电视稿件150余件。这次宣传
活动阵容之大、 效果之好在寿光广播电视史上都属首次。在5月11日市委、市政
府召开的“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播电视局被授予“突
出贡献奖”。
开设各类专题,服务中心工作。寿光广播电视宣传,把开设各类专题作为服
务党的中心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年“五一”、“七一”、“十一”,电台、
电视台都开办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
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成果。根据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
的工作重点、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先后开办的专题栏目有《创文明城市、做文
明市民》、《小清河治理》、《喜迎香港回归》、《庆祝十五大再创新成就》、
《讲文明树新风》、《万众一心建强市》、《民心工程》、《百面红旗竞赛》、
《抗洪救灾快讯》、《辉煌五十年》、《喜迎澳门回归》、《农业结构调整》、
《揭批法轮功》 、 《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全民参与迎接蔬菜博览会》、《咱寿光人》、《学习乐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
《三讲教育专题》、《中国采风》等近百个,为促进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
好的舆论氛围。
立足提高质量,加强对外宣传。对市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和驻乡镇记者,
每年都制定在上级新闻单位的用稿任务和奖罚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
编辑、记者向上发稿的积极性。同时,还通过走出去学、请起来教、与上级电台、
电视台记者联合采录稿件、联办节目等形式,采写了许多影响深、份量大的重头
稿件,对外宣传成果在潍坊市名列前茅。市电台采制的录音报道《寿光农民畅想
新世纪》 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 市电视台录制的《寿光建起生态绿洲》、
《支农便民卡让群众好喜欢》、《寿光市属企业发展探秘》、《寿光市周家村秧
歌扭出新风尚》、《好连长李永涛》、《寿光农业结构调整出效益》等13篇稿件
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科技博览》、《金土地》、
《军事天地》、《财经报道》等节目中播出。1996~2000年,市电台、电视台累
计在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6000余篇。广播电视局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授予“对中央
台、省台发稿先进单位”;市电台1999年获省电台“先进集体记者一等奖五连冠”、
连年获“潍坊市先进报道集体”等荣誉称号;市电视台先后获山东电视台“先进
报道集体一等奖”、潍坊电视台一套、二套节目和潍坊有线电视台“用稿第一名”
等荣誉称号。
办好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寿光电台、电视台把办好文艺节目,丰富人
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增加收听、收视率,增强广播电视宣传活力的重要方面,
本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思想,使电台、电视台的
文艺节目越办越活,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市电台的《菜都之声》、《广播书
场》深受听众的喜爱;《空中百花厅》专题文艺节目不仅为听众播送歌曲、相声、
小品等文艺节目,而且还设有《请您欣赏请您猜》听众参与性栏目,吸引了众多
热心听众点歌猜歌;星期天还开设《娱乐总动员》主持人直播文艺节目,也很受
听众的欢迎。市电视台不仅开设了《影视剧场》、《开心天地》、《送您一首歌》、
《点歌台》、《广告文艺》等文艺节目,而且每年都举办大型《春节文艺晚会》,
利用各种节日或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举办“正月正文艺晚会”、“庆五一职工歌
手大奖赛”、“七一知识竞赛”、“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富而思源、富而
思进演讲比赛”、“庆祝广播电视创建五十周年暨第一个记者节文艺晚会”等各
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争创名优节目。电台节目改革从2000年初摆上议事日程,到2000
年5月底基本完成。 这次节目改革打破电台节目长时期一个面孔的局面,取得了
比较满意的效果。 播音时间由原来的每天5小时15分增加到10小时15分。播音方
式由原来的有线、无线同步播音,改为第一次播音早上5点55分开始,到8点有线
广播停播,无线调频继续广播到10点结束;第三次播音从18点25分开始,到21点
有线广播停播, 无线调频继续广播到22点结束。 5月23日上午9点半, 电台
“5250778” 直播热线首次开通,热线直播节目《1064播音室》随之开播,播出
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半到10点, 晚上19点至19点半重播。周一至周日开设的栏目
分别是:《经济之声》、《农村天地》、《养生保健》、《专家访谈》、《法制
园地》、《体坛春秋》和《娱乐总动员》。这次节目改革,电台自办节目由原来
每天3组增加到9组,开设的栏目由原来不足20个增加到60多个,为解决节目主持
人缺乏问题,电台聘用6名业余主持人,从5月22日开始,轮流上岗主持自编自播
的《家庭生活万花筒》节目。这次节目改革得到社会的称赞和支持,商业大厦摩
托车商场出资为电台印制5000份精美的《寿光电台节目时间表》,这在广播事业
创建50年来尚属首次。
电视台节目改革以增加容量、求新求快、服务百姓为目标,《寿光新闻》由
每周两组增加到6组;电视台专题部开设的《菜都纵横》节目,以主持人的形式,
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
2000年10月,电视台还利用有线电视频道,开设了《今日生活》节目,为百姓提
供生活服务。
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改革,使广播电视宣传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越来越好。自1996年以来,在潍坊市和全省组织的广播电视
优秀节目(稿件) 评选活动中,电台有33件作品在潍坊市获奖,有1件在全省获
奖; 电视台有29件在潍坊市获奖,有1件在全省获奖,一件获中国广电学会一等
奖。电台、电视台先后共有5件作品入选市精品工程。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1996~2000年,市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牢牢把握机遇,
坚持迎难而上,上下一致,真抓实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发展迅速。 1996年1月12日,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协调会以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开始实施。经考察论证,按照“高起点、高
标准、高质量、高稳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方针,根据“一次规划、分期
实施、 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的总体规划和5年内分三步完成建网工程的实施方
案, 1996年11月5日市政府召开首批14处乡镇广播电视光缆网建设工作会议,全
市有线广播电视光缆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到1997年10月23日全市首批14处乡镇
有线广播电视光缆网络信号正式开通。之后,本着“东部抓入户,西部抓建网”
的工作思路,做到边建边管、优质服务。到1999年11月30日,全市已架设有线广
播电视光缆干线740杆公里,已有502个村开通了光缆信号,城乡有线电视网上用
户发展到4.5万户。
有线广播电视市建设成效显著。 2000年3月17日,市政府召开《寿光市有线
广播电视市建设动员大会》,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掀起新的高潮。为保证
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政府向各个乡镇政府下达网络建设任务指标,副市长张
焕然与各乡镇的乡镇长签订《寿光市有线广播电视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创
刊《有线广播电视市建设简报》 。经过上下努力,到2000年8月9日,全市976个
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 成为潍坊市第一个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的
(县)市。到2000年底,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
架设光缆干线1460多杆公里, 有线电视网上用户发展到13万户,入网率达到65%
以上。广大城乡居民通过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可收看到33套图像清晰的有线
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调频立体声广播。
设备更新换代,完善配套设施。1996~2000年,电台在城区改造、架设有线广播
线路1.3万余米, 安装有线广播音箱200多只。新添置国内比较先进的MD采访机2
台,雅玛哈调音台2个,座式MD9台,盒式带卡座5台,功放机、CD机、效果器各2
台, 10路调音台1台以及VCD、音分器、耳机等,调频发射机也由原来的300瓦更
换为1千瓦, 覆盖范围更大,播出效果也明显提高。电视台启用演播厅,实现双
电源供电,先后添置了电视播音提词器、BT系列摄、录、编设备、电视自动播出
系统,另外,还对120米电视台发射塔进行除锈涂漆维护。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多功能开发初见成效。广播电视传输网多功能开发本着
边建网边开发的原则,先后开通全省广播电视系统的内部电话和传真业务;与寿
光市供电公司联合建成高速宽带局域网;开通电话视频点播业务,为活跃人民群
众的文化生活创造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广播电视以法行政】 1996~2000年,广播电视坚持以法行政,加大执法力
度,实行归口管理,保证了广播电视事业和音像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教育电视收转台、羊口电视差转台回收。寿光教育电视收转台成立于1990年,
除收转上级电视台的教育节目外,还播放电视连续剧录像和开展广告创收业务。
羊口镇电视差转台建于1990年4月, 有线电视网建设起步较早,到1999年底,有
线电视网上用户已发展到3000多户。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和
1995年6月21日中共寿光市委第14次会议决定, 市广播电视局于1999年2月1日和
2000年1月6日,分别与市教委达成了《关于教育电视收转台移交问题的协议》和
《羊口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移交协议》,将教育电视收转台和羊口镇电视差转台
收归市广播电视局,实现了全市一个台、一张网。
网络管理稽查。 为确保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2000年5月,传输中
心成立了“稽查科”,帮助乡镇街办广播电视站建档立制,对城乡有线电视用户
信号开通、网络维护、收视费收交等实行规范化管理,先后查处私拉乱扯、窃取
有线电视信号事件40多起。
音像管理。市广播电视局坚持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搞好协作,对音像
放映点、音像制品进行清理整顿、打黄扫非。1996年以来,先后查处没收不健康
音像制品3000多盘,取缔非法放映点8处,取缔无证销售点5个,为19个销售点办
理音像制品销售证件,使音像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征集电视台台标】 1999年3月26日,寿光电视台、电台分别播出广告,自4
月1日至5月31日征集寿光电视台台标。 到截止日期,共有272人参加台标设计、
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584件。经评定小组初审和无计名投票预选,于6月16~20
日将6件入围作品同时在电视台、 有线电视频道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先
后收到电话、书信等反馈信息31条,最终确定寿光市文化馆杨国春设计的台标为
入选作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作为寿光电视台的新台标于1999年7月1日正式
启用。

【成立网络传输中心】 1993年机构改革时,全市所有乡镇广播电视站全部下
放到乡镇。1996年全市有线广播网络建设启动后,乡镇广播电视站成为各乡镇有
线广播电视网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机构。随着有线电视光缆信号的逐步开通,
为加强有线广播电视光缆网的建设与管理, 1999年1月26日,市政府第十三次常
务会议研究确定:同意组建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为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
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负责全市光缆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乡镇广播电视站
纳入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将人、财、物三权收归传输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全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产权归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所有。3月4日,寿光
市编委以委编办复字[1999] 1号文批复,同意成立“寿光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
中心” 。1999年5月12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
的通知》 ,乡镇广播电视站随之收归传输中心。2000年9月22日后,随着乡镇合
并,乡镇广播电视站由33处撤并为21处。

【经济信息部竞争上岗】 1998年12月,电视台广告科更名为“经济信息部”,
并实行竞争上岗。12月下旬,寿光市广播电视局召开经济信息部主任竞争上岗会
议, 6名职工发表竞争演说后,经全体干部职工无计名投票选举,原广告科科长
刁民志为经济信息部第一任主任, 1999年其广告创收中标额为480万元。电视台
的广告业务过去由广告科、电视台新闻部、发射科三家承揽。成立经济信息部以
后,电视台的所有广告业务统一由经济信息部承办,经济信息部其他工作人员,
由经济信息部主任采用将点兵的办法确定。经济信息部是市广播电视局第一个竞
争上岗的科室,于1999年1月10日正式开始运转。
(孙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