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59&run=13

1. 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七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1亿多元用于化
工企业的技术改造。直属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完成基建技措项目80余
项。 形成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有: 纯碱10万吨、久效磷1400吨、呈色剂60吨、烧碱
2.5万吨、漂粉精5000吨、聚丙烯5000吨、双氧水4000吨、氯化钙2万吨,粒状碳酸钡
3000吨、苯甲酸钠800吨、白炭黑1000吨、乙奈酚700吨、促进剂MDM600吨。此外,还
增加了自备发电装机总容量2.4万千瓦。
2.科研开发进展顺利。1990年,市公司先后制订了《科技开发基金管理办法》和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召开两
次科技大会和开展“科技月”活动、使“科技兴化”工作落到了实处。全年共开发科
研项目57项。其中,新产品46项,鉴定20项,投产27项,投产率达72.97%;完成产值
3039万元,实现利税602万元,创外汇56.1万美元。
3.对外开放有了长足发展。“七五”期间,全系统先后签订外经项目21项,利用
外资2854万美元。 其中,引进技术设备项目14项,利用外资项目7项。1990年,完成
了青岛泡花碱厂与美国西方化工公司合资的合同签约工作,成为青岛市首家实行“嫁
接” 的老企业。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了3万吨硝酸项目。“七五”期间,直属企业累
计出口产品产值完成3.22亿元。1990年完成7552万元,比1986年增长1.6倍。
4. “三废”治理效果明显。“七五”期间,全系统用于101个环保治理项目的投
资为846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白泥、电石泥、硫化氢等几个比较严重的污染源的治理,
完成了化工部、省、市政府限期治理的14个重点项目,并在环保科研和资源综合利用
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氯丁橡胶高浓度含盐废水生
化处理,染料废水加压生化处理、铬渣制矿棉、硫化氢制硫酸等治理技术和项目,在
国内居领先地位,粉煤灰制砖项目已投产。1990年,全系统回收可利用的产品14万吨,
完成产值4000万元, 创利润1999万元,分别比“六五”末提高72%、327%和322%。废
气、废水、废渣的治理率也由“六五”末的40%、4%和80%,提高到“七五”末的95%、
55%和90%。 “七五”期间,全系统共有11个企业创办成“清洁文明工厂”,3个企业
创办成化工部六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