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市一轻局系统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28&run=13

1990年底,市一轻局直属单位有31个,其中企业24个,事业单位(研究所、学校
等)7个,共有职工32518人。市郊各市、区归口企业30个,职工8490人。全年完成工
业总产值10.17亿元(1980年不变价) , 其中局直属企业7.70亿元, 分别为上年的
104.4%和101.6%。局直属企业实现利税6187.7万元,为上年的71.54%;销售收入完成
75699.1万元, 为上年的102.1%。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4.12%,比上年提高0.82个
百分点;优质品产值率为40.16%,比上年提高2.93个百分点。
根据市场的供需变化和产销衔接,全局在组织生产中,及时进行协调和平衡。重
点计划安排的20种主要产品,比上年增长的有手表、火柴、饮料酒、味精、日用玻璃
等8种;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有精甘油1种;比上年下降的有缝纫机、木钟、肥皂、三胶
等11种。
1990年面对市场疲软、许多企业资金匮乏、产品销路不畅等不利因素,市一轻局
系统积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1继续转变机关作风,坚持“四到现场”。(1)到现场
办公。由局领导组织计划、财务、科技、供销、技术改造等部门到矛盾突出的企业现
场办公,加强协调,在市政府支持下,为青岛缝纫机厂、青岛味精厂等18个企业解决
了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近2000万元以及原料、物资、技术工人、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
(2) 到现场调度。由分管局长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到有关企业进行促使产、供销
平衡的现场调度。 (3)到现场抓管理。将全局提出的现场管理细则,逐项分解到每
个企业,并组织力量到企业进行月检查季评比。(4)到现场沟通。为加强工商协作,
促进销售, 全年邀请商业部门举行恳谈会5次,并与商业、供销、批发部门建立了密
切的供销关系; 组织和主办了7次展销会和订货会,成交额近1.5亿元。2抓好技术改
造和技术引进的重点项目。先后上马并发挥不同程度效益的有味精二、三期工程,断
奶食品、干燥蔬菜二期工程,软面抄、大香槟酒生产线,夹馅饼干生产线,瓦楞箱板
纸生产线等10余个项目。 3调动职工积极性,组织开展了“金马奖”社会主义劳动竞
赛。经考核评比,青岛食品厂、青岛手表厂、青岛肥皂厂获“金马奖”;分获不同奖
杯的有8个企业,获奖面达33%。
在全市统一筹划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中,11月22日市一轻局所属的青岛酒
精厂划入青岛啤酒厂;11月23日所属的青岛制笔总厂第二分厂(原青岛圆珠笔厂)被
市机械行业中生产经营较好的青岛钢球厂兼并。
按照轻工业部的要求与市政府的部署,全系统组织了“八五”规划的论证和制订
工作。共规划了85个项目,基本设想是根据对国内外市场的预测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加快技术进步,突出抓好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三高”产品,抓紧形成
“全系统有拳头产品,各行业有主导产品,各企业有骨干产品”的新格局。并提出了
建立7个集团,1个基地和若干骨干企业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