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4&rec=10&run=13

【位置境域】 寿光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
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东邻潍坊市寒亭区,
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面积
22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
城区位于市境西南部, 处北纬36°52′,东经118°44′。有公路、铁路通全国
各地, 交通便利。 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
37.5公里,至青州市31公里,至广饶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

【自然条件】 (1)地质。境内除第四系地层广布外,主要为新生界下第
三系地层,次为分布在寿光凸起区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市境东南部有新生界上
第三系地层分布。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寿光市处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沭断
裂带的北段西侧。具体说来,处在济阳坳隐的次级构造单位——潍西凹陷中区偏
北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中。境内发育有寿光突起。
潍西凹陷呈东西向展布,随着构造变动,区内广泛地接受了中新生代地层沉积,
其厚度大于7000米。寿光矿产主要有石油、卤水等液态矿床和河沙。物探发现寿
光有磁异常地带,异常面积70~80平方公里,其中1000伽等值线封闭面积25平方
公里,最高强度为2200伽。异常中心位于城区西部1.5公里处。埋深上限800米,
下限1900米,一般在1000米左右。
(2) 地貌。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而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有孙
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
高程1米。 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七。河流和
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微地貌差异。
(3) 水系。寿光境内多河流湖泊。全市有河流17条,其中小清河从市境北
端入海,常年流水,有水上运输之利,余皆季节性间歇河。最大河流是弥河,纵
贯市境南北,将全市水系分为东西两部分。弥河以西为小清河水系,弥河以东为
弥河水系。
(4) 湖泊。巨淀湖,古作钜定,亦作巨淀。位于市境西北部。系由淄河、
跃龙河、 王钦河、织女河、阳河诸水汇注而成。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7.5
公里,蓄水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为1250万立方米。过去水流畅旺,物
产丰饶,以盛产苇草、鱼虾著名。目前,湖底因过去河水带入泥沙淤积抬高,部
分湖区高于周围地面,现已干涸,唯在夏秋之际,雨水径流,维持部分芦苇生长。
湖心周围已建成农田。
(5)海湾。寿光北部紧连渤海莱州湾,境内诸河流均注入。
沿海近岸水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每天涨落2次,有时出现3次潮汐的特殊
情况。 涨潮时流向西南, 水位提高1.5米左右,退潮时流向东北。最大流速0.5
海里/小时。 春季高潮水位平均为0.80米,夏季为1.00米,秋季为1.03米,冬季
为0.66米。 春季低潮水位平均-0.68米,夏季为-0.50米,秋季为-0.48米,冬季
为-0.69米。全年高潮平均水位0.84米,低潮水位-0.59米。历年潮水洪峰值3.88
米,出现在1969年4月。最近10年最高潮水位3.15米,最低潮水位-1.46米。
水温变化曲线与气温相似, 15℃以上日数150天左右,集中在5月中旬至9月
中旬,最高水温达28℃。
沿海除境内多条河流入海外,附近还有黄河、潍河、白浪河等淡水入海,带
来丰富的营养盐和有机质,为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清河口
至白浪河口一带海面,pH值7.20~8.70,盐度12.28‰~27.04‰,溶解氧4.67~
10.81毫克/升,浮游动物9.9万个/立方米,浮游植物193万个/立方米;水色混黄,
透明度0.5~1米。
沿海波浪以风浪为主, 涌浪为次。据统计,一年中渤海沿岸发生风浪的天数在
160天左右, 发生涌浪的天数约70天。平均波高约0.5~0.6米,波高在5米以上
的大浪,一年中仅占1%左右,最大高达8米。
海岸线总长59.5公里,西起淄脉沟口,东至白浪河口。
(6) 气侯。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受暖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
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日照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4小时, 日照率为49%。年内日照公布不均,
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 为273.3小时,日照率为63%;12月最少,为176.4小时,
日照率为59%。 0℃以上的日照时数为2086.4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80%。10
℃以上的日照时数为1568.6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0%。
辐射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4.3千卡/平方厘米。 五六月份最多,为15.1
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为5.7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 平均气温为12.4℃。 境内温度相差在0.1℃~0.3℃之间,月平均气
温7月最高, 为26.2℃。 1月最低,为-3.4℃。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9.6℃。极端
最低气温-22.3℃, 出现在1972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1℃,出现在1968年6
月11日。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平均气温升到6℃以上,0℃以下温度出现较少。夏
季天气炎热,平均气温23℃以上,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的时间,平均每年68天。
秋季气温逐日降低,平均气温19℃, 有寒潮出现。冬季从12月开始,平均气温-
1.0℃以下,日气温低于-10℃以下的时间平均每年22天。
积温 指标温度0℃的积温年平均4737.5℃, 80%保证率积温为4618℃。最
多年积温达5043.1℃(1997),最少年积温4420.0℃(1976)。指标温度10℃的
积温年平均4268.1℃, 80%保证率积温4129℃,最多年达4552.8℃。指标温度15
℃的积温年平均3662.1℃, 最多年达3907.7℃, 最少年3138.3℃。指标温度20
℃的积温年平均为2657.4℃,最多年3128.8℃,最少年仅1235.7℃。
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 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 最小年降
水量299.5毫米。
蒸发 平均年蒸发量2029.5毫米, 最大年2531.8毫米,最少年1620.2毫米。
年内蒸发变率较大,3~5月占全年蒸发总量的30%~35%,6~9月占45%~50%,10
月至次年2月仅占20%左右。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月平均湿度以8月最高,为82%。三四月最低,
为57%。风向 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为9%。冬春季盛行
西北偏北风,夏秋两季盛行东南风。
全年平均风速3.5米/秒。 4月最大,平均4.5米/秋,最大风速达22.3米/秒;
8月最小,平均风速2.5米/秒。
地面温度 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5℃。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地面温度在零
度以下,以1月份最低,为-3.1℃,4~10月份各月平均温度都在平均值以上。历
年平均最高地面温度为30℃, 最低为5.9℃, 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6.1℃(1970
年6月),极端最低为 -29.4℃(1972年1月)。
地中温度 (0~22厘米)土壤浅层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大致相似。其特点
是:各月地温均比气温高,深度越浅地温变幅越大,地温较气温有明显的落后性。
冬季零度以下开始封冻,三四月份地温迅速回升,七八月份地温最高,从10月份
开始又急剧下降。
寿光4~5月为春播期,主要利用5厘米和10厘米地温。
冻土 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冻土初日平均在11月21日,最早为11月10日,
最晚为12月13日。冻土终日平均为3月16日,最早为3月4日,最晚为4月5日。
地中10厘米深土壤冻结初日平均为12月14日,最早为11月23日,最晚为12月25日。
平均解冻初日为2月25日,最早为2月4日,最晚为3月13日。历年连续最长冻土日
数为87天,出现在1967~1968年间。
地中30厘米深土壤冻结初日最早为12月30日, 最晚为2月5日。解冻日期最
早在1月5日,最晚为3月11日。最长边疆冻土日期为72天。
(7)物候。
2月 下旬:小麦返青;地瓜育苗。
3月 上旬:小麦返青结束;梨树休眠终止,叶芽开绽;蛇复苏。
中旬:梨、桃花芽膨大;柳树发芽;燕子、斑鸠南来。
下旬:苹果花芽膨大,叶芽开绽;杨树、国槐、泡桐萌芽;榆、柳开花。
4月 上旬:小麦拔节;梨树展叶初花;桃树初花;刺槐、榆树发芽;杨树
开花,青蛙出河。
中旬:苹果初花;梨、桃落花;泡桐开花;柳树果实成熟;布谷鸟南来。
下旬:小麦抽穗;苹果终花;桃树新梢盛长;榆树果实成熟;棉花播种;地
瓜裁秧;红下颏南来。
5月 上旬:棉花出苗;苹果落花;桃子硬核;刺槐开花;杨树果实成熟;
壁虎、蝙蝠出穴。
中旬:小麦现花,抽穗终止、梨树生理落果。
下旬:小麦灌浆;夏玉米、夏高梁播种。
6月 上旬:小麦开始成熟;夏玉米、夏高粱出苗;棉花开始现蕾;红下颏
北去。
中旬:小麦成熟;棉花现蕾。
下旬:夏玉米为小喇叭口期;夏高粱拔节;桃子果实膨大。
7月 上旬:夏玉米为大喇叭口期;苹果果实膨大。
中旬:棉花开花;梨树果实膨大;桃子果实成熟;国槐开花。
下旬:夏玉米为抽雄穗期。
8月 上旬:夏高粱抽穗;斑鸠北去。
中旬:刺槐果实开始成熟。
下旬:棉花成熟;苹果、梨树果子继续膨大;桃树新梢停长。
9月 上旬:夏玉米开始成熟;燕子南去;布谷鸟南去。
中旬:夏高粱开始成熟。
下旬:小麦播种;夏高粱成熟;苹果、梨成熟;泡桐果实成熟。
10月 上旬:小麦出苗;雁南飞;地瓜成熟。
中旬:小麦分蘖;蟋蟀终鸣。
11月 上旬: 苹果树、梨树、桃树落叶,刺槐、杨树、泡桐、榆树落叶;
蛇蛰眠;蛙入河;壁虎、蝙蝠入穴。
中旬:大雁南去。
下旬:国槐、柳树落叶。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为3449641.3亩(合2299.76平
方公里) , 其中: 耕地1587719亩(水浇地1102684.7亩、 旱地485034.3亩)
, 园地94428.6亩, 林地34655.7亩, 牧草地4328.2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34491亩(城镇31583.4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34491亩、独立工矿用地37580.8
亩、 盐田422290.1亩、 特殊用地6894.5亩) , 交通用地104124.4亩 (铁路
2684.4亩、 公路15451.6亩、农村道路85290.3亩、 港口码头734.1亩) ,水域
64327.3亩 (河流水面56645.9亩、 水库6936亩、 坑塘水面147051.9亩、 苇地
72898.1亩、滩涂185563.6亩、沟渠161232.8亩、水利工程建筑物 12942亩) ,
未利用土地246624.1亩(平洼荒草地6197.1亩、盐碱地232311.2亩、其他8115.8
亩)。
按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所定的耕地标准(分八级),全市可利用土地中有:
二级地面积707774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2%。根据土质和生产潜力可细
分为(Ⅰ)和(Ⅱ)二个亚级。(Ⅰ)面积94285亩,占二级地的13.3%,分布于
寿光城周围和田柳、上口、纪台等乡镇的局部地区,土壤多为褐土化潮土。(Ⅱ)
面积613498亩, 占二级地的86.7%,分布于弥河两岸,南起纪台,北至田柳之间,
包括孙家集、田马、 稻田、上口、寿光5个乡镇的大部和台头、马店、北洛、古
城、田柳、王高、侯镇、 留吕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土壤主要有褐土、褐土化潮
土和潮土。肥力状况较(Ⅰ)为低。
三级地面积986988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5%。主要分布于弥河下游,南起
上口,北至羊口盐场以南;丹河两岸,南起纪台张家楼子,北至洛城官桥一带的
部分地区,以及杨庄、卧铺、道口、侯镇、马店、台头等乡镇的大部分。土壤类
型以湿潮土、盐化潮土、砂姜黑土为主。
四级地面积258911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8%,分布于弥河大堤以内,牛
头镇东北,林场周围,羊口盐场以及岔河盐场附近。另外,寒桥乡也有零星分布。
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盐化潮土和滨海潮盐土。
五级地面积128719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9%,主要分布于乡镇盐场西部和
南部及巨淀湖附近。土壤以滨海潮盐土为主。
七级地面积112425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分布于菜央子盐场和羊口盐
场以北,为海滩地,土壤类型为滨海滩地盐土。
境内无一、六、八级地。
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为海滩涂,也叫潮间带。寿光的潮
间带在上界面为1.2米,下界面为-0.36米范围内。其宽度不等,一般宽度5500米,
最宽处达8000米。西起淄脉沟,东至白浪河。中潮区上缘至低潮区下缘,有滩涂
面积25.5万亩。人工养殖贝类潜力很大。
(2) 水资源。寿光水资源分地表水、地下水两部分。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
量为9.42亿立方米。
(3) 矿产资源。寿光地下有较丰富的矿产,一是石油,二是煤炭,三是卤
水。石油矿床位于县境北部,储量可观。1986年始由江汉油田着手开发,被命名
为“清河油田” 。境中部有煤炭发现,埋深在500米以下,有开采价值。卤水资
源储量大,深度一般在9~16°Be′之间,最高可达20°Be;含盐量一般为100~
150克/升,有的高达190克/升,比正常海水含盐量高3~4倍。地下卤水深度东高
西低。境内各盐场卤水深度,以岔河、羊口盐场最高,平均12.5°Be′;菜央子、
卫东盐场次之,卤水浓度平均为10°Be′。钠镁比值平均6.78。地下卤水,集中
在县境北部, 呈平行于海岸线的连续带状分布, 东30公里,宽约15公里,卤水
总储量(0~80米) 约3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浓度变化,由海向陆有一定的水平
分带性,分为近岸低深度带、中间度浓度带和远岸浓度带。远岸浓度带极少受潮
水影响,有变淡趋势。
(4)植物资源。食用植物 粮油类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黄
豆、黑豆、绿豆、赤豆、荞麦、芝麻、花生、油菜等。
果菜类有黄瓜、冬瓜、西瓜、丝瓜、南瓜、甜瓜、杏、桃、枣、梨、石榴、
葡萄、苹果、韭菜、葱、元葱、蒜、萝卜、菠菜、胡萝卜、白菜、芹菜、花菜、
莴巨、椒、芫荽、茼蒿、扁豆、豆角、蘑菇、姜、茄子、芸豆、山药、土豆、藕
等。
饲料植物 有马绊草、 茅草、芦草、白草、青草、席草、鹅冠草、蟋蟀草、
碱蔓菁、地枣、野苜蓿等。
药用植物 有罗布麻、 白屈菜、灯心草、菖蒲、香附子、蒲公英、马齿苋、
青青菜、车前子、三棱草、酸枣、猪毛草、金银花、苏叶、半夏、括蒌、野菊花、
生地、枸杞、麦冬、大青叶、益母草、芦菜根、艾、凤仙花、硬蒺藜、透骨草、
败酱草、地绵草、台菜、荠菜、灰菜、茅根、兔丝、曲曲菜、小蓟、黄蒿、扫帚
菜、黄蓿菜等。
观赏植物 有铁树、 罗汉、文竹、天竹、海棠、牡丹、芍药、君子兰、绣
球、玉兰、杜鹃、冬青、夜合、丁香、玫瑰、月季、曲柳、垂柳、迎春、仙人掌、
凤仙、夜来香、鸡冠、芭蕉、牵牛、珊瑚、花石榴、万年春、茉莉、半枝莲、紫
藤、金莲、仙客来、米兰、栀子等。
用材植物 黄烟、草棉、黄麻、红麻、大麻、苘麻、青竹、毛竹、桑、柏、
松、椿、榆、柳、杨、泡桐、棕榈、棉花、芦苇、红荆、碱蓬、臭椿、苞子、紫
穗槐、红柳、皂角树、国槐、荻、壮草、狗皮草、蓖麻、苍耳等。
(5)动物资源。哺乳类 有牛、马、骡、驴、山羊、绵羊、奶羊、猪、兔、
猫、狗、貂、野兔、野狸、狐狸、黄鼠狼、蝙蝠、刺猥、田鼠、地里猴、鼹鼠、
獾等。
禽鸟类 有鸡、 鸭、鹅、鹰、鸽、鹌鹑、麻雀、黄鹂、斑鸠、八歌、燕子、
画眉、喜鹊、乌鸦、布谷鸟、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布鸽、杜鹏、鱼鹰、蜡
嘴、野鸡、鹕鹈、大雁、柳莺等。
鱼类 有小黄鱼、 梭鱼、鲈鱼、黄姑鱼、青鳞鱼、鳕鱼、鲅鱼、带鱼、鲳
鱼、鲱鱼、银鱼、比目鱼、斑鱼、真绸、虾虎鱼、梅童鱼、 (此字左“鱼”右
“箴”)鱼、鳙鱼、香梭、叫姑鱼、白姑鱼、鳎米鱼、鲢、草鱼、红鲤、镜鲤、
乌鲤、鲫、鲂、鲶、翘嘴红、黄颡鱼、乌鳢、泥鳅等。
两栖类和爬行类 有蛙、蛇等。
虫类 有蛾、蝶、蚯蚓、蜘蛛、蝎子、蝉、蚕、蜜蜂、土鳖等。
甲壳类 虾有对虾、 毛虾、米虾和蛆虾等,蟹有梭子蟹、日本大眼蟹、绒
鳌、近方蟹等。
贝类 有毛蚶、 文蛤、牡蛎、四角蛤蛎、缢蛏、兰蛤、青蛤、鸭嘴蛤、红
螺等。

【行政区划】 唐代以前,寿光县内行政区划无考。唐代全县分东青龙、
西青龙、秦城、南皮、丰城、孝义、长寿7个乡。北宋初年,将长寿乡划给昌乐,
全县辖6个乡,“经数百年来未有之改”(《太平寰宇记》卷十八)。
明代全县分6乡、6隅、1镇(广陵镇),辖129社。清初,全县分6乡、10隅。
6乡辖205社,其中:东青龙乡辖33社,西青龙乡辖28社,丰城乡辖38社,秦城乡
辖44社,南皮乡辖33社,孝义乡辖29社。10隅是:大东、大西南、大西北、小西
北、小东南、东镇、东乐、西安、东安和寄外。清康熙四十八年社又分社,隅又
分隅。各立社约、隅头,分理各村花户钱粮。至清乾隆时,知县王椿改为顺庄制。
全县6乡领约128, 辖庄678。 东清龙乡领约24,辖庄103。西青龙乡领约20,辖
庄135。丰城乡领约27,辖庄181。秦城乡领约23,辖庄83。南皮乡领约20,辖庄
104。 孝义乡(清末改称仁义乡)领约14,辖庄72。该行政区划,主要是为便利
征收田赋,直到清光绪末年未予变更。1910年,全县划分为15个自治区域。即:
城区(县城周围)、镇区(侯镇周围)、牟平区、古斟区、临桂区、蕤滨区、纪
亭区、静山区、龙泉区、西丰区、巨淀区、北益区、平望区、观海区、弥津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仍袭之。1932年(民国21年),国民党县政府奉命将15区并为
10区,以城区为第一区,牟平、古斟为第二区,临桂、蕤滨为第三区,纪亭、静
山为第四区, 龙泉、西丰为第五区,巨淀为第六区,北益为第七区, 平望为第
八区, 观海为第九区, 弥津、镇区为第十区,共辖114乡(镇),1065庄。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县城,国民党县政府溃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
日军民在牛头镇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其辖区主要在县境西北部。与此同时,国民
党张景月部也在尚家庄拼凑县政府,其盘踞地点在县境东南部。双方在行政区划
上,仍沿袭抗日战争前的旧制。
1939年10月组建益、寿、临、广四边县,原第五区南半部(龙泉区)的78个
村庄,划给该县领导。后又改属益寿县。
1942年组建广、寿二边县,本县原第六区的央上、大码头、小码头、常徐庄、
义和庄、东雷子埠、西雷子埠、南雷子埠、东河口、西河口等村,划给该县领导。
该县撤销后,这些村庄归属广饶县。
1942年10月,组建寿潍县,本县的原第九区和第十区,划给该县领导。
1944年,原第九区划归寿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第十区也划归寿光
县。
1945年5月羊角沟改为市建制, 8月从寿光划出, 属渤海区第五分区领导。
1947年2月,又撤市改区归属寿光。
1948年7月寿光县划分为寿光、 寿南两县。羊角沟又改区为市。寿光县分城
关、侯镇、上口、望海、田柳、泊东、临湖、丰城8个区,辖127乡;寿南县分斟
灌、寒桥、稻田、田马、东方、纪台、胡营、建桥8个区,辖87乡。
1950年羊角沟市划归寿光县领导,改为区。此时,寿光县辖9个区。
1952年6月益寿县撤销, 曾属益寿县的崔家、牟家、宅科、西小、东小、大
李、赵家、肖家、宋家、边线王、小杨家庄、戴家楼、丁家庄、三元孙、三元朱、
三元王、汤家庄、 王家庙子、南王、马庄、庆家庄、板桥、钦西等村庄(计2个
乡)分别划归寿光县的丰城区和寿南县的胡营区。羊角沟改为羊角沟特区,从寿
光划出,直属昌潍专署领导。
1953年8月寿南县并于寿光县。 全县划分为斟灌、寒桥、稻田、田马、东方、
胡营、纪台、建桥(以上8个区原属寿南县)、丰城、临湖、上口、道口、田柳、
官台、五台、南河、朴里17个区和城关、侯镇2个镇。
1955年羊角沟改区为镇,复归寿光。同时,撤销东方区,又建古城、渔业两
区。至此,全县共辖18个区,3个镇。区下辖乡216个(包括1952年从益寿县划进
的2个乡)。1956年1月调整乡划,将216个乡并为147个乡。
1958年2月撤区并乡, 全县建乡29个(官台乡、古城乡、广陵乡、田马乡、
南河乡、北洛乡、上口乡、东方乡、田柳乡、侯镇乡、纪台乡、王高乡、公孙庄
乡、台东乡、台头乡、胡营乡、留吕乡、东庄乡、三元王乡、寒桥乡、南柴乡、
大家洼乡、王望乡、丰城乡、道口乡、稻田乡、南马店乡、黄桥乡、洛城乡)、
镇2个(羊角沟镇、城关镇)。同年9月大办人民公社,将原31个乡(镇)组建成
21个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遵照山东省政府指示,将县西北部官台公社的刘旺庄、曹辛庄、
侯辛庄、西桃园子、中桃园子、东桃园子、杨家围子、八面河及羊角沟的十九户
(村名)共9个村划给广饶县,并重划县界。1976年3月上述村庄又划归寿光县。
1979年12月,将官台人民公社分为杨庄、卧铺2个人民公社。1980年9月改羊角沟
人民公社为羊角沟镇, 1981年9月改城关人民公社为城关镇。至1983年,全县行
政区划是: 20个人民公社、 2个镇, 辖988个大队, 4960个生产队,总户数
214605户, 总人口908953人(男458553人、 女450400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
50315人,占总人口的5.5%。
1984年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乡镇政权,人民公社解体。全县划为10镇、20乡。
原前杨公社改为孙家集镇,稻田公社改为稻田镇,侯镇公社划为侯镇和岔河乡,
上口公社划为上口镇和广陵乡,道口公社划为大家洼镇和道口乡,王高公社改为
王高镇,台头公社划为牛头镇和台头镇,古城公社改为古城乡,北洛公社改为北
洛乡,丰城公社划为丰城乡和南柴乡,马店公社改为马店乡,寒桥公社划为寒桥
乡和洛城乡,纪台公社划为纪台乡和东埠乡,田马公社划为田马乡和赵庙乡,留
吕公社改为留吕乡,五台公社改为五台乡,田柳公社改为田柳乡,南河公社改为
南河乡,杨庄公社改为杨庄乡,卧铺公社改为卧铺乡,城关镇改称寿光镇,羊角
沟镇仍其旧。1985年底,由寿光镇分出文家乡、张建桥乡,由稻田镇分出王望乡,
由孙家集镇分出胡营乡。乡、镇政权建立以后,进行队改村工作。在自然村基础
上,按户数多少,有分有合组建行政村,成立村民委员会。 2001年3月,对部分
乡镇进行了合并,将赵庙乡并到田马镇,东埠乡并到纪台镇,胡营乡并到孙家集
镇,丰城乡并到化龙镇,杨庄乡并到羊口镇,岔河镇、五台镇并到侯镇镇,寒桥
镇并到洛城镇,牛头镇并到台头镇,王望镇并到稻田镇,广陵乡并到上口镇,改
寿光镇为圣城街道办事处,改张建桥乡为张建桥街道办事处,将马店乡与文家乡
合并, 成立文家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市共分3个街道办事处,17镇(含大家洼
镇),2乡,1个开发区,有1007个自然村,1008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

【人口民族】 (1) 人口。 2000年末, 全市总人口为991727人,其中:
男502619人, 女489108人。非农业人口129915人。全年出生人口11823人,死亡
6073人,人口出生率为11.96%, 死亡率为6.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1‰。
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为99.6%、97.4%和99.6%。
(焦方增 桑锦
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