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98&run=13

1990年,平度市全市社会总产值由1985年的19.6亿元增长到59.2亿元,年均递增
24.7%;国民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3.8亿元,年均递增17.6%;国民收
入由1985年的9.3亿元增长到20.6亿元, 年均递增17.2%; 工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
13.9亿元增长到39.37亿元,年均递增22.5%;工农业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44:56变
为79: 21。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11亿元,比1985年增长
3.6%,年均递增0.7%;农业总收入达到26.8亿元,比1985年增长129.1%,年均递增18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七五”期间,市、乡镇、
村和农户4个层次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达12230多万元,投工6456万个,完成
大小水利工程35000多处。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配套的农机农电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到1990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7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57.2%;全市95%的村
庄已经通电, 装机容量达到28.2万千瓦,增长67%。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五年间
市以上投资4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优质小麦基地、以工补农商品粮基地、优质棉基地、
优质苹果基地、畜牧良种繁育基地。粮、棉、油生产跨入全国百强大县行列,油料产
量名列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名列全国第八,棉花产量名列全国第七十四位。林、牧、
副、 渔各业全面发展。5年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9.3万亩,新建、改建农田林网
80.8万亩, 发展桑园2万多亩,全市林木覆盖率由1985年的15.2%提高到18.6%,果品
总产量1990年达到6462万公斤,比1985年增长14.7%。5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
产交售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农业先进县等称号。工业生产克服各种困
难, 实现了速度效益双增长。199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9%,是1985年的5倍,“七五”期间年均递增38.7%;市属、乡镇和村办工业1990
年累计实现利税26598万元, 比上年增长4.3%。“七五”期间全市共投资4.46亿元,
新建、扩建和改造了化肥厂、棉纺厂、电子材料厂、啤酒厂、酿酒厂、水泥厂、大理
石厂、肉联厂、冷藏厂、植物油厂、市金矿和一批中型石墨矿等骨干企业。到1990年
底,全市乡镇以上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已达6.3亿元,是1985年的3.5倍;全市共有
省级以上先进企业21个, 其中国家二级企业5个;有78个产品、98个品种获青岛市级
以上优质产品, 其中黑鲤牌中碳磷片石墨获得国家金牌奖,银光牌311雪花白理石板
和白鸽牌滑石粉获得国家银牌奖。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市外
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连续五年过亿元, 1990年突破2亿元,达到2.23亿元,“七五”
期间年均递增29.2%。 “七五” 时期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资合同16项, 合同外资额
1090.34万美元; 兴办合资、独资企业6处,总投资达2145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794
万美元。流通领域不断拓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199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76888万元, 比1985年增长73%,年均递增11.5%。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明显
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收入9311.6万元,是1985年的2.03倍,比上年增长9.8%,实现了
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城乡年末储蓄余额达到7.68亿元,是1985年的4倍多,年均递
增33%。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26元,比上年增长6.0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
善。5年来,市区共新建住宅16.7万平方米,6.7万户农民新建或翻建了住房。各项社
会事业蓬勃发展。5年来共完成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项目130多项,完成重点科研
攻关项目100项(次) ,其中有2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教育事业坚
持三教统筹,三位一体,三级齐抓,积极稳妥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巩固发展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七五”期间获得了
全国“教育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扫除文盲先进县”等光荣称号。计划
生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199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1‰,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
划指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