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rec=145&run=13

河口区

中共区委书记:任树梓
副 书 记:王少飞 董树平
中共区纪委书记:刘秀田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庆成
副 主 任:高顺德 韩廷村 刘汝彬
新户乡
党委书记:王丛林
乡 长:李积德
太平乡
党委书记:李顺祥
乡 长:李长存
四扣乡
党委书记:王庆华
乡 长:李 辉
六合乡
党委书记:岳观祥
乡 长:孙卫东
义和镇
党委书记:房建民
镇 长:杨清顺
孤岛镇
党委书记:刘庆礼
镇 长(缺)
仙河镇
党委书记:张明开
镇 长:刘炳峰
河口办事处
党委书记:郭洪才
主 任(缺)

[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河口区辖4乡3镇,1个办事处。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17.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乙4.06‰。1994年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3424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9万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3997万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8万元,增长1.3%。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0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地方工农业总产值2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完成工业产值10025万元,比上年增长71.4%;农业总产值15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06万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财政收入4589.2万元,按税改后同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元,比上年增长54.9%;城乡居吴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4506万元,比上年增长67.2%。
强化农业基础,突出“双高一优”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常规农业与开发农业并举,突出“双高一优”重点,认真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地方粮食总产达到37416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总产1054吨,比上年增长91.3%;完成成片造林面积4024公顷,比上年增长2.12倍,其中经济林面积693公顷,比上年增长1.54倍,果品总产量2669吨;大牲畜存栏17406头,肉类总产量2669吨,比上年增长20.1%;禽蛋产量1336吨,比上年增长25%;水产品总量15900吨,比上年增长6.1%。年末农机总动力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农业开发成效显著,全区完成土石方339.2万立方米,修筑建筑物685座,完成各类投资951.4万元,完成了“二期”项目工程的扫尾工作和1994年开工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针对河口区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适时建立了工业发展基金,推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对乡镇企业实行了投资目标责任制,在区直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展了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扩建中心商厦、富豪大酒店等大型商业服务网点8处,新增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185万元,新建、扩建、改建了孤岛、河口、六合、新户等集贸市场,新增市场营业面积9050平方米,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16572万元,比上年增长75.6%。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签定项目16个,协议外资额1630万美元,扩大了对外开放的渠道和领域。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以组织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共安排科技投资80万元,组织实施省、市、区科技项目27项,顺利通过验收。教育工作,加强对义教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义务教育目标责任书,增加义教投资180万元,配套完善了教学设施。完成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工资制的“三制”改革。卫生工作。以创建省级卫生城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卫生达标活动,狠抓城区绿化美化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民政工作,以全面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成全区第三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任务。乡镇、村投保率达100%,个人投保率达68%,收取保金84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区政府办公室和区史志办公室联合编纂的反映河口区成立十年来综合情况的《河口综览》已出版发行。
(杨黎明)

[建成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1994年为“科技年”,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年末,全区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指标,均达到国家科委制定的10条27项标准,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验收,1995年1月5日,通过了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组织的验收。河口区在创建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领导推动。区委、区政府重新调整充实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各有关单位的骨干组成的“科技兴区”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选拔全区优秀技术人员组成“科技咨询顾问委员会”,参与全区重大项目的论证,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区委、区政府把创建活动列为全区1994年重点工作之一,并于年初分别同各乡镇、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目标责任书”,使全区形成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二、政策牵动。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东河发[1994)1号《关于推动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东河政发(1994)1号《关于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的意见》,并制定了《河口区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为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组织促动。认真抓好科技管理、科技推广、科技示范及科技培训四大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全区基层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区7个乡镇全部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173个行政村配备了科技村委副主任,初步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上下贯通,运行健康的科技网络,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四、财政助动。1994年,在区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共安排技术研究开发经费30万元,达到区财政预算支出的1%。建立了科技发展基金50万元,单独列支创建活动经费5万元,为全区科技计划实施及创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五、项目带动。以“百万千”富民工程及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为重点,安排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全区以实施项目为纽带,带动了蔬菜、林果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宋晓娟)

[实现村村通柏油公路] 为加速村级公路建设步伐,振兴农村经济,区委、区政府于1990年把县乡公路建设列为“1129”工程项目,决定利用4年时间,实现全区村村通柏油公路。区委、人大、政府组成县乡公路建设指挥部,帮助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主管部门具体指导。采取乡村公路由乡镇自建、自养、自管,市区道路由交通局建、管、养全面负责的办法。对修建积极的乡村优先安排修路计划,并给予重点扶持,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公路建设主管部门的同志长期吃住在工地,搞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全区村村通柏油公路工作的顺利完成。年末,累计投资3867.6万元,建成县乡公路196.57公里,增长10倍;各类生产专用公路622.5公里,拥有省干线公路125.7公里。全区通车里程达944.7公里,公路密度达47.8公里/百平方公里,成为东营市第二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区。
(王常信)

[市场建设与管理效果显著] 河口区市场建设以振兴经济为主导,按照当地产业和区位优势,因势利导,靠市建场,以市招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政府办、企业建、合伙上、集资建、工商管的原则,加快了集贸市场的建设步伐。年末,全区集贸市场达到15处,其中,市级文明集市6处,省级2处,国家级1处。年商品成交额达16572万元,比1993年增长75.66%。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对河口、孤岛、仙河、六合等5处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并新建启动了河口蔬菜副食品专业市场,使全区集贸市场上了档次,形成了大中小结合,专业与综合相配套,批发零售相协调的流通网络。
1994年12月14日建成使用的河口蔬菜副食品市场,由河口工商分局筹措资金90余万元,按照山东省“文明集市”的标准,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三个塑料大棚1600平方米,水泥货台756米,南北两边为固定标准商品房,设有市场治安办公室、公平秤监督台、公用电话亭,四周设有8个活动式铁门,是一个多功能半封闭式专业市场。
孤岛工业品专业市场是国家级文明市场。1994年河口工商分局筹措70万元,对其进行了改造,9月15日竣工,扩大营业摊位250个,并对场地、道路进行了整修、绿化,使其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专业市场。
在市场管理中,以推行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工商物价一齐抓,拓宽监督管理范围,开展管理与服务两分离试点工作,实行政务公开,完善公平交易,狠抓市管员“三定五包”制度的落实。实行摊位公开招标,严格上市商品的监督检验,加大打假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市霸”。并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行了《缴费卡》制度,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切实制止乱收费现象,使全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购销两旺。
河口区物价检查所在1994年全省物价大检查工作中,从规范全区市场价格秩序入手,重点查处了违纪违价单位108个,经济制裁总额338320元,被山东省物价局命名为山东省物价大检查先进集体,较好地完成了对粮棉和能源等主要农产品和基础工业晶价格的改革工作。认真开展打假活动,为棉农追回经济损失6200元,从而保护了消费者及农民的合法权益。
(李寿璞)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河口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于1991年开始,到1994年末,全区投保人数占应保人数的88%,共收取保险金309万元,其中:1992年投保人数为26511人,占应保人数的86.5%,收取保险金124万元;1993年投保人数为26664人,占应保人数的87%,收取保险金101万元;1994年投保人数为26700人,占应保人数的88%,收取保险金84万元。连续三年被中共东营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92年受到国家民政部表彰,1993年名列全省第三名,受到省民政厅表彰。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政策保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文件精神的同时,制订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和《河口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二是组织保证。全区以民政工作部门为主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制。三是舆论保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会议、宣传车、登门口授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的稳定性和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老有所养的利害关系,坚定农民的参保信心。四是实行党团员带头、干部带头,从而促进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常信)

[率先实现村村通调频广播] 1994年6月20日,河口区实现村村通调频广播,提前半年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994年底村村通广播任务,成为全省第一家实现村村通调频广播的县区。
河口区把全区村村通调频广播列入了1994年为群众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列入了各
乡镇年度目标岗位责任制。主要采取了“四个一点”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资金困难。一是增强投入意识,从区财政“挤”一点;二是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明确各级的投入责任,各级都拿一点;三是采取多种方法集一点;四是对个别贫困乡、村重点帮一点。在具体工作中,“解疑点、抓试点、攻难点、保重点”多方筹集资金26万元,购进调频发射机215台及发射设备等。施工中,区、乡统一指挥,广播电视中心负责业务技术指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购置设备器材,统一标准组织施工,全区共建起调频发射塔5座,更新改造乡镇广播站5处,配套完善村级广播室173个。安装调试一次成功,全部达到质量要求,分别得到市委、市政府、省广播电视厅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充分肯定,省内20多个地(市)、县(区)先后到河口参观学习加强农村广播网建设的经验做法。
(胡友文)

[建成省级卫生市区] 河口区创建省级卫生市区工作,从1994年3月17日开始。成立了由3名正副区长、人大、政协分管领导为指挥,各职能部门和胜利油田驻河口区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建”指挥部,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从13个部门抽调的办公室成员集中办公,统一调度指挥。12月9日通过山东省爱卫会城市考核组的考核验收,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省级卫生城标准。具体工作分宣传发动、突击综合整治和考核评估三个阶段。以绿化美化、市场改造和提高垃圾粪便处理能力为突破口。实施了河滨路、海宁路明沟改造工程。对城区内的排水沟进行了疏通、整修;新建水冲式公厕6座,其中高标准公厕2座;筹集资金7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和设施配套;投资180
万元改造了长途汽车站,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并设立个体客运专用停车场,整顿治理了市区交通秩序;新建密闭粪便发酵池一个,并对垃圾场进行了配套完善。累计硬件建设投资2亿余元,其中当年投资金额达2800多万元。卫生和工商部门联合进行了食品卫生大检查,共检查145个单位,查处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含饮料)2000多公斤,对其中的14家作了经济处罚,罚款金额达2600元,并对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露天饮食摊点进行了重点整治。工商、交通、城建、环保等职能部门也都加大了执法力度,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意识、城市意识和大卫生观念普遍增强,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形成,讲文明、守公德、爱清洁蔚然成风。集中力量拆除了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68间约1200平方米,对临街的残墙断壁进行了整修清理,对沿街砖面
墙全部进行了粉刷。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大打卫生综合治理攻坚战,割除杂草、铲除垃圾、填平坑凹、消灭蚊蝇孳生地。区和油田都成立了消杀服务站,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科学药物消杀与工人捕杀相结合,经常性消杀与突击性消杀相结合的办法,对宾馆、饭店饮食服务行业进行重点消杀,有效的控制了虫媒性疾病的发生。
(苏玉钟)

[乡镇概况]新户乡:位于河口西北部,北临渤海,西与沾化县徒骇河农场隔潮河相望,南与太平乡相邻,东与四扣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93.49平方公里,全乡辖55个自然村,37个行政村,总户数0.43万户,总人口1.3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8‰。
1994年全乡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稳农促工,多业并举,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全乡现价社会总产值达12787万元,比上年增长61.3%,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元,比上年增长70.4%。
农业。大打水利建设攻坚战,全乡动用劳动力达3800人,机械12台,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修筑建筑物220座,完成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区样板示范工程,农业专业村达到9个,专业户800户,建成塑料大棚54个,完成枣粮间作6000亩。农业总产值达1739万元,林业产值208万元,牧业产值983万元,渔业生产多方筹资102万元,渔港一期工程于10月中旬竣工;建成水产晶购销集散地5处,扶持海产晶购销户43个。制定了《新户乡1994—2000年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关于浅海滩涂贝类资源开发管理的规定》。确定了“一大块、三大片,一条带”的开发框架,“一大块”即浅海10万亩文蛤富集区的护养;“三大片”:即郭局开发片、新户开发片、丁王开发片;“一条带”:顺河路开发带。在浅海滩涂打桩定位25个,海水养殖面积增加4000亩,总面积达到8000亩;投资70万元,开发文蛤精养池50个,暂养文蛤7000吨,其中台商投资30万元,建成文蛤精养池10个,出口商品蛤100吨,创汇700多万元;新户东村张久明引进外资筹建万亩综合养殖场,1994年完成投资100万元,建成畜牧综合养殖场;50个农民申请开发项目,全乡海产品总量1000吨,渔业总产值3828万元,人均渔业纯收)556.6元。
乡镇企业。按照“依托优势、加大投入、狠抓工业、全面推进”的方针,投资598万元,新上项目5个,扶持个体私营企业31处,新建玻璃钢制品厂1处,全乡发展4处。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总产值达517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315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各项社会事业。投资15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广播;投资144万元,完成了中学教学楼主体工程。筹资45万元,建成中心幼儿园,初级义务教育通过了市级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筹资706万元,修筑乡村柏油公路17.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公路;投资5万元,乡镇驻地安装路灯37盏;投资12万元,为乡镇驻地及附近村安装了闭路电视;投资122万元,修整了老干部活动小区。科技工作进行了主体农业的试验示范,枣树嫩枝扦插等三级试验获得成功。计划生育晚婚率、晚育率、统计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6.5%、100%。
太平乡:位于河口区西部,西、南与沾化县徒骇河农场、下河乡相邻,东、北与义和镇、新户乡相连。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1994年全乡辖65个自然村,41个行政村,总户数0.35万户,总人口1.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
1994年,以发展“双高一优农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突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全乡现价社会总产值达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74%,人均纯收入924元,比上年增长50%。农业突出水利建设龙头,大搞农业开发,全乡出动男女劳力4000余人,机械35台,新挖疏浚各级沟渠260条,新建各类建筑物210座,动用土石方7万立方米,春季区示范片工程获二等奖,大农业开发工程在黄河三角洲项目评比中获全市第一名。棉花种植面积12000亩,完成成片造林4300亩,牧畜业专业村发展到7个,专业户190户。大牲畜存栏3062头,生猪2985头,羊1.75万只。新开发渔池400亩,农业总产值达1662万元,林业产值181万元,畜牧业产值976万元,渔业产值323万元。粮食总产量5554吨,比上年增长22.8%。
乡镇企业。立足实际,挖掘潜力,抓管理、增效益。投资180万元新上活沙蚕人工养殖、羊肉加工储存项目;以面粉厂为依托,新上榨油厂、饵料加工厂和旧车辆拆卸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工业产值1088万元。各项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在41个村开办了人口理论学
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5%。以内。教育工作,筹集18万元,新建校舍55间,14处中小学配齐了教学实验设备,并完成了公办教师的评聘工作。民政工作,共发放救济款8173元,帮助残疾人解决资金等方面的困难200余件;社会养老保险投保金额达13万元。投资65万元,修建了6.5公里乡村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义和镇:位于河口区西部,地处沾化县、利津县、太平乡、新户乡、四扣乡交界处。土地总面积126.32平方公里。全镇辖51个自然村,46个行政村;总人口2.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5%。
1994年,坚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动科技进步,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三百”和“百万千”富民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镇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现价社会总产值达到12874万元,比上年增长47.3%。
农业生产强化服务功能,大搞农业开发,稳增粮,狠抓棉,突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镇46个村配齐了科技副主任,80%的村建立了科技服务队,并且成立了果树生产者协会、蔬菜研究会、畜牧兽医学会;全镇科技示范村发展到32个,示范户500户,新科技成果覆盖率达80%,农业开发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体,清挖修筑沟渠130余条,总长度65.6公里,动用土石方105万立方米。新建桥涵闸35座,扩大水浇面积2万亩,排涝面积15000亩,旱涝保收田达到3万亩。3万亩林果开发和2000亩渔塘开发通过验收,果树面积达到15000亩,大田蔬菜面积达到2505亩,大棚菜面积13.5万平方米。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430万元,比上年增长46%,粮食总产量达12948吨,比上年增长27%。林业果品总产量15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0%,实现林业总产值311万元,畜牧业大牲畜存栏6300只,羊存栏1000只,家禽75000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5%、13%、18%、11%。总产值达到945万元,渔业产值达888万元。
乡镇企业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强“龙”育“虎”战略,积极增上新项目和进行技术改造,全镇共上新项目4个,完成技改项目6个,其中,投资115万元建成水暖器材厂,投资8万元建成服装加工厂,投资120万元与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联合建成果业开发服务中心。投资30万元建成铸造厂,技术改造总投资达90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785处,从业人员2304人。实现产值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工业产值3301万元。
财贸工作。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积极培植财源。完成税收62.23万元,投放支农贷款928.6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90家,从业人员达到610人,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102元,比上年增长45%。
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发放救灾衣被5万余件,社会养老保险投保额达到38万元。为学校投资、捐款32.1万元,升学率列全区之首,被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授予“学校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投资5万元实现了村村通调频广播。
四扣乡:位于河口区中部,北邻渤海,西邻义和镇,南邻六合乡,东与孤岛接壤,土地总面积288.79平方公里。全乡辖30个自然村,22个行政村,总户数0.25万户,总人口0.8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2‰。
1994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乡现价社会总产值达9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纯收入1142元。
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推动科技进步为重点,突出发展“双高一优”农业。农业开发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龙头,全乡总投资23万元,完成土石方35.7万立方米,出动人力2300人,新修生产路一条,大小干渠64条。民生水库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修建了西村坑塘工程,维修了刘坨泵站,新修建筑物5处,蔬菜种植面积285亩,其中大棚面积66700平方米,林业完成成片造林2万亩,农林间作2500亩;畜牧业。大牲畜存栏29950头,羊11380只,生猪2380头,全乡22个行政村配备了农机管理员,推广棉麦套种550亩,深耕3000亩,机械播种面积达80%以上。农田作业实现了半机械化,科技工作突出抓好农村科技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乡科技示范村发展到3个,科技示范户98户,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8%。全乡农业总产值达771万元,林业产值186万元,畜牧业产值783万元,渔业产值641万元,粮食总产量2623吨,比上年增长6.4%,人均占有粮食302公斤。
乡镇企业,坚持调整、优化、建设、提高的方针,形成了工业、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三大支柱产业。投资135万元,完成了李坨企业总公司的技术改造,投资105万元,完成了六吕建筑安装公司的设备更新;投资50万元,扩大八吕村的工业生产;投资30万元,新建二吕工程处的4个工程队;投资30万元,对建安公司进行了更新改造;投资30万元,发展壮大了东劝村铸造砂厂;投资80万元,帮助运输业更新车辆。1994年全乡新上乡村级项目2个,个体私营企业25个,技术改造5家。全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075万元,比上年净增42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 04万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税收完成48.8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民政工作,收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131000元,投保率85%;教育工作,投资64470元,为全乡中小学配备实验仪器1776件,音乐器材68件,体育器材1288件,美术器材119件;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小学升学率达到97%;计划生育率100%,晚育率98.3%,人口自然增长率3.84‰,其他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发展。

六合乡:位于河口区南部,东与仙河镇、孤岛镇相邻,南与利津县接壤,西邻四扣乡,北临河口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38.0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户数0.38万户,总人口1.4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
1994年,六合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促进了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现价社会总产值达到1074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4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收入达到1244元,比上年增长56%。
经济建设。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农业开发,抓专业村建设,发展“双高一优”农业和乡镇企业。农业水利基本建设,动用劳动力3500人,机械108台,完成土石方120万立方米,各类建筑物53座,总投资90万元,承担并完成“两黄”农业开发项目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5000亩稻田改造和国家计委2000亩经济林建设,林业完成成片造林5200亩,农田林网2万亩,枣粮间作3000亩,沟渠绿化4.6公里,四旁植树13万株。畜牧业,羊存栏8760只,涌现出4个超干只的养羊大村,初步形成了以六合、范家、小义和等村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水产业,新挖鱼池789亩,淡水养殖1800亩,河蟹养殖面积6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620个,新开发稻田藕田1000亩,全乡农业总产值2574万元,林业产值226万元,畜牧业产值928万元,渔业产值594万元。
乡镇企业。推进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狠抓上项目和技术改造,成立六合乡企业总公司,投资107万元,建成制锨厂;投资80万元,建成集饮食服务、建材、煤管销售、劳务工程为一体的商贸工程。投资35万元,对不饱和树脂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制;投资40万元,改造扩建了膨润土厂,乡镇企业总产值6015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产值1261万元,比上年增长51%。
各项社会事业。民政工作,共发放救济款4万元,救助481户次,1436人次,农村养老保险受到市区表彰。计划生育,晚婚率100%,晚育率92.41%,统计合格率100%,科技达标工作通过市级验收。投资4万元,加强了文化宣传工作的基础建设,安装了无线广播,初等义务教育通过了市政府验收。法制工作,先后制订了《关于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的实施意见》、《六合乡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细则》,使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孤岛镇:位于河口区东部,黄河入海口北侧,东临渤海,北与仙河镇接壤,土地总面积159.46平方公里,行政辖区内有朝阳1—6村、协作村、芙蓉村、西苑村、丰收村、济军生产基地11个居民点,驻有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两个大型国营企业。地方辖7个行政村,总户数0.07万户,总人口0.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八点一七。
1994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经济建设。围绕大市场发展个体劳务业,围绕油田发展劳务、建筑、运输业,根据资源优势创建自有企业。加强了原有企业的巩固提高,种鹅场存养种鹅6000余只,孵化雏鹅25000余只,郎德雏鹅7000余只,“鹅肥肝”试验成功;扩建了孤岛实业公司。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78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13万元,财政收入29.3万元。社会各项事业。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镇苑村68家个体户的迁址工作。计划生育工作,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现象加强管理,使晚婚率、晚育率、统计合格率均达到100%。社会治安工作,在流动人员聚集的市场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和治保会,昼夜巡逻。紧紧围绕油区建设,开展各种专项斗争,破获了10人盗车团伙案,收缴自行车40余辆,追回脏款3000元;破获刑事案件11起。城镇及油区社会治安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仙河镇:位于河口区东北部,东、北两面临渤海,南距黄河入海口15公里,土地总面积657.07平方公里。总人口2.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七点一二。
1994年,经济工作按照“巩固农村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壮大乡镇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的思路,立足镇情,艰苦创业,使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业努力强化基础,协助渔村抢播春大豆400亩,抢种水稻170亩,扶持畜牧养殖大户2户。乡镇企业新发展6家,认真挖掘市场潜力,制定了鼓励扶持个体、私营经济20余条优惠政策,个体经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449家。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23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954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工业产值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43.4%;建筑安装业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4.6%;交通运输业240万元,比上年增长54.8%;商饮服务业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57.3%。农民人均收入1530元,渔村人均收入达2300元。
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工作,协助渔村筹措资金40多万元,建起了全区一流的小学教学楼。民政工作,全乡组织干部职工为市康复中心捐款3047元,为希望工程捐款3860元,为贫困户捐衣物1929件;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成立了仙河镇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计划生育工作,晚婚率、晚育率、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到100%。土地管理工作,在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的基础上,健全了地籍档案,为137亩临时性占地和128.7亩永久性占地办理了手续,并分别建立了苇场保护区、草原保护区,工农共建工作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单位。

河口办事处:位于河口区政府驻地,辖海宁路和河滨路二个居民委员会及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钻井二公司、运输三分公司、运输分处等。土地总面积188.2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地方人口4996人。1994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了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8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50万元,实现利税29.6万元;完成税收172万元,比上年增长90%。
各项社会事业。居委会工作,以《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积极开展活动,加强街道卫生管理,解决下水道不通、乱倒垃圾等十几个问题。民政工作,为40名残废军人发放抚恤金5000余元,组织捐款690元,衣物41件;救济流浪人员20余人次,衣物25件。计划生育工作,晚婚率、晚育率、计划生育率、统计合格率均达到100%。社会治安,针对城区的突出问题,管理治安案件226次,破获刑事案件3起,办理劳动教养3人,拘留15人,治安处罚和治安警告等处理129人,查缴非法枪支74支,并对市场和特种行业进行了整顿,对城区内1230户、5000余名流动人员实行了档案化管理。
(杨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