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6&rec=124&run=13

【综述】2001年,淄博市继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省国土开发整治方
针政策及保护耕地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努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和搞好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加强基础测绘和防震减灾;依法严格土地管理,国土开发整治计划实施良好,促进全
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环境保护。2001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是污染源治理、生态保护以及环保规划
法规的制定。一是编制《淄博市“绿色十五”计划》,对造纸、水泥两个重污染行业实施结
构调整,对水污染点源等三类重点污染源实施治理再提高工程,集中力量抓好污水处理厂等
城市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建设中心城区环境示范区,提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阶段目标。
二是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制定《淄博市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
核实施细则》,细化领导干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的各项指标,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和办法。
三是出台《淄博市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办法》,解决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转和偷停设施、偷排污
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四是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
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燃煤炉窑锅炉清洁燃烧技术改造的通知》,对冒黑烟的
企业由区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停产治理。 五是对126家企业实施水污染防治再提高工程。六
是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张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全年指标
完成情况: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3万吨,石油类排放量261吨,工业废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量
2.1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5.8万吨,烟尘排放量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万吨,工业固体废
物排放量0.3万吨,分别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比上年提高
0.7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继续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依法管水和依法
保护水资源、开源与节流相结合,限制高耗水项目的生产与建设,积极发展节水企业和节水
农业。加强对全市的水质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
水技术和设备,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制度,鼓励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提
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引黄工程顺利实施,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全市用水量13.68亿立
方米, 其中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量3.44亿立方米,农村用水量10.24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
普及率93.25%,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控制在60立方米。
三、基础测绘和防震减灾。基础测绘工作以完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重点,继续
搞好地形图测绘和修制工作。年内完成1∶500到1∶2000比例尺145平方公里地形图测制,完
成全市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方立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防震减灾体系,增强地震监测能力。修订《淄博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使之具有更强的
操作性。对重点项目进行预研究和前期调研工作。
四、土地开发利用。继续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加强耕
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地综合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土地市场管理,依法规范市
场秩序。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
围,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土地储备
制度的建设,把国有土地储备制度作为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调控和规范土地二
级市场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配置
管理模式。二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控制非农建设用地总量,加强耕地补偿和建设用地挖潜工作。三是
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继续抓好国土资源管理配套法规规章
建设,逐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地方法规体系。四是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管理,促进矿产资
源的集约利用。大力培育和完善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年内全市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100公顷, 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近800公顷,矿山生态恢复
面积90公顷。
(尤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