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复线全线贯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17&run=13

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始于1958年,初由北京铁道学院设计。翌年根据济南铁路
局提出的部分施工设计资料在黄台至历城间施工,1960年建成投产;同年开工(后改
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进行施工设计)的娄山至四方段,仅完成李村河桥墩及部分路基,
即因压缩基建投资于次年停工。1974年,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复工,由铁道部第四工程
局一处根据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的设计,在岞山-南流、益都-辛店、金岭镇-湖田、
周村-明水间施工,完成了部分路基、桥涵工程,1977年因调整建设计划停工。1978
年, 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再度复工,并于1980年2月列为
全路重点工程。为加强对这项工程建设的领导,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山东省胶济
铁路复线工程指挥部”,青岛、淄博、济南、昌潍等市、地和沿线各县(区)成立了
“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办公室”,直接领导、协助施工单位搞好土地征用、拆迁、补偿
及组织民工等工作。根据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的设计,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总投资13亿多
元,分两期进行施工:
第一期工程是济南至蓝村间, 包括北关至蓝村西复线、 东风和蓝村西编组场。
1980年3月, 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奉调与济南铁路局共同参加施工。至此,工程规模扩
大到济南至蓝村间334公里铁路线上。 济南铁路局投入施工力量约5800人,承担济南
至谭家坊段;第三工程局投入施工力量约7000人,承担谭家坊至蓝村段;铁道部第五
工程局承担电力、 通信、信号施工任务。另有民工约35000人承担土石方施工。1984
年7月21日, 济南至蓝村间复线开通,部分配套设施仍在续建。至1985年底,共完成
正线铺轨434公里,站线铺轨274公里,土石方总量1146万立方米;新建编组站、区段
站各1个, 中间站9个,扩建区段站1个、中间站27个;新建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237
座; 建成10千伏电力贯通线231.8公里和18个站的电气集中联锁;扩建工务、电务、
建筑、 水电段各1个,生产生活用房各18万平方米。根据原设计,第一期工程概算投
资为8.31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28亿元,尚余2亿元为配套和收尾工程费用。
第二期工程是蓝村至青岛间。全长49公里。包括四方至沙岭庄间复线、港湾站、
八号码头及客站改造等工程。仍由济南铁路局和铁道部第三工程局负责施工。济南铁
路局投入施工力量约2000余人, 承担沙岭庄至蓝村段; 第三工程局投入施工力量约
3000人,承担四方至沙岭庄间复线和八号码头及港湾站建设;两局还抽调部分人力投
入青岛客站的改造。 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 到1990年底, 共完成正线、 站线铺轨
142.234公里, 土石方184.747万立方米,新建大中小桥62座、3624.04延长米,涵洞
87座、 2323.04横延米,新铺道岔281组,建成各种用房111369平方米。5年共完成投
资26747.8万元。港湾站、青岛客站改造及部分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中。
1990年12月28日,胶济铁路复线全线贯通。结束了自1904年以来胶济铁路单线行
车的历史。 复线开通后,列车运行时速由过去的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年货运能力
由过去的18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以上,特、直快客车对数也可根据需要增加。这对
山东半岛对外开放,青岛、烟台两港进出口物资运输及晋煤外运都具有重要意义。