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0&rec=190&run=13

【概况】至年底,全市总人口4167696人。出生人口38494人,人口出生率为93‰,同比下
降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合法生育率99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女性初婚23730人,同比减少1937人;女性初婚晚婚率885%,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节
育手术总数为54992例,同比增加5249例。长效避孕措施比重占851%,同比下降13个百
分点。 全市已婚育龄妇女893760人,综合节育率为895%,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在95%以
上。

年初,市长刘慧晏与各区县、高新区以及42个市直部门签订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
理责任书。12月,在省党政线、基层线考核中,淄博市均取得全省第一名。沂源县名列全省
43个县(市、区)第一,周村区的“十告知”经验获省创新二等奖。年内,市人口计生委被
评为全省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
一步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淄博市
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
“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和“目标责任考核、离职审计、追踪奖惩”不动摇,综合治
理的合力进一步加强。积极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全市共动员5000多对未达晚婚年龄准
备登记结婚的青年推迟办理结婚登记手续;3000多对未达晚婚年龄已登记结婚的夫妇推迟生
育; 600多对符合晚育条件的夫妇推迟生育。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开辟“现代远
程教育人口计生工作站”,将信号直接传输到各行政村的人口学校。加强社区计生工作规范
化管理。 总结推广沂源县实行“楼长负责制” 的经验。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实行
“一站式”服务试点。加强村级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聘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
奖惩制、 淘汰制”四位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新机制。继续实施后进转化攻坚计划。全市215个
薄弱村有185个转化为合格村, 占总数的86%。协会建设得到加强。各区县全部做到机构、
编制、 人员、经费“四落实”,村级建会率100%,企业、市场流动人口建会率72%,会员
人数达408454人。2005年,全市出生婴儿性别比稳定在1067以内,统计信息合格率一直保
持在95%以上。实施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工程。在市财政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
县自筹资金350多万元, 为乡镇服务站配备便携式B超18台,为区县服务站配备彩超2台。全
市共有省优质服务先进区县6个、 市优质服务先进乡镇91个、计划生育模范村1973个。组织
实施“关爱妇女健康”活动,共为924万名育龄妇女实行健康查体,查体率达995%。实
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全市优生检测率达98%以上,微量元素添加率达95%以上,出生缺陷
发生率降到5‰以下。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16项奖励、优先、优惠、扶持、
救助、保障政策规定,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保障机制。在淄川区、高青县、临
淄区、周村区、高新区全部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其他区县也分别开展
了自费试点。 共有1121对自愿退出二胎生育指标的夫妇领到奖励,316户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得到公益金救助,2551人领取奖励扶助金。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对社会抚养费申请强制执行
94起, 征收到位率达802%。在全市建立行风建设、政务公开示范点,3345个行政村设置
了计划生育公开栏,市区县共聘请社会监督员443名。(王新峰)

【城市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年初,各区县对城区所有楼房住户、出租房、经营房、用工单
位的招聘人员进行摸底调查。为加强对社区居委会计生工作职责、管理服务对象、移交关系
办理等的规范化管理,市人口计生委下发《淄博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规范》。针对各区县流
动人口育龄妇女管理现状,下发《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
县重新进行录入。 7月,在临淄区召开全市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微机化管理现场会,并
对全市社区微机操作人员进行《社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使用培训,全市有130个
社区应用该软件。在全市推广张店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沂源县“楼长负责制”的
工作经验。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通报的通知》,
对社区居委会查验失业人员的移交证明信,劳动部门在研究解决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劳动
报酬、 社会保障、下岗失业职工安置和女职工特殊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9月,由张店
区承担的《建立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机制项目》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人口计生委的终期
评估。
(刘兴锋)

【计划生育协会建设】 是年,深入开展“协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市共有各级协会4348
个,会员人数达439693人,全市3498个村(居)全部建立政务公开栏,2022个村达到村民自
治模范村标准。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要求,认真抓好企业
和流动人口协会的建设。 全市有100人以上的厂矿企事业单位788个,已建协会765个,会员
人数达到41559人。 流动人口协会26个,会员人数达到4254人。认真抓好先进典型的培养,
加大后进村的转化。全市各级共培养先进典型372个,其中村级351个。以“关爱生命、关爱
健康、关爱他人”为主题,先后4次举办以宣传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进一步培养和扩大“三结合” 帮扶项目。 全市“三结合”项目达到3163个,扶贫户数达到
57518个, 投资达到3500万元。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保险工作, 全年投保人数达到
21662人,投保金额达到1328万元,共赔付金额365万余元。年内,市计划生育协会荣获
中国计生协全国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组织奖和全国学习《人生》杂志活动二等奖。(李
世湘李艳)

【科技工作】 是年,根据新修订的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对全市8个区县、
92个乡镇(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审查和执业校验。组织进行2005
年度技术服务人员的资格考试工作,有57人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组织进
行乡镇优秀服务站验收考核工作,有15个乡镇(办)服务站被授予“计划生育优秀服务站”
称号,全市乡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达到83个。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工
作。先后举办“服务站长法律法规”“合理用药”“护理”“优生咨询”和网上“生殖健康”
培训班, 培训人员441人次。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工作,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租、承
包科室, 聘用非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服务等情况进行清理。全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于7月11
~15日进行。各区县上报参加病残儿鉴定人数为220人,实际参加鉴定人数为215人。通过鉴
定, 符合标准人数为188人(其中非遗传性疾病154人,遗传性疾病34人),其中准生育111
人, 准孕监测70人,不准生6人,准抱养1人。全市鉴定符合率为8744%,同比增加373
个百分点。(王林香)

【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年内,落实16项覆盖育龄人群、农村独女家庭、计
划生育特困家庭、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老年夫妇四大群体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
保障政策。全市2100多万元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区县发放为主的体制初步形成,高
青县、 沂源县全部由财政统筹,以“直通车”的方式发放到奖励对象手中。每年700多万元
的农村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建立企业职工生育保
险制度,对实行晚婚晚育的企业职工给予休假、生育津贴、报销生育费等方面的奖励优惠。
297名农村独女享受到在本市内升高中、中专(含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加10分录取的待遇。
789户农村独女家庭享受到高出当地最低生活标准20%的低保。 2011户独女户夫妻享受高出
当地20%的“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医药费报销优惠。免费为6083名退出二孩生育指标的
妇女进行健康查体,并给予当年退出二孩生育指标的夫妇不低于1000元的奖励。各涉农部门
与计划生育协会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 活动,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致富信息500
多条、安排帮扶资金1100多万元、落实致富项目800多个。316户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得到公益
金救助, 领取救助金316万元。在淄川区、高青县、临淄区、周村区、高新区全面开展对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其他区县分别开展自费试点,全市有2551人领取到奖励扶
助金。全年共有1121对夫妇自愿退出了二胎生育指标。(王新峰)

【平抑人口出生高峰】 2005年是全市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第一个峰值年。通过采取晚婚
晚育宣传,奖励优惠政策引导,层层分解落实人口计划,女性初婚、怀孕、生育预警月报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3‰,比省计划低22个千分点,圆满完成省下达的
人口计划。(杨维宪)

【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信访目标管理
责任制,建立完善“维护利益、落实政策、协调变通、妥善处置”的长效机制,继续开通公
开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和领导下访制度,严格接访办信程序。对全市信访举报情况进行调研,
查处计划生育信访案件17起。针对早期办理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丢失现象,出台《补
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办法》。制定《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督促区县计生局制
定《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程序》。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大力
推广计划生育“上门告知”制度。召开全市依法行政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会。全市全年应
征收社会抚养费10006万元,已征收到位7645万元,征收到位率为823%。年内,受理
人民来信、 来访和电话举报共计255件次,立案信访量为132件次,按期结案129起,结案率
达98%。全年无集体进京、到省上访事件发生。(周霞)

【宣传教育】 年初,与市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联合,认真开展冬春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
动。在集中宣传服务活动中,共为群众进行健康查体、提供咨询服务70余万人次,帮扶计划
生育困难户4100余户,赠送药品、现金、衣物、食品等达40余万元,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宣传
品22余万份。组织成立“婚育新风”演出队88支,组织群众自编自演以计划生育为题材、反
映时代风貌的节目近300个,下乡进村演出480场次,11余万名群众受到教育。做好宣传报道
工作。与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联合召开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宣传活
动新闻发布会。 印发《淄博人口》奖励扶助制度专刊100万份。在《幸福家园》网站设立奖
励扶助制度专栏,开通计划生育网络投诉中心。为积极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市电台新
闻频道进行热线直播,市人口计生委负责人现场回答了听众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方面
的问题。与市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
点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教育的意见》,在全省开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人口和计划
生育宣传教育的先例。 组织全市开展“5·29”“7·11”“9·25”“10·28”等计划生育
重大纪念日的宣传纪念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省人口学校举办全市乡镇(办事处)人
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分管领导培训班,邀请省人口计生委领导和省著名人口专家为学员授
课。 邀请省“三优”教育培训中心教授徐明在早期潜能开发基地免费为100名婴幼儿做智能
测试。邀请国家青少年基金会教育专家郭建国为广大计生干部、婴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做
早期潜能开发报告。利用多种形式,对全市70万育龄妇女进行培训,将制作的20000套VCD光
盘、 近30000套婚育新风知识袋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年内,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共计
1372件,其中重点稿件30余件,创历年最好水平。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范玉美及市人口计生
委宣教科等8单位、5人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暨“双进,双建”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称号。(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