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55&run=13

计划管理

[概况]2001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动力,以抓大事、谋大事为重点,实现“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目标,
被省计委评为“2001年度全省计划系统先进单位”。
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根据《东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东营市计划委员会
更名为东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
划、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内设办公室、经济政策协调科(挂政策法规科牌子)、国民
经济综合科(发展规划科与其合署) 、投资科、农村经济发展科(挂地区经济发展科牌
子) 、基础产业发展科(挂工业发展科牌子)、经贸流通科(挂国外资金利用科牌子)和
社会发展科(挂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牌子)8个职能科室。管理市物价局。根据职能调整,
原矿产资源管理局交市国土资源局;原经济协作办公室撤销后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市
计委。通过机构改革,调整了领导班子成员,使年龄和文化结构更加合理;按照“公
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职位竞争,优化配置了科级干部岗位。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立市计委党的机关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完善机
关和党建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机关工作程序与制度汇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
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等3个文件,对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出具体要求;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国家投资、政策扶持倾向于西部开发的大环境下,市计委
积极争取或会同有关部门争取省及省以上资金34115万元。
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对项目审批程序、权限、范围、内容进行
梳理,并编印成册对外发布,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落
实全程服务责任制。建立联系外来企业制度,邀请15个外来企业对市计划委的工作进
行监督。市计划委超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认真办复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督查查办事项40余项。及时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
的13项建议和政协委员提出的6项提案, 办结率、面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被中共
东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评为“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先进集体”。

(兰建荣刘磊)

[综合平衡和协调服务]创办《东营市经济运行分析与对策》和《东营市宏观经济运
行监测季报》,用字、表、图三种形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实行
季度检查、分析、监测和预测。及时平衡、协调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建立直接联系企业和乡镇制度。出台《东营市
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暂行办法》和《东营市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对部分项
目的招标投标情况进行检查,建立东营市招投标网站。完成东营市国民经济动员潜力
调查,组织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和对全国农村经济信息网系统建设、
检查等工作。牵头组织全市粮食清仓查库、全市农村建房收费和农民电费电价情况全
面调查、西安贸易洽谈会招商活动等工作。配合省计委对国家计委安排的抗旱应急工
程建设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验收。配合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争取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加强了废旧金属市场经营管理工作。

(刘磊)

[计划规划编制]组织编制完成《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和《东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市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由市政府分别以东政发[2001]2号、7号文件印发实施。修改审定《东营市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等20个重点专题规划。指导完成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编制,分别经各县区人代会审议通过,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印
发实施。参与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十五”实施规划》,经省计委修改审
定后印发实施。将以上规划汇集、编纂并出版《跨入新世纪的发展蓝图》 (东营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汇编) ,中共东营市委书记石军题写书名,市
长刘国信作序,全书共64万字。

(高琼刘磊)

[固定资产投资]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74亿元,同比增长6.7%。其
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6亿元,增长28.8%。编制了2001年城市基本建设投资计
划, 以东计投资字[2001] 98号文件下达, 共安排城建项目100个,安排市级资金
2.62亿元。

(曹洪涌)

[重点项目]
东营机场通航2001年10月30日,山东省计委以鲁计基础[2001]1147号文件批复
东营机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月20日,山东省计委以鲁计重点[2001]127
8号文批复东营机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11月28日,东营机场正式通航。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竣工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于1999年7月1日, 至2001年7
月20日,大桥主桥成功合龙,9月26日竣工通车。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批复2001年6月14日, 山东省计委以鲁计基础[20
01] 568号文件批复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为桥长约2798米,
其中主桥长约950米, 两岸引桥长约1848米,总投资49960万元。同时以鲁计基础[2
001]570号文件批复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32248万元。
11月1日,山东省交通厅、山东省计委以鲁交规划[2001]150号文件批复东营黄河公
路大桥接线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核定为34572万元,项目总工期为三年(自开工之日起)。
利津县2×6000千瓦热电厂建成投运2001年3月9日, 山东省计委以鲁计基础[20
01]174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9月3日,山东省计委以鲁计基础[2001]893号文批复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5日,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8789万元。
钛酸盐电子粉体材料水热法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由山东省国腾功能陶
瓷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是2001年山东省计委产业化发展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7
316万元,建成一条2000吨/年的工业生产线。
聚丙烯酰胺粉末涂料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由垦利方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是2001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300万元,建成400吨/年的生产
线一条。
广饶国家粮食储备库竣工广饶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国家100亿公斤中央直属粮库新
建工程之一, 总投资1547万元,仓库库容0.25亿公斤,建成平房仓4栋及配套附属设
施。
东营国家粮食储备库通过正式验收东营国家粮食储备库于1998年10月破土动工,
1999年12月竣工,共完成投资3186万元,建成平房仓10栋(仓容5000万公斤)、铁路专
用线1.22公里及配套设施, 并采用了环流熏蒸等多项储粮新技术、新设备。2001年1
1月20日通过了山东省计委、粮食局组织的竣工验收。
胜利灌区节水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工程设计灌溉面积4万公顷, 总控制面积8.07
万公顷。 干渠衬砌34.485公里,新建节制闸2座,维修改建生产桥8座,支渠进水闸1
1座,进水泵站40座。工程总投资5314.19万元,其中,胜利干渠土方衬砌3971.9万元,
新建及维修建筑物942.58万元,迁占补偿费用400万元。
黄河三角洲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至2001年底,已建成永镇水库衬
砌、五七引黄、十八户引黄;胜利水库扩建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万亩河蟹园完成一期
工程333.33公顷; 营造防护林17.07公顷,完善农田林网20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20
00公顷。

(朱建坤兰建荣

高琼刘磊)

[高效生态经济]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国家计委在解释中进一步明确:黄河三角洲国土
总面积21453平方公里, 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规划范围为东营市行政区,陆域面积80
53平方公里, 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0.6万。选择这一区域建设高效生态
经济,目的是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成功经验,在这一生态完整、资源丰富、
基础条件较好、行政独立的典型区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取得经验、快出效益,
进而逐步辐射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是实现该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也是探索我国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10月24日,国家计委办公厅以
计办农经[2001]1224号文对将《黄河三角洲(东营) 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下
简称《规划》) 纳入国家专门规划有关问题进行了函复,其主要内容为,《规划》对
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属于地区规划,应由山东省负责审批并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将结合工作
安排,积极支持《规划》实施;对《规划》中提出的重大建设项目,可按照国家基本
建设管理的规定,按程序报批。
为加强对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领导,中共东营市委研究决定,成
立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刘国信任组长,市委、市政府
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有
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市计委主任闫树信兼任办公室主任。11月23日,
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通报高效生态经济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
进行责任分工, 讨论通过《领导小组议事规则》 、《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和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责任分工》。

(朱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