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96&run=13

1990年,青岛市乡镇企业进一步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把外向型经济作为
全市乡镇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大措施搞好突破,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出口创汇
产品生产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并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确定的目标:
1. 出口产品高速增长。全市乡镇企业出口产品生产值完成14.12亿元,比上年增
长28.3%,比“七五”计划指标超额48.63%;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2.59亿元,
比上年增长30%,其中直接出口值8.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1%;整个“七五”期间,
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增长13.3倍,年均递增70.29%,比乡镇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
高出2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乡村两级工业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
2.66个百分点,已由“七五”期初的5.19%上升到14.3%。
1990年青岛市乡镇企业外贸出口生产的特点是: (1)出口企业规模扩大,重点
乡镇和骨干企业增加。 全市有4个县级市、区(平度市、崂山区、即墨市、胶州市)
的出口交货值突破2亿元, 其中平度市达到4.06亿元; 出口交货值超过千万元的乡
(镇)已达38处,比上年增加8处,其中出口交货值超过5000万元的乡(镇)有5处;
出口交货值超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87个, 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出口交货值超过千万
元的企业达22个,比上年增加5个。(2)出口产品渐趋优化,逐步形成了资源加工型、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结合型的产品结构。各级主管部门注重发展内配套型,外加工型
及“两头在外”型企业,较快地形成了一批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如胶州市的金冠帽、
工艺发制品、氨基酸,崂山区的海藻酸钠、活络扳手、索具、针棉织品,即墨市的花
生制品、印染布,胶南市的手推车和平度市、莱西市的石墨制品等。针对国际市场的
变化,不断地开发出口创汇新产品,并把重点放在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上。集装箱汽车
架、钢锯架、三用剪板机、混砂机、氧化锌、膨化石墨、水泥的出口,都有新的进展。
(3) 工贸结合进一步发展,工贸联营及长期购销合作扩大。到年底,与中央、省、
市外贸公司联营的乡镇企业达46个,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紧密结合,既稳定了供货、
外销关系, 又促进了生产和出口的共同发展。(4)坚持以本口岸为主,多口岸多渠
道出口。在充分利用省、市外贸公司两条渠道的同时,想方设法多口岸、多渠道增加
出口。全年在市外口岸出口达8000万元,约占直接出口的12%。
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共接洽外商2400余人次,洽谈项目270
多个。 已批准签订外经项目26个,利用外资总额达2257.34万美元。其中,中外合资
项目12项,总投资2240.76万美元,外商投资1070.57万美元,占48%;外商独资项目7
个,利用外资1104万美元,占“三资”企业外商投资金额的50.77%。“三来一补”成
交项目虽少但规模较大, 其中,“三来”项目3个,合同工缴费1918.6万美元,在进
一步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 开创了乡镇企业劳务技术输出的先例。首次商谈并签订2
个劳务技术输出项目。1990年底统计,全市乡镇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累计已达
61个, 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7783.09万美元。 其中, “三资” 项目33个, 总投资
7245.82万美元, 外商投资4998.6万美元,“三来一补”项目26个,设备价款和工缴
费收入2784.49万美元。
3.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年内,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银行、物资等
部门,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同时,深入出口企业调查指导,引导企业自觉增加投入,
加快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市农业银行仅对104户出口骨干企业就增加贷款8834万元,
使这些企业的出口创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平度市投入2400万元,重点改造石墨深加
工多增值, 使高碳石墨产量达到6000吨,比上年增长1倍多,全市乡镇企业出口交货
值比上年增长127%;出口企业的技改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仅崂山区的王哥庄化工厂和
崂山工具厂,1988-1990年三年来已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350万元,完成产值由1987年
的889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3149万元,出口交货值增加到4080万元。
年内,市有关部门还积极组织乡镇出口企业参加全国轻纺、机电、贸工农基地技
术改造项目招标。有5个企业在招标中中标,利用国家低息和贴息贷款521万元。累计
有17个企业在全国性出口基地技改招标中中标, 争取国家优惠贷款1785万元;有3个
企业先后被国家批准和命名为机电产品扩权企业,其中胶南隐珠车辆厂1990年被批准
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有5个企业被批准并命名为“贸工农”基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