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8&rec=104&run=13

【概况】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3月21日升级为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型工业
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全国22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园区之一,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
完成配套面积80平方公里。
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7亿元,增长1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1501.5亿元,增长1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亿元,增长15.3%;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2亿元,增长19.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
入15.2亿元, 增长12%; 实现进出口48.4亿美元, 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
4631万美元,增长15.7%。全区有产值过亿元企业39家,过10亿元企业17家,
过50亿元企业8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

【园区建设】 ①主体产业区加快整合提升。组织开展闲置和低效用地清理
行动,完成283宗21442亩项目用地情况调查,对104宗7638亩闲置和低效用地
集中处置。加快府前街金融商务聚集区建设,引进建设恒大五星级酒店及棕
榈岛、黄蓝时代国际金融港、金融大厦二期、黄河三角洲国际广场、国贸大
厦、大海商务中心、永晖大厦、高原石油装备研发中心、科达总部办公楼等
总投资100亿元的13个项目,已开工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亿元。2
平方公里的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完成21家企业的搬迁工作, 收回土地
1600亩,引进投资20亿元的大连万达城市广场项目和投资26亿元的燎申深蓝
国际汇智广场项目,正与月星集团、胜兴集团、世纪方圆、碧桂园等企业进
行洽谈。 ②东八路东工业园加快建设。12平方公里配套基本完成,建设道路
14条约37公里,回填土方900万立方米;总投资185亿元的24个项目签约入区,
其中科达电子加速器、方圆技术装备孵化及示范生产基地、天圆2万吨电解
铜箔及2万吨压延铜箔、陆宇塑胶成套设备、双王铝业700万套铝合金轮毂、
物流港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正在按照300万/亩的投资强度筛选第二批项目,
压茬向前推进。③临港产业园广利港建设全面启动。疏港道路陆上段达到竣
工条件;11平方公里产业园起步区完成清迁及排水工作,年底全面启动配套
建设。

【产业发展】 ①工业方面,“四主四新”八大产业加速壮大,有色金属压
延及深加工产业新增投资30亿元,全年可实现产值850亿元,开发区被批复为
“全国铜及铜材知名品牌示范区”以及“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石油装备产业,高原国家级采油工程中心正式获批,全年可实现产值111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广汽吉奥GA轿车项目年底下线,全年SUV整车生产能力
达到5万辆,实现产值52亿元;新材料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国瓷“连续制备钛
酸钡粉体工艺”获中国专利金奖,全年可实现产值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
启动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70余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全年可实现产值5.5亿
元;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施了华辰重型数控机床、合海橡塑成套设备、鸿
基子午线轮胎装备、合力高速火车轮等总投资75.5亿元的8个项目,全年可实
现产值1亿元。新能源产业,全年可实现产值3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医药产
业园启动建设,引进了力达新医药港、普莱单抗、新型生物疫苗、爱缇沙敏、
药用辅料等项目。②服务业方面,依托府前街金融商务聚集区、莒州路现代
服务业聚集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等片区,金融、总部经济、软件及服
务外包、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可
实现服务业产值204亿元。

【企业培育】 实施“百企升级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对全区100
家规模以上企业和26家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掌握其投资信息。对方圆、
天圆、高原、吉奥等产业龙头企业,帮助其编制发展规划,支持其围绕产业
链条和新兴产业新上项目。对全市油田改制企业逐个进行对接,实行“一企
一策”,吸引其把合适的项目摆布到开发区。至2013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
业达到70家,方圆、鲁方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方圆、鲁方、天圆、
高原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5家小微企业列入市重点培育计划,
13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方大金属、新世纪市政工程2
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0家企业加入拟上市及挂牌企业后备资源
库。

【项目建设】 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和项目集中会战。改革原有招商体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1+3+N”招商框架:“1”就是原有的投资促进局,负责综
合协调和重大项目招商;“3”就是新成立的经贸、科技、石油装备三个专
项招商局,分别负责面向现有企业、软件企业和油田改制企业的招商;“N”
就是全体部门和干部,分类签订招商指导计划,推进全员招商。创新招商方
式,针对重点区域和目标,实行定点式、上门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
招商;加强产业链招商,编制产业链招商计划,着力补齐关键环节;开展主
题招商,依托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日韩产业园等平台,在外资上实现
突破。 对在建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和排队, 明确推进计划和责任分工,实行
“日报告、周例会、月点评”制度,连续召开5次现场办公会,集中解决存
在的问题。全年新引进项目60个、总投资274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39个、总
投资234亿元;区内几家龙头企业都有新项目上马,天圆集团新上投资47亿元
的铜箔及精炼铜项目,方圆集团新上投资30亿元技术装备孵化及示范基地项
目。

【社会事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4.5亿元建设1525套限价商品房,
投入1000万元完成金水小区路网改造,投入500万元完成金水农贸市场改造,
1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东营技师学院、北大附属中
学、东凯小学、东凯幼儿园扩建工程,引进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立社
会保障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站,全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全面提升。开展创建
文明城市活动,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焕然一
新。加强环境保护,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环境监管中心和两个公用污
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维护良
好的发展环境。

【软环境建设】 在全区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关于提升工
作效能全力服务企业和项目的实施意见》。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按照扁平化
要求,减少管理层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在部门层面,实行部
门正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各部门将内部科室按照职能相近的原则划分为
大处室,部门正职和副职兼任大处室负责人,对处室内的各级人员进行统一
管理及工作任务安排。在园区层面,实行指挥部开发体制,指挥部对园区招
商、建设和管理服务统一负责,指挥部人员现场集中办公。已成立临港产业
园、东八路东工业园、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府前街金融商务聚集区、
医药产业园五个指挥部。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按照“容缺受理、
并联审批”的原则,对原有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把能评、安评、环评、水评、
总平面设计等审批事项放到一个平台同步实施,把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17个
工作日,提高审批速度。建立四级服务机制。由书记主任包靠7个重点片区,
经济口部门负责“四主四新”八大产业,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推进20个重点
项目,128名机关干部联系98家工业企业,将人员下沉到一线,现场工作,点
对点、面对面、人对人、实打实服务。建立企业定期评议制度。每季度开展
企业评议活动,让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具体办事人员给机关干部打分,形
成一切以企业家为本的服务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