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641&run=13

1990年全市安排科技攻关计划、 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海洋计划、软科学计划、
微电子信息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七类科技发展计划。农业技术开发得到发展,农业
科技推广网络进一步成型,农村社会化服务,初步走上了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经营
实体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轨道。市农业局
承担的“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 , 1990年在即墨、 莱西、 平度等13个乡镇开发了
11.47万亩,一季作物平均产量达到595.26公斤,其中平度市仁兆镇2.1亩高产攻关田,
在全市首创一季作物过吨粮的最好水平,为组织大面积高产开发取得了经验。胶州市
供销社承担的“外引马铃薯良种引进及试管脱毒繁育”项目获得成功,引进的良种品
质好, 生育期短,产量高于当地品种30%以上,适合加工出口。市农科所和胶南市农
技局联合承担的“矮化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开发,对矮化砧木的砧穗组合,栽培
密度整形修剪, 以及矮砧苹果对矿质无素的吸收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来建立矮化苹
果试验园100亩, 推广13万亩,增产5625万公斤,增加收入9898万元。胶州市农牧局
和市农科所合作开展的“里岔黑猪选育提高技术研究”,利用有特色的当地猪种进行
选育,4年繁殖推广商品瘦肉猪43万头,增产商品瘦肉3225吨。
科技攻关计划,围绕优化产品结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进行的科技攻关和开发,
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开发了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
的新型产品。青岛电冰箱总厂开发的BC160/BD85型组合电冰箱,设计先进实用,既可
分开又可组合,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销售4.7万台,实现产值7800多万元,利
税376万元,创汇262万美元。二是为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注入了活力。青岛通用机械
厂为适应国家对氮肥厂改产尿素的要求,满足农民对优质化肥的需求,进行的“年产
4万吨尿素成套设备” 开发,已在国家招标会上中标。三是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
档次。即墨真丝针织厂开发的“吊机圈绒系列产品”是一种弹性充足、悬垂性好的高
档面料, 已向日本销售3.4吨,换汇25.4万美元。四是一批高技术领域的攻关项目取
得进展。青岛大学研究的“单片机化学栅数显装置”,作为新型的线位移测量数学显
示装置,可以取代加工机床的丝杠旋转刻盘,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青
岛轻工研究所的“酶的固定化技术应用研究”用于啤酒澄清,有效地解决了啤酒冷混
浊问题,提高了啤酒的稳定性,延长了贮存期,降低了啤酒生产成本。五是一批节能
降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胶南黄海海藻工业公司研究的褐藻胶生产中联产碘
试剂,碘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7%以上。年获利税369万元。
海洋科技计划在提高海洋开发综合效益方面取得了好成绩。即墨崂山水产部门进
行的“生态系养虾试验”,通过在虾池中培养和增殖浮游生物和贝类,改善对虾饵料
结构,减轻了池底污染,平均亩产对虾130公斤,亩经济效益1040元,饵料系数为2.2。
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这项成果推广将对整个对虾养殖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青岛大
学开展的“创伤愈合海绵研究”:已完成实验室试验,取得突破,制成的创伤愈合海
绵,除具有抗菌、止血的功能外,还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增长加快伤口愈合的特性。中
科院海洋所承担的“沙丁鱼场卫星遥感测报研究”。通过对美国NOAA卫星资料的分析
处理,成功地进行了沙丁鱼场测报,缩短了备渔和侦鱼时间,青岛市水产局试用后获
鱼量提高30%。 这项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海岛调查工作完成了三个航次海上42个断
面的观测, 进行海上飞行1851海里,获得各学科样本和资料2.9万个,基本掌握海岛
自庶状况,对海岛周围海域环境有了基本全面的评价。
1990年,星火计划向双层经营、规模经营和支柱产业的方向迈进。以胶南四纺机
为龙头组建的青岛星火纺机纺织集团,先后开发了“麻棉混纺纱”、“苎麻梳麻机”、
“苎麻开批机”等星火项目,带动了当地乡镇企业,形成了规模效益,1990年完成工
业产值1.2亿元, 实现利税3000万元。即墨市节能环保机械设备厂开发的“液压自动
反烧机”系列产品,在全省推广两千多台,年节煤30万吨,价值3000余万元。青岛路
面机械厂开发的“LX500型路面铣创机”,每台班的工作量相当于人工作业的200多倍,
可降低养路成本70%, 是国产现有养路机械中较理想的设备。即墨市甲壳质厂利用蟹
壳等下脚料开发的“甲壳质”产品已向日本出口,当年创汇6.2万美元。
火炬计划中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
作用。前哨机械厂开发的“EC系列精密三座标测量机”,可用于形态复杂零部件的自
动测量。 在此基础上, 该厂又试制了国内第一台计量型三座标测量机,测量精度为
0.1微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开发的“YX101单导心电图机”技
术先进,使用方便,是国际中标项目,已经出口创汇。青岛晶体材料厂开发的“彩色
水晶” ,形成年产7.5吨的生产规模,年创产值300万元。利税140万元。为更好地实
施火炬计划,全市还有计划地对科技开发实体、企业和管理部门和部分经营管理人员,
进行了火炬计划培训。
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90年市政府
专门召开了微电子技术经验交流及优秀成果奖励大会,17个单位介绍了应用微电子技
术的先进经验,有19项计算机优秀成果获得了奖励。同泰橡胶厂“分布式橡胶制品硫
化控制“多级管理系统” ,通过对110台内胎硫化机采用微机控制,解决了产品“欠
硫” 和“过硫”现象,保证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能源,年新增产值366万元,新增利
税108万元。1990年青岛市橡胶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已有45%的可控硫化设备采用了微机
控制。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视机厂1990年分别完成了“电冰箱型式试验系统”、
“电视机电路CAD辅助设计系统” 。电冰柜厂开发的冰柜生产线自动检测系统,解决
了引进生产线检测能力不足的“瓶径” 问题,提高检测能力2倍多,产品合格率提高
0.9%,仅此一项年增产值1800万元,新增利税165万元。建材行业已在80%的县以上水
泥厂实现了微机对水泥的配料、水泥预加水成型、水泥磨机负荷等工序的自动控制,
显著改善了生产环境和工人劳动强度, 年节电120万度,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实现
新增产值2400万元,新增利税365万元。1990年全市共组织了600多人进行计算机专业
技术培训, 有239人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取
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计算机的开发应用积蓄了后备力量。
1990年青岛市恢复建立了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该计划分两个层次:一是国家重点
推广计划, 1990年已列入6项、地方切块项目3项,共争取国家贷款535万元,地方匹
配资金305万元; 二是市重点推广计划,共安排11项,其中农业3项、工业8项。这些
推广计划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增产值5000万元,利税680万元,节汇240万美元,增产
粮食1.1亿公斤,还可节约大量的钢材和电力。
在实施各类科技计划的同时,软科学研究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取得
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青岛市宏观经济模型”、“青岛市开发高新技术可
行性研究”、“青岛市城市交通现状调查和综合洽理方案研究”、“青岛市中近期能
源对策研究”等研究成果,已被领导及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
1990年青岛市科研机构改革工作,重点抓了市属科研机构和厂办科研机构的建设。
市属科研机构的改革,通过“双放”(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双包”(所
长承包经营责任制、课题承包责任制)“双人”(长入经济、进入企业),增强了活
力。 市属44个科研机构中有16个实行了所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占36.4%;有18个做到
了经济完全自立,占41%;有4个所进入了企业或企业集团。与科技体制改革前的1984
年相比,科研机构增长了50%;职工总数增长24.3%,其中科技人员增长155.6%;承担
的课题增长33%; 收入总额增长81.94%,其中技术性收入增长888.9%;固定资产增加
52%。 科技成果的水平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化工研究所研究出橡胶助剂,投产后,使
生产厂的产值翻了1番。 半导体所研制的各种系列高阻抗运算放大器成功地运用于
“亚洲一号”、“风云一号”卫星和“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发射,受到航天部的
表彰。 电子研究所开发的“4米光导纤维传像束”得到国家的重视,决定投资扩大生
产规模。 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在科技体改中有了较大发展,全市171个大中型企业有97
个企业建立了105个厂办科研机构, 拥有职工3380人,形成了具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
的队伍,具备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比较灵活,是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990年市科委选择了机械、化工、纺织、家电等行业14个开发能力较强的厂办科
研所作试点,在厂办所隶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独立,享受市属科研机构的
优惠条件。科研任务立足本厂,面向行业和社会。青岛西装研究所投资80万元,引进
法国“力克”服装辅助设计电脑系统,使产品开发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岛铸造
机械研究所引进国外技术软件,开发成功·有当代国际水平的新型清砂机。
引进国外智力和科技外事工作由引进国外科技人员咨询转向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
和经贸合作。 1988年以来,青岛市从美、日、加、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40多
名科技专家,在机械、食品、农业、科研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进行了技术指导,并派
出30多名科技人员到国外实习培训。南墅石墨矿两次聘请日本专家,在累计不到40天
时间里进行了124个条件试验和配比试验, 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使该矿承担国家下
达的彩电显像管石墨乳研制任务取得重大进展,青岛建材一厂利用日本专家的技术,
研制成功“水性漆”,改“油漆”为“水漆”,无污染、无危害、使用方便,是国际
外用涂料的新产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由智力引进发展为资金引进,与日本麒麟啤酒
公司联合兴办了农业高新技术合资公司一青岛国际种苗公司,为青岛市引进生物工程
技术,实现农作物种子后加工处理技术现代化和蔬菜种子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青岛市还派出人员,参与了联合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管理项目”考察活动。
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与奥伯特和达埃劳格公司实现了国际科技经济信息联机并网,已提
供科技文献和信息3万多份。
为使继续教育走上法制的轨道,市科委制定了《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
规定》和《专业技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驻青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群众团体的作用, 发挥优势为青岛市继续教育做贡献。 市科协的科技干部进修学院
1979年创办以来, 先后举办了英语、日语、法语等6个语种及工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电子线路、研究生数学等26个专业,共702期,培训人数34600人次。还举办各种专题
学术讲座60多期,培训6600多人。青岛市经贸委采取委托培训的办法,委托青岛大学
开设了财贸管理、外贸英语、行政管理等专业,培养了一批外经外贸人才。1990年,
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先后向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选派
了28名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留学进修。
根据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分布面广的特点, 1989年9月,市科委与市广播电视局
联合开办了《科技英语》电视讲座,报名参加学习的达9000多人。经过一年的学习,
有5000多人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1990年12月与青岛化学石油工业公司,青岛电视大
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化工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组织了化工系统的中青年科技
骨干240多人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