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革耕作制度,深挖粮油增产潜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89&run=13

胶南市地处沿海丘陵地带,有耕地107.7万亩,其中丘岭地占70%以上,人均耕地
面积1.28亩。针对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油生产发展缓慢的实际,胶南市大力推行耕
作制度改革,使全市的经作方式日趋科学合理,复种指数明显提高,为挖掘粮油增产
潜力开辟了新的途径。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一改三年缓慢增长局面,登上了新台阶,
总产量达到43.33万吨,比1989年增长13.5%,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
其中夏粮总产18.1万吨, 比1989年增长25.1%,受到国务院的表彰。花生生产继1989
年进入国家第7位后,实现了总产、单产双突破,分别达到8.47万吨和253公斤,增长
17.4%和15%。主要做法是:(1)破旧立新,开辟粮油生产的新途径。提出了“三压、
二改、一提高”(压缩春玉米、春花生、地瓜面积,改夏直播玉米、花生为麦田套种,
提高复种指数)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改革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
实行以小麦为主体作物的小麦、玉米、花生间作,改夏直播玉米、花生为麦田套种,
改二年三作为一年二作,对于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光能和降水等自
然条件,深挖土地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大意义。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引导,
全市干部群众明确了改革耕作制度的战略意义,从思想上为改革耕作制度扫清了障碍。
(2)因地制宜,择优确定作物种植模式。择优确定了3种种植模式。一是对肥水条件
较好的平原洼方采取“六·二”式播种方式,即播种六行小麦,套种两行玉米间作大
豆, 实行一年三作三收。1990年,全市平原洼方大面上采用这种方式,有6万亩亩产
过吨粮,周期产量非常理想。二是对中产田采用“四·二”式播种方式,即四行小麦
套种两行玉米二作二收。 1990年,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的小麦、玉米单产分别达到300
公斤和500公斤,周期产量达到800公斤以上。三是采用“二·二”式粮油兼作方式。
即种二行小麦套种二行露地或地膜花生。1990年,全市通过大面积推行这种方式,不
仅充分发挥了小麦的边行增产优势,解决了山岭地夏粮产量长期上不去的问题,而且
基本消灭了夏直播花生, 实现了粮油双增产。(3)良种良法配套,在耕作内在质量
上搞突破。坚持在深耕细作的前提下,积极推广播种良种,以优取胜。全市以杆矮穗
大粒多的鲁麦13号、7号和烟农1064为小麦主要当家品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畦田
和条带麦田套种玉米分别选用紧凑型中、早熟品种和个体增产潜力大的平展型中、晚
熟品种;麦田套种花生一般选用个体紧凑适合密植的花37、鲁花9号和海花1号等中、
早熟品种。在播种时,根据每个品种的特点从严掌握,做到播种规范、密度合理,适
时足墒播种。在肥料运用上,坚持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施用,亩施有机肥2500公斤
以上,标准磷肥、氮肥分别过百斤,并且适量配施钾肥和在面上推广应用增产菌、粉
绣宁拌种新技术。
附:胶南市本届党政主要负责人名单
中共胶南市委书记 战德俊
中共胶南市纪委书记 刘锡政
胶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明顺
胶南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寿志
政协胶南市委员会主席 孙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