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303&run=13

1990年,胶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社会总产值46.2亿元,比
上年增长19.8%;国民总收入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国民生产总值14.8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 工农业总产值32.6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在1980年的
基础上翻了三番,比“六五”期末的1985年增长了3.3倍,比上年增长19.1%;财政收
入7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0.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1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城乡人民储蓄年末余额4.47亿元,
比上年增长36.9%。
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通过“齐鲁杯”、“琴岛杯”城市“三上”活动的开展,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荣获“齐鲁杯三上活动先进城市”称号和
“齐鲁杯”城市三上规划优胜奖,以青岛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琴岛杯”。年初
确定的改造市区和乡镇道路、配套开发生活小区、胶州公园三期工程建设、改善中小
学办学条件、卫生改水等有关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年
内整修硬化路面38万平方米,喷塑、粉刷楼房225座、新增公共绿地8.6万平方米,消
灭卫生死角443处。 1990年,共投资857万元,新建住宅4.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
居住面积达到9.2平方米。 广泛开展了乡镇驻地一条街容貌达标工作,村镇规划、建
设走上正规。农村新建住宅61.4万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平方米。
科技工作以实用性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为重点,探索了农科教统筹、科工贸
结合的有效途径,组织实施了“燎原计划”,开发科技攻关项目30项,取得各类技术
成果25项, 其中4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情报奖和计算机优秀成果奖。1990年
全市有科技人员12849人, 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144人。 卫生事业步入新起点。
1990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 年内完成33个村的卫生改水工作,新增受益人口
29940人,全市已有411个村庄、316080人(农村人口)吃上了安全卫生水。全市卫生
机构100个, 其中市级以上84个,乡镇级16个。全市医院共有医务人员1833人,床位
1563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 竞技性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1990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73次, 参赛18500人次,破胶州市纪录54人次。年内向省、
青岛市输送优秀运动员3名。 徐坤获亚运会女子柔道预选赛第二名,王学勤获全国女
子举重比赛第三名,张宇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摔跤比赛92公斤级第六名。
文化事业逐步完善。全市逐步形成以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化馆、图书馆、博
物馆、电影院、画院、茂腔剧团、文化站等机构为主的较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年
内完成图书馆大楼一期工程建设。试刊发行《今日胶州》,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