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职工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27&run=13

【健全组织体系】 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主任,组织部、宣传部、教委、经委、
计委、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 并在市教委设立职工教育办公室,由1名副主任任办公室
主任。全市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育科(处),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晨鸣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联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职工教
育委员会;小型企业有专人负责。全市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组织管理
体系。

【基地建设】 全市500人以上的企业都建起自己的职工学校或职工培训中心,
小型企业也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全市企业职工培训场所0.4平方米以上。1998年,
山东晨鸣新力热电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联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抽纱总厂
等单位,分别投巨资新建规模大、功能全、设施一流的职工培训中心,总建筑面
积达4100平方米,分别于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市电工进修学
校1996年初搬进原供电公司的办公大楼,并投入48.6万元装修校舍,充实教学设
备和电化教学仪器,装备了微机室;市直各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忘发展
职工教育, 不断投资扩建和改建校舍,充实和配备内部设施,5年来,全市用于
兴建、修缮和配备职工学校、培训中心的投资达1986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 各企业注重培养自己的职工教师队伍,积极组织专、兼职
教师参加政治、业务培训,采取个人自学和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师资水平, 培养“双师”型教师。5年来共举办各类师资培训班35期,培训
专兼职教师760人次, 并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省内外大专院校或对口的科研部
门进修学习;同时,各单位还不断地把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热爱职工教育工作
的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逐步壮大职工教师队伍,目前,一
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业务精练的教
师队伍已形成。 到2000年,全市已有专职教师62人,兼职教师198人;专职教师
中,大学以上学历的达96%,中高级职称的占86%;兼职教师大都是来自生产一线
的技术骨干和在管理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强化培训制度】 1996年以来,全市各行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逐
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先培训,后就业上岗”已形成制度,新招职
工上岗前进行3个月培训, 新上任的厂长、经理,包括副厂级干部也参加上级业
务部门或市组织部门的定期培训才能上岗。 5年来,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发挥协调
指导作用,坚持以行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各单位根据生产需求,
广泛开展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培训。 (1) 企业家队伍培训。 对厂长
(经理)进行涉外经济法律、合同法、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采取全
脱产、 半脱产和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形式,使市属企 业负责人普遍接受一次
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还多次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分期分批地到广州、深圳、温州、
上海等工业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使企业管理层普遍开阔视野,学到一些先进
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2)以提高职工岗位技能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岗位培训。
先后培训初级工6980人,中级工3.5万人,高级工7800人。(3)加强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共有9600多人次参加各级人事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
和理论考核。 (4)注重干部、职工的学历教育。每年都有一批企业、事业单位
的干部职工参加高等教育函授、电大和自学考试,在读人数逐年增加。1996年以
来,通过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达1680人。各企业还
发挥主动性和自我优势,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学历大专班,山东晨鸣纸
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轻工学院联合举办3个大专班,招生140人,委托潍坊
纺织学校举办一个中专班招生50人;山东寿光联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岛
化工学院联办一个化工大专班,招生30人,1997年全部合格毕业;市医药公司与
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办大专班1个,招生56人,1999年7月全部毕业;山东省
菜央子盐场与潍坊教育学院举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1个, 招生51人,1998年全
部毕业。在举办学历教育中,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和市卫生学校,发挥龙头作用
和教学优势, 与省内大专院校联姻,积极创办大中专学历校外班,5年共培养中
专毕业生1800多人,专科毕业生820人。到2000年底,全市企业、事业单位干部、
职工,在读高等教育函授、电大和成人自学考试的达到1360余人。
(魏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