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科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31&run=13

【概况】 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1993年机构改革后,同市科委合署
办公,挂两个牌子。1996年12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市编委下发的关于深
化完善市直机构改革[1996]64号文件,市科协恢复独立建制。市科协机关设有
办公室、科普部、学会部、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市科协恢复独立建制后,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市
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面向基层、注重实效”
的原则,在全市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传
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宣传、技
术培训、学术交流、科技推广、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等工作。
1997~2000年市科协连续4年分别被山东省科协、潍坊市科协评为省、市科协系
统先进集体。1999~2000年孙家集镇、稻田镇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
镇;1998年市三元朱村蔬菜协会会长、支部书记王乐义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
科协评为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王乐义、
马茂良被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授予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1997~2000年,为在新形势下加快全市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的试验、 示范、 推广、普及工作,全市创办科普示范基地46个,达到了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办”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一点带面、
全面推广” 的目的。共计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860多个(项)。三元朱村、
钓鱼台村、洛城绿色食品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文家万
亩韭菜方、田马洋香瓜基地、稻田绿地花卉、五台大棚葡萄、田柳绿豆瓣等8个
示范基地被潍坊市科协评为“潍坊市先进科普示范基地”。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 2000年,全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
已发展到228个, 会员8700多人,全市农技协积极探索新形式,开拓新路子,不
断提高办会质量。他们充分发挥农技协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向会员传播科技知
识,提供市场信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人员,发展基地。努力促进科技
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协会办成上联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下联会员和千家
万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龙头带基地,基地
连农户,集科研、科普、开发、推广、销售、服务相互衔接、紧密结合的新型农
村科普实体,并逐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1998年三元朱村蔬菜协会被中
国科协评为全国星级农技协,1999年田马镇洋香瓜协会被评为全省先进农技协,
2000年市韭菜协会被评为全省先进农技协,2000年稻田养鸡协会、洛城食用菌协
会、留吕果品协会被评为潍坊市先进农技协。

【科普宣传月和“三下乡” 活动】 1990年5月,全市开展第一个科普宣传月
活动以来,市科协、市委宣传部等18个部门把每年的5月定为全市“科普活动宣
传月”,集中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到2000年已开
展十一个科普宣传月活动。1996~2000年科普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推广新技术、
新品种136项(个),举办科技报告、科技讲座680场次;播放科技电影和科技录
像带2335场次,发放科普资料书籍15万余份(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12期,
培训人数达23.6万人,现场咨询服务31.9万人次,提供技术信息575条,为农民解
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1926个,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32名专家教授来寿光讲学
和技术指导,组织学术交流43次。2000年5月,市科协在市体育馆举办“崇尚科
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科普展览,通过大量详实、形象、生动的案例、图
片和实物,揭露批判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各种伪科学、迷信活动的本质和
危害。展览倡导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帮助广大群众增强
辨别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能力,在全
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参观群众达5万多人。在1999~2000年科普宣传月活动中,
“绿色使者——王乐义”、“钓鱼台村靠科技走向富裕路”等13篇科普报道在潍
坊电视台“潍坊新闻”节目中播出。1999~2000年市科协连续2年被评为潍坊市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市科协加强全市科普网络的建设和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
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科普网络和农
业科技推广体系。市科协每年都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省蔬菜研究所、山东农业
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全国著名农业专家、教授来寿光讲学、指导、举办
培训班,1999~2000年又聘请荷兰、以色列等国外蔬菜专家来寿光讲学指导。同
时,还组织本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巡回指导培训,深
入农村田间地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达到“培训一个人、致富一个户、带动
一个村、示范一大片”的目的。1999~2000年,市科协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新技术
培训班183期, 培训农民4.6万多人,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380多
个(项)。为使农民直观形象的学习新技术,市科协同市委组织部、蔬菜局联合
摄制了“名特优蔬菜深冬上市技术”、“大棚洋香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8部
实用技术录像带,发放到乡镇,逐村播放给农民看,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农村深入开展“讲、 比、建”活动】 市科协同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农村继续
深入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科普先进乡(镇)、村”活动。1997~
2000年全市先后对达到“讲、比、建”活动标准的12个乡(镇)、69个村命名为
全市科普工作先进乡(镇)、村。其中,寿光镇、寒桥镇、五台镇、胡营乡、卧
铺乡、文家乡被评为潍坊市“讲、比、建”活动先进乡(镇)。通过开展这项活
动,真正在全市广大农村中形成一个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技致
富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地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企业开展“讲、 比”活动和厂会协作】 在全市企业科技人员中继续深入开
展“讲理想、比贡献”为内容的“讲、比”活动,大力倡导“献身、创新、求是、
协作”的科学精神,组织科技人员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展为企
业发展献计、献策、技术协作、立项攻关等活动。1997~2000年在活动中,上报
“讲、 比”科研成果136项,申报潍坊市青年科技奖48项,其中58项获潍坊市奖
励,12项获潍坊市青年科技奖,尿素四改六技改项目等6项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充分发挥厂科协和企业各类学会的作用,积极组织“产学研”工程的实施和厂会
协作工作,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使
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上档升级,促进全市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增产、增
效。

【学术交流活动】 全市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科普学术团体紧紧围绕生产和
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讨、论文评选、学术交流、技术立项攻
关等科技活动。1997~2000年,共举办科普讲座575次,听讲人数达28万多人次,
举办宣传栏142期,引进推广重大科技项目124项,完成科研成果81项,在各种刊
物发表科普文章368篇,其中,潍坊229篇,省级93篇,国家级45篇。进行学术交
流415次, 其中参加全国交流21人次、省级交流152人次。撰写科技论文986篇,
在省市发表的296篇, 获省科技论文奖48篇,获潍坊科技论文奖88篇。举办会刊
112期,提合理建议1425条。

【青少年科技工作】 市科协同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中深入开展青少年计算机
比赛、全市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竞赛和“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等一
系列青少年科技活动,有4.5万中、小学生参加,共计获省、市奖励48项。通过活
动,进一步增强全市青少年的科技意识,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
创造能力,培养青少年从小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为寿
光经济发展培养科技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