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68&run=13

1990年, 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99亿元。 比上年增长2.8%;社会总产值达到
8.98亿元, 比上年增长24.9%;国民收入达到2.6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工农业总
产值达到3.54亿元, 比上年增长20.8%, 比“六五”期末增长2.5倍。粮食产量达到
27568吨, 比上年增产5.2%;生猪存栏12659头,与上年持平,出栏15155头,比上年
增长14.7%; 各类肉类总产量1254吨,比上年增长14.4%;水产品总量22566吨,比上
年增长42%;果品总产量1348吨;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2.4%;农业总产值达到3921万
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交生产稳步发展。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10家,固定资产1.06
亿元,职工14809人。工业总产值314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区办工业10100
万元,乡镇办工业12609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878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8%、20
%和14.5%;实现利税2962万元,其中利润226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1.8%。
工业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为1.5∶1。以地毯、橡胶制品、电子、纺织、包装机械为
龙头的骨干行业正在形成。外经外贸迈出较大步伐,1990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到4250
万元,出口创汇817万美元。1990年全区拥有客货汽车1403辆,公路客运量129.7万人
次,客运周转量158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74万吨,货物周转量2936万吨公里,分
别比上年增长22.5%和11.6%。邮政电讯事业发展迅速,1990年,黄岛邮电局已有邮电
支局3个,代办所3个,乡村邮路增至128公里,3个乡镇开通传真,一个乡镇开通自动
电话, 农村电话机总数达到488部;继1000门纵横式交换机开通之后,2000门程控电
话于1990年12月顺利开通。 1990年, 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5.8万元, 业务收入
167.2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31%。城乡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135万
元、 比上年增长11%;集贸市场8处,交易额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共有商业网
点1925处,从业人员5830人。财政金融良好。完成工商税收4291.9万元,其中地方税
收2307.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18.3%;财政收入完成2220.9元,比上年增长
20.7%, 财政支出20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269万元,比年
初增长88%;全区城乡储蓄余额达13391万元,其中农民储蓄4705万元,分别比年初增
长45.7%和32.2%, 人均储蓄1395元,比上年增长44%。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
民人均纯收入982元, 比上年增长3.4%;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余平方米。教育事
业发展迅速, 现有成人教育中心1处,中等学校14所,小学40所,幼儿园89所,在校
生13228人, 教职工1180人;市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矿山冶金大学均在黄
岛设有大专班, 有140名学员获大专毕业证书,高教自学考试有37人获大专以上毕业
证书; 小学,初中入学率达99%,高中入学率达42%,全区脱盲率达99%;区实验小学
少先大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校改成绩显著,公办中小学校舍改造
首批通过省政府验收, 达优良标准。 各类各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有
2338人; 各种科技协会、 学会7个, 成员525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70%;从
1979年到1990年,有32项科技成果获市区科技进步奖。青岛电子元件六厂的彩电频道
开关项目,获全国彩电国产化三等奖。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青岛第一部区级
地方志《黄岛区志》通过省市专家评审;电视剧《乡里情》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
放,计划生育专题节目在省地方台优秀广播主持人节目评选中获二等奖。有业余体校
1所,各种运动场350个。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13‰。计划生育率达到99.7%
以上。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病床发展到185张,
村级卫生室115个, 每万人拥有医务人员35人,拥有病床20张。全区共创建市级文明
单位44个,市文明单位标兵9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