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rec=206&run=13

【概况】1998年,面对买方市场带来的冲击,潍坊市供销社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和结构
调整力度,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以开拓促经营,各项工作在困境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
态势。全年完成商品购进总值34.7亿元,销售总值36.3亿元,实现利税5404万元,实现
利润173万元。(1)调整经营结构,扩大规模经营。由“小而全”向附加值高、市场容量
大、商品质量优的“高、大、名”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大市场、大业务的优势。(2) 坚
持工商、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占领市场。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供销社已为2000多个生
产厂家实行总经销、总代理, 年经营额达6.8亿元。(3)大力开展工业品联购分销。全市
供销社系统初步形成了以家电、酒类、食品、自行车、生产资料等八大系列近50个品种
的联购分销网络,并通过工商联谊会、定货会、设立专卖店、买断经营权等多种形式,
促进了工业品联购分销。全年联购分销额增加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以农副产
品加工出口为重点,大力开展对外贸易,狠抓出口商品基地建设。1998年全市供销社完
成出口交货值2.1亿元,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

【加大企业改制力度】1998年,全市供销社按照“调整、优化、完善、提高”的原则,
大胆探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革、改制,加大了企业改制力度。(1) 实行以明晰产权
关系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或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有24个企业实行股份
合作制,组建了27个有限责任公司、16个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制,实现了
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组织机制和经营机制。(2) 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全
市供销社系统先后对50多个企业进行了资产划转、联合、重组,集中优势资产,有效地
启动了企业运行机制。(3) 对基层门店实行了租赁、抽本、承包经营。全市基层社共有
门店4101处, 已实行抽本经营的2315多个, 租赁经营的1090个,集体承包经营的446个,
分别占门店总数56%、27%、12%。(4) 对个别边、小、微、亏的门店和包袱沉重的企
业实行了出售。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出售门店和企业125个,变现资金4720万元。(5)以资
抵债,返租经营。 全市供销社系统先后有10多个企业对银行实行以资抵债, 资产总额
达8100万元。

【开拓农村市场】1998年,全市供销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搞活服务方式,延
伸服务领域,开拓占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
进贸工农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农兴社的发展路子。在进一步配套完善现有86处龙头企
业建设的基础上,又加大资金、科技投入,狠抓了昌乐乐港食品有限公司,寿光食品工
业公司、蔬菜公司、果品冷藏公司,安丘香海食品公司、果品盐业公司,青州青安食品
公司,临朐果品公司,诸城林家村花生厂,高密蔬菜专业社,寒亭棉花保种厂等14家规
模大、 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 带动生产基地6 3930亩,连接
农户26360户, 完成农副产品购销总额3.6亿元,出口交货值1.1亿元,为农民增加纯收
入4200万元,企业盈利1090万元。(2) 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开展“一人联百户”
服务活动, 开拓和占领农村市场。 截止到1998年底, 全市供销社系统选定联户职工
18375人, 联系农户119.7万户。已发展比较规范的村级综合服务站3 000多处,占自然
村的40.4%,从业人员7000多人,安置下岗职工1000多人, 逐步形成了县、乡、村紧密
结合,上下联动,覆盖面广,运转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1998年,全市村级综合服务站
共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8万多人次,开展农机具租赁9.6万次,供应生产、生活资
料3亿元,销售化肥14万吨、农药1000吨,为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通过这一活动收购农
副产品2.6亿元,供应农业生产资料3.8亿元,生活资料和建筑材料2.2亿元。 并把单一
的购销服务拓展到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适应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 坚
持边发展边规范、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进一步搞好专业合作社建设,密切了同农民的
合作。 全市供销社已发展较为规范的专业合作社90处,入社社员2.5万户。通过这一形
式,有效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实现了自我服务。

【为农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完善了粮棉、蔬菜、
果品、养殖、农副产品购销、农业技术推广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截止到1998年底,各
类服务组织发展到2010个, 专业协会182个, 庄稼医院186处,农资专营网点5 71个。
1998年, 农资供应总值达11.6亿元。其中,供应化肥110.3万吨,比上年增长11.2%;供
应农药6092吨,比上年增长3.9%;供应农膜10855吨,比上年增长37.1%。开展测土施肥
180万亩、科学用药120万亩、引进优良品种45个,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科学种
田、科学管理水平。科技兴棉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1998年,全市实际种植棉花57万亩,
90%以上达到良种化种植,其中20万亩棉田在播种前实行了硫酸脱绒包衣,通过良种良
法配套种植管理,棉花单产有了较大提高。年内,全市收购棉花达55万担,同比增长57
%。

【加强基层社建设】1998年,全市基层社实现销售额12.4亿元,利税1477万元,居全省
同行业首位。(1) 组织农民进社,通过上项目、搞经营、开发式出售闲置场地、资产,
进一步启动盘活存量资产, 增强发展活力。供销社系统组织6000多名农民社员投资1.8
亿元, 发展加工项目近1000个,年创产值1.9亿元,为农民增收2400万元;出售闲置资
产收回资金2000多万元,使闲置资产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大大增强了基层社经营实力。
(2) 进一步加快基层社调整建制,拉短战线,形成拳头。 采取撤社留店、合并、兼并、
成立中心社、托管等措施,将208处基层社调整到163处,逐步实现了按经济区域建社。
(3) 全市基层社以实行抽本、租赁、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责、权、利有机结合,促进了基层社发展。

【加强企业管理】全市供销社以管理效益年为主线, 以股金、资金管理为重点,深挖潜
力,增收节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 加强股金管理和兑付,有效地防范和化解
股金风险。为了加强股金管理, 防范和化解风险, 全市供销社狠抓了股金的兑付工作。
全年全系统共兑付社员股金2亿多元。 临朐、坊子县区社还积极探索了以资产、商品兑
付股金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股金风险。(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全市供销社
把大力开展清产核资和清理压缩结算资金放在首位,按照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
加大清收欠款力度。 全年回收各种欠款近1亿元, 并对354个企业进行审计,提出审计
建议902条,纠正违纪金额206万元,帮助企业节支900多万元。(3)完善经营责任制,调
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围绕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推行了全
员目标管理,并在企业内部推行“一企一制”、“一企多制”的责任制,加大抽本租赁
力度,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 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4) 狠抓措施落实,加强安
全管理。1998年全系统全面完成了省供销合作社和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
指标,杜绝了火灾事故, 其它事故起数和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都有下降,保护了集体财
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