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91&run=13

1、 加强了对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的接待和联谊交友工作。1990年青岛市
侨务系统共接待来青探亲、旅游、洽谈经贸业务、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华侨、外
籍华人、 港澳同胞共14500人次,并恢复了对华侨、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的接待工作。
青岛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直接接待了1075人次, 有工商企业家830人次,各类专业
人士120人次, 政府官员4人,夏令营营员39人。其中:结交的新朋友732人,重点结
交了53人。青岛市还接待了由霍英东先生率领的港澳体育界参观团和参加在青召开的
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专题小组会议的澳门委员等重点团组及人士。市侨办与市文联
共同等备成立了青岛市对外文化友人联谊会,举办了“旅菲华侨郑绍隆水彩画展览”,
邀请旅美华侨、中提琴演奏家肖红梅及其大夫,钢琴演奏家亚瑟·格林来青举行了音
乐会,还组织了文艺联欢会和两岸同胞书画笔会等联谊和交友活动。在接待工作中,
向侨胞、港胞等赠送反映青岛建设成就和风光的《今日青岛》等录像带22盘,协助其
中17名记者进行采访,并向海外发表有关报导文章1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归侨、
侨眷向海外亲友写信5500多封, 通电话900多次,介绍国内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
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情况等。为宣传青岛市侨务事业的发展,并为海外侨胞来青提
供服务指南,还制作《青岛侨务之窗》折页1万份。
2、 为引进工作穿针引线。侨务部门向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发送《青岛概
况》 、《青岛投资指南》、《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等资料1万余份,向省、市经贸部
门和企业介绍客商1030人次, 陪同341人次与220个部门和企业就460个项目进行了洽
谈。 全市与华侨、 外籍华人、港澳以同胞成交合资合作和独资项目54项,成交金额
6568万美元, 利用外资3495万美元。 其中由侨务渠道直接引线成交11项,成交金额
2612万美元,利用外资1185万美元;促成“三来一补”项目2项,劳务出口项目1项,
签订合资合作协议、 意向60项;促成经贸合同110项,贸易额2283万美元;引荐14名
华侨、外籍华人专家来青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16次,并通过市侨务工作联络员引荐了
一些科技人员到有关厂家进行技术培训14次。 全年接受侨胞捐赠5项, 折合人民币
22.5万元。
3、 为现有侨资企业服务。市侨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的
意见》 ,初步形成了工作制度;全年深入侨资企业走访173次,参加全市三资企业调
查活动4次, 处理来信来访90件,帮助侨资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还举办了侨资
企业联谊晚会,活跃了外方人员的业余生活。为传播办得好的侨资企业的经验,吸引
更多侨商、港商来青投资办企业,市侨办会同青岛电视台拍摄了电视片《迅速崛起的
青岛侨资企业》。
4、 整顿和发展侨属企业,扶持归侨、侨眷生产致富。侨属企业经整顿后保留24
家,加上年内新办3家,共有27家,总资金827.1万元;全年营业额2913.7万元,税后
利润120.95万元, 创汇86万美元。还通过联系银行发放贷款4万元,解决化肥20吨、
柴油11500公斤以及提供科技信息、照顾子女就业等方式,扶持归侨、侨眷发展生产,
脱贫致富。在年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19名贫困归侨、侨眷中,已有11人超过500元。
5、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为归桥、桥眷办实事。全年市侨办接待来访810人次、来
信100余封,处结率为95%。为60年代初被精简的归侨职工1户3人解决了户口迁青并复
工复职的问题;照顾解决归侨、侨眷及其知识分子住房困难的46户,户口“农转非”
迁青落实户的3人,就业的46人,调动工作的7人;为华侨、归侨子女升学出具照顾证
明101人(其中高考照顾录取12人),按特事特办原则对3名重点人物子女分别照顾录
取到大学和重点中学就学。对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进
行了普遍调查。凡是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又能够解决的,有关单位已为17人改善了住
房条件,为工人调动了工作,为其3名子女安排就业。
6、辖属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1990年青岛中国旅行社接待华侨、外籍华人、
港澳台同胞3553人, 比1989年上升47.7%。青岛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年营业总额达
2729万元,比1989年增长265.3%;实现利税450万元,增长294.7%;创汇130万美元。
华侨饭店年营业总收入670万元,比1989年增长30%;实现利润150万元,增长24.6%;
创汇152万元外汇人民币。海天大酒店年营业总收入3670万元,比1989年增长60.7%;
实现利润272万元,创汇2567万元外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