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期间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89&run=13

“七五”期间,青岛市医药科研、生产、经营都有了较快发展。
生产经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2倍,平均每年增长24.55
%, 比“六五”期间增幅高6.45个百分点。其中,国营工业增长1.38倍,平均每年递
增18.92%。集体工业由小到大,发展迅速。集体工业产值占系统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由1985年的48.4%增长到1990年的58.4%。 商业纯销售增长了2.13倍, 平均每年增长
25.61%, 比“六五”期间增幅高16.51个百分点。工商实现利税增长了2.36倍,平均
每年增长27.46%。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了医药生产力。自1987年起,青岛市医药系统国营、
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承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医药系统的发展。国营企业经过四年的
承包,实现利税平均每年增长19%。集体企业经过三年承包,实现利税增长了2.26倍,
平均每年增长48.33%。承包制促进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建立了以厂长(经理)
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激发了企业的内在动力,推动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职工生活。上一轮承包期中全系统
合计留利金额7822.8万元,归还贷款2287.5万元。进行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藻酸双
酯钠(简称PSS)、硫酸庆大霉素、磺胺系列改造等项目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商业服务质量提高,经营能力显著增强。固定资产增长了2.08倍,改造仓库7700
平方米,增设经营网点17个,并对部分经营网点进行了改造装修,适应了青岛市对外
开放和经营工作的需要。各医药商业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医药商业企业服务规范》和
《职业道德规范》,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搞好优质服务,把
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努力做好重大疫灾情的急救药品供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好评。
基建、技改和利用外资有长足发展。全系统共实施基建、技改项目34项,总投资
7673.2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007.2万元。重点放在磺胺系列药物、输液、抗菌素、海
洋药物、中成药、电子医疗仪器生产能力的扩大上,对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和增强企业后劲起到了积极作用。五年间全市医药工业完成的技术改造项目可新增产
值约7000万元,新增利税1800万元,新增化学原料药生产能力1000吨,输液600万瓶,
粉针4000万支,水针24万支,片剂5亿片,医疗器械1500台(件)。按照GMP要求,改
造了青岛制药厂的输液车间,对青岛中药厂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粉碎、提取、浓缩、
烘干、制丸、压片等工序更新了技术和设备,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中西药品质量。
充分利用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外经工作,达成技贸结合项目1个、
创办合资企业2个、合作经营项目1个,共引进外资2300多万美元。通过引进技术和国
产化活动,提高了青岛市电子医疗仪器和中成药的生产水平。同时,化学原料药、中
成药和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也逐年增加。
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科技进步有了新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
《实施办法》,积极推行GMP和GSP,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努
力抓好质量教育、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和质量信息工作,使产品质量
有了很大提高。到“七五”末,全系统共有优质产品45个,优质产品覆盖率达到12.3
%。其中:国优1个,部优6个,省、市优38个。全市医药工业已由主要依赖扩大外延、
追求速度逐步转到注重技术进步、讲求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完成新产品开发45项,
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7项,填补国内空白的10项,填补省内空白的33项,获得部、省、
市科技进步奖和省、 市优秀新产品奖53次,有2种心电图机成为替代进口产品,有些
产品多次在国内国际展览会上或国际招标中获奖或中标。 1987年PSS在南斯拉夫国际
博览会上获金奖, 1988年长效消心痛缓释片和PSS在全国首届“百病克星”大奖赛中
获金奖。 1989年微循环综合参数测试仪在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获铜牌奖,FX-101
心电图机分别在1987年、 1989年两次国际医疗仪器招标中中标。1990年PSS又获全国
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金箭金奖, 1986年肤螨灵在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
“七五”期间开发的PsS、法莫替丁、硫酸小诺霉素、缓释制剂、心电图机、B超、监
护仪等新产品,为青岛市医药系统在九十年代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
的决定》,全系统已有2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有5个企业进入了省级先进企业
行列。
职工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1990年, 青岛市医药系统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达到
2460元,比1985年增长53.8%,平均每年增长8.99%。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全
系统共购买或建设职工宿舍2.3万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
全市医药系统经过“七五”期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基础依然薄
弱。一是化学原料制药的骨干企业少,品种单调,二是专业制剂企业,设备陈旧,工
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老化。三是商业企业在营业设施,仓库、网点设置建
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沿海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