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船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43&run=13

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98万元, 为年计划的137%,比1989年增长22%;实现利
润1085万元, 为年计划的217%,比1989年增长50%;利税总额为1682万元,比1989年
增长4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164元, 比1989年增长20%;直接创汇419万美元,比
1989年增长32%; 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得“青岛市1988~1990
年度先进单位”、青岛市1990年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金马奖”、“丰收杯”、“技术
进步杯”等多项荣誉。
1990年,该厂的经营方针是:继续确保修船,带动两翼(造船、玻璃钢艇)起飞,
开发支柱产品,开拓外向合作,加强企业管理,积极节约挖潜,推进技术进步,提高
企业素质。
修船, 1989年就已超过工厂设计生产能力的1倍以上,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很大。
1990年该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努力缩短修期,提高船坞利用率。(2)在确保
国内远洋船修理的同时, 扩大外轮修理。(3)开展航修业务并借用海军基地修船设
施联合修船。(4)开辟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工程。从而使修船局面有了新的开拓。
全年共修理各种船舶64艘,修船产值7157万元;修理外轮14艘,直接创汇340万美元,
占修船产值的23%以上;有3艘船舶被评为部优工程。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继
续保持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修船前三名的水平。
造船,在市场继续萧条的情况下,设法承揽钢结构工程和多种经营项目,先后完
成了港务局粮仓、 第二套轻烃回收模块装置和3艘渔轮的建造,实现了年度计划。该
厂自行设计的国内首创式“船舶横向翻转滑道下水”新工艺,完成了模型试验,通过
了专家会方案审定,正在进行施工。为工厂发展造船提供了有利条件,被中国船舶工
业总公司确定为建造5000吨以下中外船舶的11个厂家之一。
玻璃钢产品又增加了许多新品种。 继BH-6、BH-7、BH-8救生艇已形成批量生
产和出口能力外,又开发出国内急需的小型BH-R5救助艇和高速侦察艇;针对国际航
运界对高技术、 高性能救生设备的需要,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BH-F7.8M自由抛落救
生艇, 同时获得英国LR、挪威DNV、中国ZC三家船级社的认可和产品合格证书,产品
达到国际近期先进水平,填补了亚洲地区自由降落救生艇生产的空白。与济南鲁滨汽
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玻璃钢车体微型汽车, 已成功地完成了1万余公里的路试,通过
了省科委、省交通厅组织的鉴定。该厂跨转1991年的产品定单近千万元,生产保证系
数达到90%。
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企业升级整改重点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有
了明显起色,分别获得青岛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质理管理奖”。
该厂1990年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及与“六五”末相比的增长率和“七五”期间平
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 工业总产值增长214%,平均每年递增25.7%;利润增长184%,
平均每年递增23.2%;利税总额增长263%,平均每年递增29.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198%,平均每年递增24.4%;创汇增长10倍,平均每年递增61.3%。
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硕果累累。基本实现了坞修机械化,建立了若干个专业化
维修站和电算系统,实现了从普通船舶的常规修理向高度自动化的科学考察船、集装
箱专用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工程的过渡。世界第一艘极浅
海步行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成功奠定该厂造船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玻璃钢救生艇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BH产品系列并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占领了一定的市场,成为工厂的支
柱产品之一。在大型钢结构件、人行立交桥、平板硫化机、轻烃回收装置等新产品的
开发方面已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和较大的优势。
年内,质量、安全管理已经达标;计量、档案、设备、物耗、财务等项专业管理
通过了国家二级企业的检查验收;能源管理获得“国家一级节能企业”证书。企业综
合管理已全面做好晋升国家二级企业的各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