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期间工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12&run=13

“七五”期间,是青岛市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198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
突破100亿元(新口径,1980年不变价),1988年即突破200亿元,发展速度开始赶上
或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七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1%。这期间,
重点抓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累计完成生产性技改投资30.5亿元,竣工项目1314
个。其中完成技术引进项目262个,投资11.7亿元,用汇2.04亿美元。全市90%以上的
市属企业技术装备得到明显改善,150多个骨干企业达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水平。
近几年全市新增工业产值的60%以上来自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带动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 全市优质产品产值率由
“六五”末的23%提高到34.8%;优质产品产值由“六五”末的23亿元增加到65.6亿元;
已有15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62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100多种产品获部、省优称号,
670种产品获市优称号; 20多种产品在国际评比或招标中获奖、中标;31种产品被青
岛市政府授予“青岛金花” 荣誉称号;累计开发新产品3095种,新花色、新品种5万
多个;215种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125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
这期间, 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每年递增17.9%,1990年
达到22.62亿元。 其中轻纺产品占47.92%,工矿产品占16.22%,手工艺品占13.62%,
农副产品加工占14.81%。承担出口商品生产的厂家达739个,出口商品561种。
部分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改善。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每年递增1.47%,
1990年达到21.73亿元, 其中地方国营工业企业7.8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递增
8.7%, 1990年为24503元; 1990年资金利税率为14.14%, 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为
17.66元, 比“六五”末下降幅度较大;1990年各市、区属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耗
标准煤2.25吨,其中万元产值耗电1788度,耗自来水44吨,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节能
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