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19&run=13

【位置面积】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境域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成陆较早,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类繁衍生息;西部利津县地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北部、东部系近代黄河泥沙
造陆所成, 仅有近百年历史。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
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
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土地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建置】 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
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
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
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三县的建置、
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 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境内第一口
勘探井——华八井, 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 从此, 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
1962年9月23日, 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
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
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油田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
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称“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
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
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
邮电等机构。 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
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 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
级市——东营市, 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
示, 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
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 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
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
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

【区划】 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
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1987年6月,
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为东营区。此后多次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
至2012年底,全市有5个县区,40个乡镇街道(23个镇、3个乡、14个街道)。其中,
东营区有6街道4镇(文汇街道、东城街道、辛店街道、胜利街道、黄河路街道、胜
园街道,牛庄镇、六户镇、龙居镇、史口镇),河口区有2街道4镇(河口街道、六
合街道,义和镇、仙河镇、孤岛镇、新户镇),广饶县有2街道6镇1乡(广饶街道、
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乡),垦
利县有2街道5镇(垦利街道、兴隆街道,胜坨镇、郝家镇、黄河口镇、永安镇、董
集镇) ,利津县有2街道4镇2乡(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盐窝镇、陈庄镇、北宋
镇、 汀罗镇,明集乡、刁口乡)。至年底,全市有137个居民委员会,1781个村民
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