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辑 寿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16&run=13

【概况】 到200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系统共有
1处营业部、22处农村信用社、135处信用分社、309个信用代办站,干部职工708
人, 信用员309名。 各项贷款余额19.5亿元。 当年实现各项收入17亿元,利税
1780万元。行社分分门办公以为共上交地方财政税金5099万元,是山东省、潍坊
市同系统最佳效益单位。1995年以来,一直被命名为潍坊市级文明单位,1996年
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政工企业、全市“百面红旗”竞赛活动红旗单位,2000年被评
为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当年人均创利增长额第一名,被评为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系统
先进单位。

【存款业务】 截止2000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7.1亿元,比年初
增加3.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4.3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对公存款余额
外.8亿元;低成本存款余额.3亿元,比年初增加4120万元。在资金工作中,(1)
抓早争先,落实责任,掌握存款主运权。把存款工作列入了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
全面落实存款计划, 积极开展存款竞赛,实末位淘汰制。2000年4月末,寿光市
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0.6亿元,成为全省第一存款超过30亿元的县级联社。
(2) 深入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通过“汽车银行”、“登门服务”、“预约存
款”、“代发工资”等形式,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争
创“青年岗位能手”、“四讲一服务”和“四优”创建活动,全市农村信用社努
力改善服务态度,自学使用“文明用语”,搞好“限时服务”,赢得了群众好评。
2000年市农村信用社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授予“青年文明号”单位。
(3) 搞好网点建设。树立存款立煽动、效益兴社的思想,重点加强了龙头网点
建设。在大集镇和城区装修、新建了高标准的电子龙头网点36个,优化了网点结
构。 2000年3月,市农村信用社喜迁新址--银海路“中国信合”营业大楼办公营
业。 自1999年6月18日开始,历经9个月的时间,于2000年1月底完成了对辖区内
基金会的分类处置工作。 2000年4月30日,经济南分行批准对全市20处符合条件
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接收。2000年6月1日,根据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
决定》,城市信用社正式并入市农村信用联社。农村信用社成为全市资金实力最
强, 服务机构最多,网点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4)加快电子化步伐,提高服
务水平。农村信用社把业务手段现代化作为重点来抓,积极投入资金加强电子化
建设,基层信用社开通了县辖电子联行,省辖联行,联社营业部开通了全国特约
电子汇兑。信用社、信用分社实行电子化服务。2000年末,全辖微机联网,实现
通存通兑,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5)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形象,积极深
入开展“信誉工程” ,2000年5月,召开了存款超30亿元新闻发布会,与市委宣
传部、 广播局联合举办了“农信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演讲比赛。围绕朱 容
基总理关于:“农村信用社是联繁育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
主力军”的讲话精神,对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进
行了广泛宣传,树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形象。

【支农工作】 1996-2000年,寿光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全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棣,紧
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市场定位,突出支持重点,加大支农力度,
大力支持发展以蔬菜为主的“高创收、高创税、高创汇”农业。2000年,累计发
放各项贷款24.7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4.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2亿
元,较年初增长3.5亿元,占全市务家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4%。突出支持重点,
促进农业发展“九五”期间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1.5亿元。支持粮
食、 棉花生产,把加大科技应用和农资需求作为支持重点,2000年发放贷款2.1
亿元,帮助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膜、农机等多种物资,确保了全市粮食和棉
花生产丰收。支持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累计发放贷款10多亿元。支持全市新建、
改建冬暖式大棚20万个, 大拱棚5万个,蔬菜面积扩大到70多万亩。支持推广应
用新品种、 新技术,先后发放贷款6.2亿多元。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推广无
土栽培、工厂化充苗、生化肥料等新技术,发展绿色环保型、保健型、创汇型、
反季节型名优农产品。支持寿北农业综合开发,在1999年秋天,支持卧铺乡刘旺
村成功引进国家“星火” 计划项目静止法无土栽培蔬菜技术,建成9个实验棚并
取得棚均收入2.5万元。2000年发放贷款831万元重点支持当地农民在寸草不生的
盐碱地上建起了600个蔬菜大棚,其中无土栽培蔬菜大棚347个,建成全国最大的
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同时,支持了盐碱地鸭梨种植和农林间作等经济林开发项目。
支持畜牧业生产。在支持养鸡、猪、牛、羊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了新
品种兔、鸽、鹌鹑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殖项目。支持远洋捕捞业和海
水育苗水体养殖,在沿海乡镇重点支持了以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的“海上寿
光”的建设。在其他乡镇重点支持了淡水养殖。2000年发放贷款3950万元支持新
购和改造渔船38艘, 育苗水体养殖3.5万立方米。积极发放贷款支持第三产业和
民营经济发展。按照“扩大民营膨胀三产”的总体思路全市农村信用社集中信贷
资金支持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多渠道搞活流通,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农村消费
市场, 增加消费点。先后筹集资金3.6亿元,支持了蔬菜、果品、生资、建材、
家具等十几家专业批发市场的新、 扩建。发放贷款1.1亿元,帮助农户购买运输
车辆形成了一大批蔬菜运销专业村、专业户,提高了蔬菜外销能力。累计发放民
营业贷款4.2亿元, 重点支持了台头、上口等11处民营经济园区的建设,一批专
业村、专业户初具规模,进一步巩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投
入信贷资金4.5亿元, 重点支持了蔬菜深加工、蔬菜保鲜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支
持孙家集农户建成50多座大型恒温库, 年加工储藏能力达4万多吨,成为全省最
大的蔬菜保鲜基地。帮助建立起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条龙服务体
系,开拓了农村就业市场,增加了家民收入。

【信贷管理】 在信贷资产管理中,寿光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新方
式,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为首的观念,努力
构建以防范风险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信贷资产运作机制。简化贷款手续,
改进信贷方式。 (1)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支农便民卡”贷款业务。通过对贷户
的信誉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七项综合指标考察认定后,对符合条件的,由联社
审查,信用社发放,采取“一次申请,集体审批,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
用”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深受农户欢迎。到2000年末,全市
共办理“支农便民卡”18203个,金额2.8亿元。推出“贷款上柜台”工程,直接
为贷户办理贷款的咨询、考察和发放,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透明度,方便了
广大贷款客户。 (3)开展评定“信用明星村”活动。对无浪荡贷款、拖欠利息
的村, 授予“信用明星村”称号,享受贷款利率优惠10%和优先使用“支农便民
卡”有优惠政策。到2000年底,已评定田马镇孟桥村、田一村为“信用明星村”,
发放“支农便民卡”149个,金额106万元。同时,积极开展送贷款、送科技、送
信息“三送下乡”等一系列活动,邀请高级农艺师为农户举办科技讲座32次,免
费向农户赠送科技图书2.4万册, 受到了群众欢迎,仅2000年就收到乡镇党委、
政府和群众的感谢信、 表扬信190多件、锦旗61件。采取措施,落责任,提高资
产质量。 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信贷资产保障机制。自1997年12月1日开始实行贷
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并由责任人签订了承诺书。对逾期半年以上,收回率达不到98
%以上的第一责任人, 实行下岗清收,从而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提高了信贷资
产质量。强化考核奖惩,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年初及时把清收计划下达到每个信
用社,再由基层信用社落实到分社和信贷人员。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把清收计划
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同个人收入挂钩,充分调动了全员收贷收息的积极性。
开展“三清三理”自查活动坚持区别民政部不同对待的原则,以收促核,以核促
收,对不同贷户采取了不同的清收措施。开展收贷收息竞赛活动本着奖优罚劣的
原则,对工作开展好的奖,对工作开展差的罚,调动了工作积极性。通过强化信
贷资产管理,全市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到200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比重比年初下降了5个百分点。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开展消费贷款业务。
2000年,市农村信用社开办“金融超市”,制订出台了住房、助学、购车等消费
贷款业务,及时满足了消费贷款需求。

寿光市农村信用社1996-2000年存款余额
单位:万元
┏━━━━━┯━━━┯━━━┯━━━┯━━━┯━━━┓
┃ 年限 │ │ │ │ │ ┃
┃种类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
┠─────┼───┼───┼───┼───┼───┨
┃各项存款 │146099│165667│190455│218884│270704┃
┠─────┼───┼───┼───┼───┼───┨
┃各项贷款 │94967 │120924│131522│148470│195176┃
┗━━━━━┷━━━┷━━━┷━━━┷━━━┷━━━┛
(王秀礼 杨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