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才(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0&rec=210&run=13

丁志宏 女,汉族,1953年10月出生,江苏省人,大专文化,现
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烟台分公司营销业务部经理。1996年保险公司
产、寿险分业经营后,分管营销业务工作。在她的努力下,营销队
伍从1996年的30多人发展到2000年的300多人,同时加强了对营
销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使整个
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费收入从1996年的180万元增长到
2000年的4700万元,连续3年获全市人均保费第一名。1999年她
领导的内勤岗获"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奖牌,2000年获省妇联
"巾帼文明岗奖牌"。她个人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1993年
被评为省级"八五"巾帼标兵,1994年被评为系统内全国"展业能
手",200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系统内全国"百朵金花"。
丁建生 男,汉族,生于1954年11月,山东省乳山县人。1982年
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工,享受
国家政府津贴。现任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获科技兴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山东省政府、省
人事厅、省经贸委评为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2000年被
山东省科委评为省十大高新技术企业家。
多年来,丁建生致力于中国民族异氰酸酯(MDI)工业的发展。由
他主持研究开发成功的MDI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对该项
技术的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德、英、美、日之后第五个拥有
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
省1998、1999年取得的7246项科技成果中选出13项重大成果予以
重奖,其中"MDI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位居第四位,被授予二等
奖。他虚心吸取国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务实创新、追求卓
越”为理念,在公司内部推行比价管理、成本管理及三项制度改革,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丁菊凤 女,汉族,1942年出生,山东文登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
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曾任烟台市科技开发中心副科长(正科
级),研究员。从事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38年,取得了一定成绩:
1987~1991年承担和主持了省科委下达的"大樱桃、黄桃、草莓间
作技术研究"课题,获199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1996
年承担和主持烟台市科委的"幼龄小樱桃改造技术研究"课题,获
1998年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1992年合作承担省科委的
"利用倾干切接改造老品种苹果幼龄园新技术"课题,获1994年烟
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编导的"苹果园地膜覆盖穴贮肥水"
新技术,获1988年首届山东省科技录像二等奖。
多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约5万多字,其中
《中国樱桃改接甜樱桃推广应用》等论文极具推广价值。出版专著
2本:《烟台大樱桃》、《高效水果——大樱桃》(与他人合编)。1992
年倡导并协助芝罘区政府召开了首届全国大樱桃协作网会,把烟台
市大樱桃生产推向一个新高潮,扩大了烟台大樱桃在国内外的声誉。
近几年来先后在基层举办大樱桃技术现场讲座30多次,听课人员达
1万多人次。

刁熙恒 汉族,1941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现任龙口市医药药材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政工师。
1993年在龙口市医药公司处于低谷时,他出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兼经理,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提出了"以市
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批发零售两个轮子一起转,城镇农
村两个市场一起占”和“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战
略方针。坚持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制定了“质量第一,信誉至
上,一流服务,最佳效益”的企业精神和“谁在质量上砸了公司牌
子,公司就砸谁的饭碗”的企业纪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经过7年的奋
斗,公司销售收入由1500万元增加到4285万元,实现利税300万
元,销售收入、利税均居省内同行业前茅。企业连续5年被龙口市
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称号,连续5年获烟
台市医药系统“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获"山
东省优秀政工企业"、"烟台市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他本人1996
年被山东省医药管理局授予"全省医药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称号,2000年获"龙口市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山东省人事厅、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记三等功,并被评选为跨世纪山东各界十大
杰出新闻人物。
于元波 汉族,1955年5月出生,文登市人,大学文化,高级经济
师,现任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任职以来,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谈判技巧,为8个中
外合资企业的成功兴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
得到快速提高,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快速接轨。公司合资企业
投资总额达4702万美元,2000年合资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75
亿元,利润2200万元。他坚持以市场定位,在企业管理上不断推陈
出新,建立了竞争型人才选拔机制,确立了岗位、贡献定资,量力
求薪的分配制度,实行了总工程师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近3年
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有11项通过了省部级鉴定,3项填补国内空白,
5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99年,"建立采购询价制,降低采购成
本"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奖。他努力营造技术、质量、营
销、成本、人才、环境等六大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致力于把冰轮集团做大做强。1996年以来,集团公司的销售收
入、利税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利税5915万元,利润2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5%、29.9
%和33.5%。1997年他被评为烟台市"双百名跨世纪企业管理人
才",1999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0年获"全国
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于文祥 汉族,1952年12月出生,文登市人,大学文化,现任烟
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任职以来,主要负责集团公司的生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计划
的制定和质量管理等项工作。为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刻苦钻研各类生产装置的运行和工
艺控制特点,先后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并组织配合有关人员在
原MT与MR3:7分离基础上试验成功2:8和4:6分离技术。为充分调
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制定并实施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在9318二
期工程和9688扩建改造工程中和职工一起刻苦攻关,使这两大产品
的质量和品种都有较大提高和改进,这两项工程被国家计委确定为
"双加项目",其中有4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二是始终坚持"安
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组织主持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
证,并于1998年2月获得通过。1999、2000年质量成本分别比上
年同期降低30%。组织主持了IS014001和 OHSMSl8001环境和职业
安全卫生两大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预计2001年底前通过,届时,
集团公司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三个体系认证的大型轻化工企
业。三是组织并参与重大项目的开发与研究,1998年参加《4万吨
MDI制造技术开发》项目的研究,该项目于2000年3月通过国家技
术鉴定,两年累计新增产值1.6亿元,新增利润7000万元。由于工
作出色,他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烟台
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

于行成 汉族,1951年1月出生,山东乳山市人,大学文化,现任
烟台市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
任职以来,他锐意改革,科学决策,使该行近几年多项主要经
济指标均名列全省同行业第一位,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
位",200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直属营业部连续两年被评
为“十佳窗口单位”。他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经济理论文章100多
篇,并与人合著16万字的《对外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一书·其先
进事迹分别被录入《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人
员辞典》、《中国专家世纪传略》、《21世纪中国基层领导名签》、《中
华魂·中华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大型文献书籍中。1988年被烟台
市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给予记功奖励11991年被评为全省
农牧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中国国债协会选举为理事,被市委、市政府
评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选举为经济论坛全国理事
会理事;2000年获市政协"献计出力奉献,奖励。

于英涛 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烟台市牟平区人,中共党
员,经济学硕士,美国纽约洲立大学MBA在读,现任中国联通烟台
分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高级经济师。
担任总经理以来,曾协助中国联通总部与加拿大贝尔公司签署
了1.4亿人民币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的投资合同,并作为烟台市
政府代表,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由中加两国政府总理参加的投资合
同签字仪式,受到李鹏总理和克雷蒂安总理的亲切接见。公司从建
设转入运营后,在人事、经营、分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拓展,
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前列。1998年,荣获第六届烟台市"十大杰出青
年"荣誉称号。1999年,荣获"烟台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获
"五一"劳动奖章。

万国堂 男,汉族,1952年9月生。山东招远市人。1976年毕业于
山东医学院医学系,现任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科副主任、烟台市儿科
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儿科学会神经专业学组成员、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4年,对儿内科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儿的抢救有
较丰富的经验,对小儿癫痫、哮喘病和肾病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
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成功抢救了急性肾功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
合症、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在省内首先采用周围静脉
全静脉营养抢救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983年在国内首次报道
了产气杆菌引起的小儿肺炎。1979年参加调查研究的"传染性红斑
病暴发流行"资料被实用儿科学引用;1993年开始在国内首先组织
进行了"婴儿眈发性维生素K发病率及群体预防"的研究,该项研
究成果1996年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第十二届中华儿科学
术会上被选为大会发言,成为山东省选为大会发言的两篇论文之一,
该成果已在全省及全国许多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1998年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在国家
和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发表6篇。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马金鹤 汉族,1957年出生,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镇人,高中
文化,现为烟台发电厂锅炉检修队一类高压电焊工。1990年以来,
连续8年被评为省电力局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
范,连续11年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者,并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
鲁"劳动奖章。
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20多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私奉
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炉顶的汽包、安全阀
到零米的碎渣机、磨煤机,从炉膛水冷壁到吸风机烟道,哪里最艰
苦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不管是检修还是消缺,他总是要求到条
件最差、工作最累的地方去。十几年来,经他焊接的焊口没有发生
过一次泄露。他注重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青
年职工。他每天提前近一小时上班,打水扫地,整理内务。他从不
计较个人得失,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
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断追求人生的最高价值,无愧于工人阶级的
优秀代表。

王玉海 男,汉族,1943年1月出生于山东莱阳。1968年毕业于中
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曾任烟台教育学院烟台电大政治系主任兼
党支部书记、教授。
1992年主编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论纲》一书,(本人撰写
20万字),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年主编了《新
时期民主论纲》一书(本人撰写37万字),获北方15省18家出版社
优秀图书奖。2001年主编了《新时期社会主义论纲》一书(本人撰
写30万字),该书在学术上提出了不少新观点。还出版了《象驴大
战及其他》、《马克思的学习方法趣谈》两部书。共发表论文50余篇,
约150余万字。自1995年开始,先后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英文版)、《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第一卷)、《人民画报》编辑出版
的《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1997年获山东省电大德育先进工作者
称号。获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王永建 汉族,1955年7月出生,栖霞市藏家庄镇乔芝村人,大专
文化,现任烟台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技术设备处处长兼车辆检测站站
长,高级工程师。
主要成果:一是完成了 GZK—I型公交线路自动考核管理系统
的研制开发,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运营车的自动考核管理,解决
了公交车存在的跑快车和跑慢车的难题,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是完成了SXL型机油滤清器芯在公交运营车上的推广应用,为此
大量节约了燃润料,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该项目获建设部科技
进步三等奖。三是完成了DB一Ⅲ型公交电脑报站机的应用研究,在
对该设备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应用,实现了公交客运服务的规
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是完
成燃油程控锅炉一机多用的改进设计,达到了一机多用,大量节约
了人力、物力,该项目获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五是完成了
烟台建设应用节能型无轨电车方案研究等课题。他先后被评为山东
省设备管理先进个人、全国建设科技发展试点城市先进个人、“九五”
期间山东省建设科技先进个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王永选 汉族,1961年2月出生,招远市南院镇草店村人,大学文
化,现任招远市北截金矿矿长兼党委书记。
他始终坚持"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三大科学经营
理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生产经营,创立并实施了《工作日程法》、
《人事动态管理法》、《特殊事项奖惩办法》等现代管理办法,形成
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连续
3年保持了年增利润千万元,并将高达3700万元的银行贷款全部还
清,实现了企业无负债经营。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利润突破
6000万元,成为招远市属企业利税第一大户。企业先后获烟台市文
明单位、"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山东省“AAA企业"、"山
东省黄金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称号,并获国家黄金局颁
发的"吨金杯"。他个人先后荣获"招远市科技功臣"、"烟台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黄金系统安全先进工作者"、"全
国黄金行业安全环保先进个人"、"烟台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
称号,并荣府"首届山东省黄金行业青年科技奖"、"第三届中国
杰出(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王华驹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男,山
东烟台人,1944年4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王教授主讲的本科生课程被评为海
军优秀合格课程。讲授4门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多人,是
学院学科点带头人。编写教材20多万字。与他人苗作翻译出版多部
专著约300万字。多次获学校教学优秀一、二等奖,在全国性的学
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
中国第一台《银河全数字仿真系统》的研制,获个人三等奖。组织
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
技成果三等奖l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曾当选中国计算机
协会仿真计算机分会银河仿真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入录国家人事部
负责编写的《中国专家大辞典》。

王全杰 汉族,1950年11月出生,河南省武陟人,大学文化,现
任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董
事长、烟台皮革研究所所长、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大
学研究生导师、教授。
主要从事皮革化学及工艺学研究工作,在制革方面有精深的造
诣,曾组织完成科研攻关项目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
轻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面粗质次猪皮制革
新技术",将中国猪皮的中高档品率由20%提高到70%以上,废水
铬污染降低50%,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科技成
果推广计划,已在全国300多家企业普及推广,使41家亏损企业扭
亏为盈,新增利税3.63亿元。10多年来完成的17项应用性科研成
果推广转化率为100%。由于贡献突出,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烟台市十佳科技功臣、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又研制出"防
水绒面革"、"蓄光发光革"、"耐水洗服装革"等具有国内国际
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已大量投产并出口国外。近年在,《中国皮革》
等刊物上发表的《猪皮部位差别的基本规律》、《缩小猪皮制革部位
差异的工艺探讨》等10多篇文章,被"C.A"等多家国际权威性杂
志和文摘转载或收录。其中《用绿色植物治理制革污水的探讨》一
文在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会议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
注。

王旭午 汉族,1960年11月出生,莱州市金城镇王家村人,大学
文化,现任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员。
1993年8月,主持开发的(I)121—159结构用无缝钢管被国家
经贸委、山东省经委、外国专家局、烟台市经委、科协等评为山东
省新产品一等奖、1994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烟台市优秀青年科
技成果。1993年10月研制的SM—B新型热轧钢管润滑剂被评为山
东省科委二等奖、山东省教委一等奖。1997年7月,主持开发的圣
12l一159低中压锅炉管、输送流体管被山东省经委、山东省科委、
烟台市科委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烟台市优秀青年科技成果。
遮挡式愉速喷涂装置、一种轧扩管机、一种芯棒、一种控制使用芯
棒长度和位置的方法、螺旋输送装置5项国家专利,在公司取得明
显经济效益,并极具推广应用价值。1995年被烟台市科委、团市委
授予"烟台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8年获"烟台市新时期
劳动者"称号,1999年获山东省合理化建议奖,并获"烟台市科协
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王守先 汉族,1951年12月出生,莱州市苗家镇王家村人,大专
文化,现任烟台市盐务局副局长、莱州市盐务局局长、莱州盐业公
司经理、莱州市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5年王守先上任时,莱州盐业困难重重。全行业亏损,近千
名职工下岗待业。他没有畏难退缩,而是带领广大职工遇难而上,
奋力开拓。抓改制盘活存量资产,使市盐厂、纯碱厂、东风盐厂、
化工厂4个企业起死回生;成功组建了由18个分公司组成的莱州市
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盘活资产1.2亿元,多增效益1500万元。
抓产品结构调整,研制开发新产品20余种。特别是日晒盐在国内率
先开发成功,年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使莱州成为国内最大的优
质日晒盐出口基地。大力实施科技兴盐战略,培育出年纯利过千万
元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莱州市活性碳纤维厂。2000年莱州盐业共完
成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6%;利税5231万元,增长21%I
利润2288万元,增长27.2%。与1995年相比,销售收入翻了五番,
利润翻了十一番。1996年以来,公司连年被省、市盐务局授予先进
单位称号,被烟台市政府、莱州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他本人
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者"、"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省一轻
系统"明星企业家"、省盐务局"优秀党委书记"称号,并当选烟
台市党代表、烟台市人大代表。

王红星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男,河南商丘人,1962年4月生,硕士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海军
上校军衔。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王教授先后讲授研究生、本科和大专等不同层次教学班多门课程。
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协作指导研究生论文4人。先后在国内刊物
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出版教材和著作3部;主持参加科研项目
20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四等奖4项。
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员、优秀共产党员、学雷
锋先进个人。
王纪成 女,1952年11月出生,文登市人,大专文化,高级政工
师,现任烟台市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1973年被评为乳山县粮
食系统先进个人,后被树为县财贸战线标兵;1977年被乳山县委命
名为"模范共产党员";1991~1996年被评为全省丝绸系统先进工
作者;1992~1993被授予"兴威立功”劳动奖章;1995年被授予威
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被中纺部树为全国纺织系统"巾帼
建功标兵",被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称号;
1994年被中纺部授予"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
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她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理论研究功底,首创的"企业职
工星级管理法"被中纺部授予优秀成果奖,并在省内众多企业广泛
推广。1990~1997年任乳山制丝厂厂长、党委书记期间,将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国有中型企业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型企业,企业资产
由上任前的1034万元猛增到9700多万元,职工由1100人增加到
2000人,产量由200吨增加到500吨,产值由3700万元增加到l
亿多元,利税由155万元增加到1120万元。企业先后被授予山东省
先进企业、省明星企业、省优秀政工企业、省管理示范企业、省经
济效益排头兵企业、中纺部双文明建设优秀企业和全国纺织系统质
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称号,并获省质量管理奖、省技术进步杯。1997
年7月任烟台市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以来,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对所属单位加大管理力度,在改革和
扭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丝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了
考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远清 男,1966年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人。1989
年7月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字系信息系统工程专
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现任烟台市电信局网管计算机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1994~1995年开发了“用户数据集中管理系统”,1996年任烟台市
电信局“九七工程”小组组长,1997年5月该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1999年主持开发了170话费语音传真查询系统,189电话受理系统
扩容方案和与银行联网实现话费代收系统;2000年主持设计了网络
系统扩容方案,并领导完成了烟台市区计费数据联机采集的建设工
程。2000年9月5日,被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授予"21世纪优秀人才"
称号,并获特殊津贴。
王灿林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男,江
苏东台人,193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学院,
从事电子信息专业。王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有坚实的
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治学严谨,先后指导 lO名研究生,
其中有8名已获工学硕士学位。编写出版学术专著1部,编写出版
教材100多万字。王教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军队二、
四等各1项。先后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
干部等,荣立三等功1次。

王其舜 男,1936年4月生,籍贯山东蓬莱,中共党员。1962年毕
业于东北大学,被分配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生技处及烟台冶炼厂
筹建工作,1976年调往山东电力蓬莱铸石厂。历任技术员、技术科
长、工程师、副厂长、厂长、高级工程师。现任华电(蓬莱)铸石有
限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研究员。
王其舜多年从事玄武岩铸石产品开发及铸石工艺技术与工艺装
备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参与研制的单一玄武岩原料、低温溶
化、快速结晶新工艺及井式溶窑新设备,1982年获国家建材工业部
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研究的玄武岩铸石管材系列产品开发,1991
年获山东省星火计划二等奖;主持研制的铸石退火隧道窑快速退火
工艺和节能技术,199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的铸
石复合管材系列产品开发,1994年获山东星火计划二等奖。此外,
有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发表论文10余篇。自1983年担任厂长以
来,团结全厂职工,将濒临倒闭的铸石厂发展成为全国铸石行业的
龙头企业,并跻身世界铸石王国之林。产品畅销全国及日本、美国、
法国、墨西哥及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1999年获中国专利山东优
秀发明者一等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993年被国家批准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国宏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
导师,江西沁水人,1963年10月生,博士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雷达工程专业。王教授先后承担博
士、硕士、本科、外训等各层次教学班8门课程,独立和合作指导
硕士研究生6人。先后获海军优秀合格课程一等奖,院校级教学成
果三等奖,学院教学个人优秀二等奖,教学观摩三等奖;编写专著
和教材5部,其中有1部获1998年国家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
收录20篇,先后有8篇论文获海军科技委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参
加科研课题13项,其中有4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另有6
项通过鉴定或验收,在研3项。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被评为学院
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学术研究先进个人,被树为学院"九·五
学术研究标兵",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
究奖学金"。
王诗新 男,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山东省淄博
市人民警察学校,现任烟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查员。
王诗新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刻苦学习,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在一次又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圆满完成了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他先后参与侦破各类重特大刑事
案件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9名,特别是在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
的侦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市级
先进工作者,曾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荣获全省优秀青年民警称
号。2000年3月,公安部授予他"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王承俊 汉族,1940年11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学文化,
现任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员。
任职期间,凭借丰富的化轻机械设计、制造、安装和设备维修
管理经验,参与组织领导了"以束状超细纤维为基材的高档合成革”
的研究开发,该项目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1996年获轻工业部科
技进步一等奖(1—3),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3),产品
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人工制革先进水平。在成功研制出新产品
的基础上,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组织实施了国内第一条高档合成革
生产线的设计、设备制造(配套);主持完成了无纺布工序成套国外
设备的谈判引进和整条合成革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该工
程获国家"八五"优秀技改项目奖。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研制成
功和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集团公司不仅在工艺技术方面,而
且在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方面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进入世界人工
制革的先进行列。

王政先 男,汉族,1943年5月生,海阳市人,1967年毕业于青岛
医学院。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栖霞县蛇窝泊医院医师、业务
院长兼栖霞卫生学校校长;海阳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海
阳县卫生局业务局长兼医学会理事长;海阳市人民医院业务院长、
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海阳市人民医院调研员、主任医师兼
中华医学会烟台市消化专业委员、烟台市抗癌协会理事、中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山东省委员、《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特邀编委、《中
国医刊》杂志特约通讯员等职。
擅长内科消化专业,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任《常
用农药手册》、《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肝病基础理论与实践》副
主编;发表论文67篇,其中国家级20篇、省级16篇;西医论文
35篇、中西医结合论文16篇、译文(日)13篇、医院管理论文3篇。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FDl36例》获全国现代医学科技重点优秀成
果论文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获华西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曾获“海阳市肝癌二级预防研究”等县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两
项,获国防部“征兵体检20年"先进个人证书和烟台市三届科协先
进工作者、海阳市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海阳市政府记大功
两次。

文忠柯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基础部教授,男,辽宁开原人,1957年
3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专
业。文教授主讲研究生俄语、大学本科俄语、飞行员英语以及翻译
技巧、俄语写作等课程总学时2000学时以上。他教学认真,治学严
谨,自1996年以来,在学院开设组织实施《大学俄语》课程,他所
教的学员在全国大学俄语四级统考中通过率连续3年为100%。积
极开展学术研究,有10多篇关于俄语和俄语教学等方面的论文,在
军内外刊物上发表;出版和翻译教材专著多部,其中翻译技术资料
约50余万字。文教授于1993~1994年3次赴国外考察,担任翻译;
1991~1999年多次为烟台市政府及事业单位接待俄罗斯代表团任翻
译。

叶 峻 男,1938年3月生,汉族,四川省渠县人,民盟盟员。毕
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现任烟台大学教授。相继承担并主持
完成了"人天观研究"、"特异思维研究"、"社会生态经济协同
发展研究"、"社会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项目,
对中国几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1984年首创"特异思维"概念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首肯,并于
1997年主编出版《超级潜能特异思维研究》一书,由此完成了特异
思维学学科的建构;1989年主编出版的《人天观初探》一书填补了
人体科学哲学的空白;1994年引进协同学研究可持续发展,首创协
同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社会生态学的学科框架,并于1999年主编出版
《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一书。1987
年撰著出版的《系统科学纵横》一书一直被许多院校选定为教材。
现已出版各类著作1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百余篇,共获
得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为四化
建设服务先进个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
入编《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1997年入编香港《世界
名人录》(中国卷)和《中华人物辞海》(当代大文化卷),1999年入
编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英才录》、美国《世界
名人录》(中文版)等大型辞书。

由显伟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大专文化程度,1952年2月
出生,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调入天津航道局第二疏浚公
司后,历任公司工会干事、船队总务、船队副队长、队长、顺航港
湾工程公司经理、天津航道局大连办事处主任、公司副经理等职务。
曾先后6次获天津市"七五"、"八五"立功奖章,1986年获天津
市"劳动模范"称号。
多年来,他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广泛搜集信息,落实工程任
务,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在
内部管理工作中,他大胆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成功地摸索出
了单船成本核算、责任承包的新路子,推行了奖惩与产值、成本、
效益相挂钩的分配方式。他坚持民主管理与科学施工相结合、搞活
经营与恪守信誉相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的工作方法,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史有杰 男,汉族,1940年11月出生,栖霞市官道镇大丁家村人,
196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六年制医疗系。主任医师。现任莱州市
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烟台分会普外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杂志》特约编辑。
从事外科医疗工作30余年,致力于外科学的研究,在胃肠、肝
胆、胰、脾、甲状腺、乳腺外科疾患的诊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率
先在本市开展应用多科新技术、新手术项目,以精湛的外科手术技
艺,使大批外科重症、疑难病人得以康复。多年来,烟台年鉴撰写
论文10余篇,如《创作性腰椎椎体间隙症》、《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
预测》等。《创作性腰椎椎体间隙症》系国内外首次报导。参编著书
两部《胃肠道癌手术图谱》和《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阿米巴
肝脓肿的临床研究》获1993年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肝外伤
术后发热的临床研究》获1996年莱州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
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演讲。199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莱州市技术
拔尖人才。

史举彤 男,汉族,1951年3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76年毕
业于潍坊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于山东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专业研
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烟台毓璜顶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心
外科副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1997年
连续两届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
特殊津贴,多次被市卫生局、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近6年来连续完成600余例手术,4年来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
视手术100多例,死亡率O.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首先在烟台
市成功完成马凡氏综合症、布——加氏综合症、法乐氏四联症根治
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及三尖瓣成形、房间隔再造术等重大疑
难手术。成功完成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
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完成肺癌切除术后气管、支气管成形术。
1989年获烟台市卫生局在医学科研中做出成绩表彰奖励。1990年完
成"丹参素对体外循环下血细胞的影响”研究课题,获山东省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丹参素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获1995~1996
年度烟台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微栓过滤器对体外循环心内
直视手术病人内毒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获1995~1996年度烟
台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刺海参对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周围
血象的影响"获烟台市科委科技成果2等奖,"连续111例心血管
手术总结"获烟台市科委科技成果3等奖。参编《实用胸部外科手
术学》一书,发表论文30余篇。

丛如日 男,汉族,山东省乳山市人。1949年11月生于山东省烟
台市,曾就学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系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烟台市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现为烟台画院副院
长。作品曾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览,第九届至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览,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
国水彩画粉画展览等全国性展览。《渔家》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优
秀创作奖,《小雪》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铜牌奖,1999年
获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版画作品《山泉》、
《行走的人》等入选国际性美展或被选送联合国、法国、德国、日
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992年在北京举办过个人画
展,1993年在荷兰举办过个人画展。版画《山果》、《天圆地方》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彩画《秋菜》、版画《天圆地方》入编《中国现
代美术全集》和《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大型画集。出版有画
集《渔家一丛如日作品选》,撰文有《丝网版画技法》等。曾连续三
届被评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终身享受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