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气象事业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9&run=13

加强天气预报服务。突出了气象业务建设和责任目标管理,开展了“汛期百日降
水预报竞赛”及“全市地面测报技术考核,”大大提高了气象业务技术水平。采取挖
掘内部潜力、争取地方支持的办法,引进天气图微机、屏幕彩色显示软件,高频通讯
系统,促进了气象监测、预报质量的提高。
1990年青岛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气象传真、农业气象等均达
到上级规定的“一级目标” 。全市有21人次创造了“连续百班无错情”、3人次创造
了“连续250班无错情”,崂山区、胶州市、莱西市气象局,首创“集体百班无错情”
的好成绩。青岛市气象台的城市电视天气预报准确率,荣获全国35个城市第一名。
公众气象服务。1990年,青岛市气象部门把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列为中心,狠抓了
灾害性天气和农业气象服务。在年初组织全市气象专家共同研讨,向党政机关和生产
指挥部门提供了《1990年青岛地区天气趋势和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气象决
策意见。 5月又提供了《汛期雨量分析预报》,并多次在全市防汛、防台风等会议上
全面介绍天气趋向及对青岛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气象预报准确,崂山水库少泄
洪800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省资金240万元,多次受到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等部门的表扬。
在农业气象服务中,重点开展了气候年景评估、春播、秋播气象条件分析、小麦卫星
遥感及气候产量预报、 墒雨灾情预报等服务,特别是6月麦收连阴雨、连晴天的关键
农时预报服务,得到干群交口称赞,俞正声市长、徐世甫副市长在市委扩大会议上表
扬气象部门的服务工作。青岛市气象部门还努力加强了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纪
念世界日”、学术科普报告会、“国际减灾10年活动”(1990年为第一年)、“气象
与健康知识竞赛”、气象夏令营、编印出版《科技与减灾》书籍、制做专题科普电视
片等多种形式广泛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进行气象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
专业气象服务。1990年,青岛气象部门采取提高专业预报服务质量、扩大完善天
气警报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巩固用户密切联系等措施,使全市的专业气象服
务效果有了较大提高, 专业服务的经济效益较1989年增长了46.4%。崂山区气象局依
靠地方政府,加强行政指导,增进用户往来、延长合同期限。对困难用户收费实行了
减、缓、免等办法,使专业气象服务持续稳定发展,专业服务合同总额继续居全国前
茅。青岛气象部门还开拓了服务领域,在劳动、保险、消防部门支持下,开展了全市
范围“避雷设备安全检测”专业气象服务项目,并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气象科学研究。1990年青岛市气象部门科学研究共完成了7个项目:(1)青岛市
大气污染气候因子分析;(2)黄渤海主要渔场强风预报;(3)青岛市人工增雨潜力
及效果分析;(4)人类活动对青岛市气候影响初步分析;(5)青岛市大气中“二氧
化硫”浓变预报;(6)青岛市冰雹天气预报方法初探:(7)气象条件对秋蕃茄的影
响研究。 1990年,青岛市气象部门有3篇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获青岛市自然科学首届
优秀学术论文奖。
人工影响天气。1990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省、市人工降雨领导小组的领导
和海军北航部队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建设、业务流程、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外场作业
初步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1990年青岛市人工降雨作业具有动手早、架次多、效率
高的特点。 全年共进行了6次飞机人工降雨作业,高空降雨作业15架次,飞行时间达
24小时9分钟,使青岛地区10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平均增加雨量25.5毫米,其经济
效益约为500余万元。
1990年下半年,青岛市人工影响天气的领域开始向人工消雹方面扩展。青岛市气
象部门,已组织气象科技人员,深入青岛地区冰雹灾害严重的平度、胶州、胶南等市
调查冰雹的成因、时间、路线及冰雹发生的规律和造成的灾害,为开展青岛人工消雹
工作做好了科学技术准备。青岛市人民政府已正式批准在平度、胶州、胶南三市开展
人工消雹试验作业的实施方案。有关市已于1990年将人工消雹的领导机构、人员组织、
高炮购置、炮点设置、经费开支逐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