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医药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1&rec=77&run=13

【概况】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医药企业559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91.8亿元, 同比增长35.8%,其中化工行业
实现1298.3亿元, 增长36.2%;医药行业实现93.5亿元,增长30.46%。实现销售收入1400.82亿元,同比增长34.2%,其
中化工行业实现1311.4亿元, 增长36.2%;医药行业实现89.4亿元,增长10.38%。实现利税97.4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化工行业88.8亿元, 增长7.6%;医药行业8.5亿元,增长28.9%。实现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化工行业
50.7亿元,增长12.7%;医药行业4.2亿元,增长33.6%。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省第二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全年地方重点企业产品销售率98.62%,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用20.98亿元,同比增幅回落4.3个百
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3.17次,同比加快0.23次。1户企业亏损,亏损额同比下降95.21%。

【技术创新】 是年,山东东岳化工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全氟磺酸树脂及工业膜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期开发已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首批立项的13个项目之一,国家将提供1亿元资金进行扶持。东大公司采用
清洁工艺技术改造环氧丙烷传统工艺取得突破, 工艺废水COD含量由2800PPM降到1200PPM,丙烯、氯气消耗也大幅
下降。

【重点项目建设】 全市化工重点建设项目34个,其中2005年结转16个,新安排18个,计划总投资71.15亿元。截至
年底,建成投产21个,较大的项目有:博汇集团的12万吨离子膜烧碱、4万吨双氧水、8万吨环氧氯丙烷;山东东岳
化工的12万吨氯碱、氯甲烷技改(二期)、2.5万千瓦热电(二期)、1万吨PTFE(二期)、1000吨全氟乙烯(FEP);
东佳集团2万吨钛白粉; 东大公司3万吨环氧丙烷;扳倒井集团5万吨活性及纳米级碳酸钙(一期);华安公司5000
吨HFC-125绿色制冷剂,淄博兴辉公司1万吨硫酸二甲酯;山东宏信5000吨特种增塑剂等项目。

【节能降耗】2006年,市化工行办开展节能降耗专题调研,初步建立重点用能企业主要产品节能降耗指标考核体系,
配合市节能办开展节能执法检查和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工作,推荐一批节能示范企业、示范项目。配合环保部门对张
店老城区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综合治理。山东东岳、山东东大、山东东佳、山东宏信等企业成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
经济的先进典型。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2006年,29户重点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7.71亿元, 同比增长33.99%,东岳化工、东佳、大
成继续保持出口较快增长。 淄博汇丰与山东公路工程公司、澳门展晖发展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50万吨重交沥青
项目建成投产。东岳化工外资参股境外上市工作、山东联合化工国内上市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

【行业管理与服务】1.市化工行办全年受理和办结各类审查审批项目367件,接受各类咨询400余次,按时办结率和
群众满意率均达100%。2.坚持每月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度、汇总、检查、督促,每季对全市化工医药企
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分析。3.分两次对重点化工医药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项目建设、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耗能、
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为行业管理和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4.根据市政府部署,做好对临
淄区化工企业的安全督查,累计督查17次,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35处。5.按照省石化办和《山东省农药和生产企业
延续核准工作要求》及《农药生产企业延续核准现场考核标准》对14家企业进行验收。6.做好禁止化学武器履约工
作,实现行政审批程序透明化。7.参与支援东明(淄博)工业园建设工作。做好柳泉石矿稳定工作。(鞠天寿)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 2006年,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公司生产化学原料药21170吨,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不含新华
肯孚、 装潢公司),同比增长3.4%。集团人均收入18387元,同比增长7.3%。年内,集团完成由省国资委直接管理
到山东华鲁控股集团管理的转变。 6月,集团所属的H股、A股上市公司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
革。

2006年, 集团公司先后取得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格列美脲片、非那雄胺胶囊等9个品种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集
团公司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咖啡因成为公司第一个年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产品。
2006年, 集团完成39项外商审计工作。新华制药的安乃近、阿司匹林、精制阿司匹林3个产品通过EDQM审计;新产
品三苯双脒、盐酸纳洛酮原料药通过GMP现场认证;新华百利高的布洛芬通过FDA确认。新华中西公司正式开始商业
化运作,新华制药制剂委托加工项目试生产成功,左旋多巴等对外合作项目开始启动。

集团坚持点源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全年污水排放稳定达标,大气治理初见成效。公司成为淄博市实施碧水蓝天
计划唯一全面完成所有项目的企业。(逄增志)

【山东东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公司为国家大型企业、省重点企业集团、全国化工500强企业,有职工2200人。主
要产品及规模为6万吨环氧丙烷、 10万吨聚醚多元醇、1万吨离子交换树脂、5000吨二乙烯苯、1万吨组合聚醚及聚
氨酯型材、 26亿只医用胶塞、5亿只输液器注射件,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前三位。其中,东大牌离子交换树脂、
东大牌医用胶塞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截至年底,公司分设9个子公司分别为山东东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环氧丙烷厂、
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大橡塑公司、山东东大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大工贸公司、山东东大国
际贸易有限公司、淄博东大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淄博弘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聚氨酯有限公司。
2006年, 实现产值98761万元,同比增长13.25%,工业增加值16942万元,同比增长16%;销售收入151547万元,同
比增长23.61%, 实现利税3831万元,同比增长11.26%。全年共销售聚醚55264吨,离子交换树脂9320吨,二乙烯苯
2012吨,医用胶塞22亿只,组合聚醚5593吨。全年出口聚醚2235吨,树脂1753吨,创汇1111万美元。

3万吨环氧丙烷项目新装置(东大化工公司供稿)
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开发新产品40余种。2006年,企业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整合管理体系并通过体
系认证;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标准化考核验收。年初,投资8000万元的环氧丙烷“三扩六”工程启动。4月,
组建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引进中国蓝星的资金和技术搭建了平台。(吴振伟)

【山东大成化工集团】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2
%; 实现利润1276万元,同比增长259%。年内,成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大成”牌拟除虫菊酯农药获中国名牌产
品称号;烧碱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并成为国家免检产品;甲氰菊酯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二氯菊酰氯
项目列入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建设投资增速控制良好,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集团热电项目1号机组在2005年10月并网发电后,2006年4月2日三
炉两极全面竣工投运;7月1日集团电力实现直供,11月18日东线蒸汽管道成功送汽。农药、化工、纺织三个板块,
分别围绕自身主导业务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大成集团热电项目锅炉全景(孙斐摄)
国际化经营获得新进展。集团外贸出口量以及出口交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4600万元,同比增
长132%, 主要出口产品有百草枯、间苯二甲腈、三氯杀螨醇等。锦纶公司的双6产品项目也生产出合格产品,经检
验达到出口欧盟标准。(李彬)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集团】2006年,实现货币收入6.16亿元,销售收入5.12亿元,利润2603万元,利税5485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38%、16%、35%和32%。全年研制开发新产品41种,申报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公司的股权分
置改革顺利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新华医疗科技园四期建设工程感控设备生产车间投入使用。
新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 先后完成DC3型多舱清洗消毒器、普及型蒸汽消毒器、粉液双腔袋等生产线及中能加速器
的机械、咽部手术器械等多项新产品的开发,以及70余种骨科器械的开发和注册。完成数字化模拟机国家级新产品
申报并通过审查和资金支持初审, 完成软袋生产线等3项新产品省级技术鉴定和“数字化医用电子加速器和模拟机
高技术示范项目”验收,通过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验收。2006年,集团公司共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市科技进步奖2项。集团技术中心获得山东省重点技术中心称号和100万元拨款支持,并通过市有关部门“关于国家
级技术中心市财政拨款的购置项目”现场考核,获得100万元后续拨款。
营销工作。2006年,集团自营出口货币收入实现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129%;合同总量509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
226%。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品牌战略和企业管理。2006年,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消毒灭菌设备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和放
射诊断治疗设备被评定为“山东名牌”产品。集团先后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AAAA确认和国家认可委组织的“新华医疗检测中心”的审核,成为淄博市首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确
认的企业。(新华医疗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